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省两会】燃气新时代成合肥发展“源动力”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1-09 09:28:45

2022年12月18日,周末,当日最低气温-6℃,合肥市民小张宅在家,开着燃气锅炉,室内一片暖洋洋,打开天然气灶具为自己做了三餐,晚上洗了个热水澡,这只是他的平常一日。2002年,合肥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奠基,天然气入肥,这座城市全面进入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时代。如今合肥市的燃气民用户200多万户、非民用户8800多户表,燃气管网7700多公里,天然气进入工业生产、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为城市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源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燃气集团抓住机遇,科学发展,构建一站式、全方位、全天候的立体服务网络。

40年前合肥开启了管道煤气的历史

小张这平常的一日,也是合肥市民平常的一日,小到居民的一日三餐,大到重点企业的生产加工,都离不开天然气这一城市“源动力”。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几十年前,合肥市民使用的是煤球炉,三块蜂窝煤,几根引火柴,每天都是从烟雾缭绕中开始。

“再困难,也要把煤气搞上去!”煤气建设者们用汗水和心血,开启了合肥煤气事业的崭新一页。1982年,合肥燃气的城市管道煤气供应之路正式起步,利用合钢焦炉余气建设的煤气一期工程正式向122户居民供气,从此结束了合肥没有管道煤气的历史。三年后,制气厂1号焦炉一次性烘炉成功,合肥燃气从此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气源。1988年,合肥市煤气气化率达到25%,5.8万市民用上煤气。

2002年,合肥市进行区划调整,合肥燃气史册也进入新纪元。4000多公里的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绵延而来,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推进,合肥燃气集团积极推进合肥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2002年12月18日,合肥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在肥东三十埠正式奠基;2003年11月20日,天然气正式入肥。

入肥20年天然气成为城市发展推动力

2003年底,首批用户用上天然气,到2005年底,提前3个月完成全市天然气置换改造任务,合肥全面进入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时代。2008年以来,随着天然气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合肥燃气集团前瞻性推进城市应急调峰气源LNG(液化天然气)工程建设。该工程是西气东输沿线城市第一个正式投产运行的以LNG为气源的大型城市应急调峰项目,2008年10月26日正式投产运行,使天然气应急调峰能力大大增强。

2009年初,合肥市天然气利用工程荣获了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该工程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31项工程同时入选,据了解,其时这是安徽省唯一入选的市政项目。

重点推进环合肥都市圈高压管线建设

“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合肥燃气重点推进环巢湖高压管线工程、环城天然气高压管线、环合肥都市圈高压管线和北城 LNG 应急调峰气源工程建设,届时,合肥市供气保障和应急调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环巢湖高压管线工程包括合庐段、合巢段、庐巢段,全长约220公里,管径DN700,年输气能力41.78亿立方米;其中,合庐段、庐江-严桥段已经实现通气运行。

合肥都市圈高压管线工程包括合六线、庐六线、庐池线,全长约285公里,管径DN700,年输气能力46.5亿立方米。北城1万立方米LNG应急调峰气源工程则主要建设2座LNG储罐和相应气化设施,目前已顺利实现投产。

(余洋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