关于养老,代表们提出这些建议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周霞 分享到 2021-01-29 22:08:46

  安徽在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两会”上,多位省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加快推进我省养老服务立法,建立完善长期照护制度,加快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省人大代表谢琼:加快推进我省养老服务立法

谢琼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1172万人。“尽管2020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但是老龄化呈现基数大、进程快的发展趋势,是沉重的现实。”省人大代表谢琼说,受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我省空巢独居留守老年群体持续增长;部分城乡老年人因病因灾生活拮据,养老存在困难;独生子女代的倒金字塔式养老压力也日趋显现。

  谢琼建议,加快推进我省养老服务立法。“制定出台养老服务条例,将在法律层面保障我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她表示,建议开门立法,集思广益,专题征集养老立法意见,增强立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操性和有效性。

  “精准立法,突出问题导向,通过立法解决养老领域的突出问题,着力在政府职能协作、设施体系建设、医养融合、城乡统筹、质量监管、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改革扶持力度,力求条例务实管用。”谢琼建议,把我省近年来在居家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实践中的有效探索、好的做法,固化提升为地方性法规要求,力求条例地方特色。

  此外,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照护,谢琼等合肥市代表团的10名代表联名建议,我省建立完善长期照护制度,加强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保障能力。“建议加快制定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医养康养型养老机构建设。”谢琼说,要切实加强医养康养型养老机构建设,统筹医养康养资源,发展“医养康护”相融合的养老服务;大力鼓励、扶持社会养老机构参与长期照护事业,并将长期照护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需求。

  同时,谢琼建议,加快医养康养护理人才的培养。“要强化岗位培训,提高福利待遇,打造专业化、职业化长期照护队伍。”她表示,积极推进护理人员职业化进程,结合我省实际和现实需要,细化分类养老照护人才职业资格,构建较为完备的职业资格制度体系。

  省人大代表何光明:建议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实施老年教育

何

  《安徽省老年教育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条例的颁布,为维护老年人受教育权利,促进我省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省人大代表、宿州逸夫师范学校副校长何光明认为,随着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加之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完善,就目前来说,实施老年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老年教育体系不健全,老年大学数量少,教育规模小,满足不了为数众多的老年人的教育需求,许多县(区)老年人“上学”都要排号,以至于很多老年人因此就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何光明说,除此以外,老年教育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不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艺层出不穷,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新时代、新形势下老年教育的需求。

  为此,何光明建议,在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设立老年教育科,单独统筹老年教育工作。“目前,老年教育归口于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职业与成人科(股)教育管理。虽然说老年人属于成人,但是这一阶段却是一个特殊的成人阶段。”他表示,进入老龄化社会,须有一个政府机构的专门组织部门来负责实施和管理其教育工作,“再加上目前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职业与成人教育科(股),普遍存在科室人手短缺、组织实施老年教育不专业等问题,因此,建议成立单独的老年教育科专门负责实施老年教育工作”。

  同时,何光明还建议,发挥发挥职业院校办学优势,承担实施老年教育的主体责任。“除了高等职业学校之外,省内大量中等职业学校也可以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参与举办老年教育。”何光明说,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职业院校投入的不断加大,省内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和专业师资水平不断提升,所有这些都为实施老年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建议发挥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优势,在职业院校开办老年学校,或开办具有各自学校专业特色的老年教育培训班,一方面,可以减少政府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减轻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帮助职业院校完成培训任务的同时,助推我省老年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省人大代表陈长贵:推进物业企业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陈

  “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机构养老’很难满足多数老年人不想和子女分开的心理诉求,且费用较高,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家庭的最佳选择。”省人大代表陈长贵说,目前普遍存在“4-2-1”(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孩子)家庭模式,让很多家庭在居家养老服务自给时力不从心。

  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已联合印发意见,要求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我省物业服务企业虽然有4700多家,但在涉老服务方面参与度不高,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更少。”陈长贵说,这当中既有专业不够、认识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也有相关配套政策缺乏,不能有效激励物业企业参与的问题。

  陈长贵建议,应当多渠道解决场地问题。一方面,在新建住房规划上强制要求建设养老用房。另一方面,组织对在建和建好的小区进行调研,能整改的,要求开发单位整改。此外,整合一些距离居民区较近的商业、商住、公寓楼资源,建设养老机构。

  “建议加快推进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陈长贵表示,我省应紧跟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研究制定扶持该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壮大物业服务产业,为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内的更多惠民、便民服务,奠定基础。

  “应当加快养老服务紧缺人才的培养。”陈长贵说,物业服务企业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养老服务人才的短缺。他建议加大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专业化养老人员。同时要注意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水平,为物业服务企业的转型和居家养老业务的开展培养专业化的经营团队。

  “物业服务企业在发展居家社区养老中,可为老人提升什么服务、监护标准是什么、相应的服务怎么收费等等,都需要明确。”陈长贵表示,我省要加快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体系。(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