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打击假赔案:让保险欺诈无处藏身
来源:金融时报|0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分享到 2013-10-23 11:23:50
    10月16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涉及起诉18人,涉案金额100多万元的车险诈骗案。其中70多万元以保险欺诈罪起诉,35万多元以欺诈罪起诉。至此,这起北京地区有史以来涉及金额案人员最多的车辆保险团伙诈骗案一举告破。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包括车险、新兴电子商务等领域在内的保险欺诈行为日益严重,专业化、团伙化、手段智能化、资金巨额化的保险欺诈案件层出不穷,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保费增高,使保险产品购买成本增加,最终侵害了大众利益。

    为严厉打击保险欺诈犯罪行为,近年来,保监会系统规划和部署加强反欺诈各项工作,坚持健全长效机制与短期重点惩治并重、内部管控与外部监管双管齐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调配合、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的格局,共同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让其无处藏身。

    重拳打击涉假案件

    行业合作向纵深发展

    9月26日,北京市反保险欺诈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聘请了由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北京市金融局、北京新农合管理中心等15家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反保险欺诈工作专家组。当日,北京保险行业协会与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签署了合作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意向书。今后,北京保险业将对市场上的假机构、假保单、假赔案等保险欺诈行为进行多层面的重拳打击。

    据记者了解,上述北京地区车辆保险团伙诈骗案件的成功破获,就是北京保险业与北京市海淀经侦大队的协同合作密不可分。在案件的调查过程中,时任北京保监局局长的丁小燕亲自组织部署,北京保监局指导北京保险行业协会调动北京市30余家财产保险公司,根据海淀经侦大队破获案件时收缴的假身份证、假公章等线索,翻查近年来车险事故数据,从对事故现场复勘入手,通过对保险报案人个案进行串并,历时100多天,掌握了犯罪嫌疑人大量的犯罪证据。2012年5月24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一举抓获20多名犯罪嫌疑人,并查扣假身份证60余张、假公章45枚、涉案银行卡700余张。

    今年以来,山西保险业全面推进反保险欺诈工作,在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打击保险欺诈犯罪、优化保险经营环境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山西保监局与省公安厅组成了“反保险欺诈工作委员会”,山西省保险行业协会及各市办事处均成立了“反欺诈专门委员会”。截至目前,山西保险业合计拒赔欺诈案件110件,共涉及金额536万余元。其中部分案件启动了“警保联合”机制,经前期研判、分析后,已经正式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今年5月,山东保监局与山东省公安厅联合成立了“山东省保险业反欺诈中心”,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联动的反保险欺诈工作体系。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山东保险业通过公安部门侦办和行业调查处理的保险欺诈案件线索超过1900余件。

    10月12日,广西保监局与广西自治区公安厅联合成立的广西反保险欺诈中心在南宁正式揭牌成立,旨在通过保险行业与公安机关的紧密合作,联合打击保险金诈骗、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及保险合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2010年以来,全区各保险机构共发现涉嫌欺诈的保险理赔案件数约3400件,涉案金额近5000万元。[page]

    监管遏制欺诈高发

    构建反欺诈长效机制


    保险欺诈自保险诞生之日起就如影随形,一直是保险业存在的重大问题,严重妨碍了保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是民众不信任保险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国际上的保险诈骗金额约占赔付总额的10%-30%,某些险种的欺诈金额占比甚至高达50%。在我国,当前车险业务占财产险公司业务的70%,而车险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也日益频繁,且呈现团伙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等特征,成为了保险犯罪的高发区。

    近年来,保监会十分重视反保险欺诈工作,成立了反保险欺诈的专门组织机构,探索建立反保险欺诈的制度机制,指导相关保险机构将防范欺诈风险纳入风险防控体系,并通过开展打击“假机构、假保单、假赔案”、配合公安机关“破案会战”打击保险诈骗等专项行动,初步遏制了保险欺诈案件的高发势头。

    2011年8月,我国保险业提出启动反保险欺诈工作规划,力争用3年到5年时间,初步构建一个“政府主导、执法联动、公司为主、行业协作”四位一体的反保险欺诈工作体系。根据规划目标,2012年建立反欺诈组织体系,着手建立反欺诈制度;2013年主要开展行业反欺诈工作的监管检查,建立行业反欺诈信息合作机制;2014年基本建立欺诈风险防范机制,初步确立欺诈风险监管机制,初步建成行业反欺诈数据及信息共享平台,完善部门合作与区域合作共同打击保险欺诈的协作机制。

    2012年8月,保监会正式颁布《关于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行业健全反保险欺诈制度体系,严厉打击各类保险欺诈行为,提高欺诈风险管理能力,强化反保险欺诈监管机制,建立行业反欺诈合作平台,完善反保险欺诈协作配合机制,构建反保险欺诈长效机制。

    今年5月,为进一步严厉打击车险领域欺诈行为,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监会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车险反欺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对2010年以来的车险领域涉嫌保险欺诈的疑难案件进行筛查,摸清风险底数,发现确凿证据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同时还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反欺诈工作效能,认真总结经验,探索推行车险投保、索赔的反欺诈提示制度,研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探索建立行业内黑名单共享制度。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险企提高欺诈识别力


    保险欺诈行为不仅直接侵害了保险消费者利益,间接推高了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的价格,损害了行业形象,而且侵蚀了保险机构效益,破坏了市场秩序。为提高欺诈风险管理能力,国内一些保险企业主动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内控执行力,不断提升欺诈风险管理软实力。

    据了解,2012年7月,华泰财险率先引入国际先进的费埃哲保险反欺诈解决方案,以期降低保险欺诈所造成的风险,缩短理赔时间,改善服务质量。“这将有助于保险公司在理赔受理早期发现欺诈,在理赔报案时对其进行分析,并在赔款支付前识别潜在欺诈案件。同时,关联分析工具通过对赔案间的模式进行关联,进而预测出有组织的团伙欺诈。”华泰财险相关负责人说。

    “即便是美国、德国这样的保险发达国家,汽车保险的欺诈行为占赔款金额的比例也一度高达10%以上。”该负责人还向记者表示,在我国,据监管机构及行业估计,车险赔款中涉及欺诈的部分可能高达20%。这尤其对于财险公司而言,必须在有效控制欺诈风险的基础上提升理赔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由此也就需要根据案件欺诈风险分类,引入差异化理赔流程,简化低风险案件理赔流程,为诚实客户提供便捷、快速的理赔服务,同时降低欺诈案件赔付金额,提高欺诈识别能力。”该专家还强调,目前来看,我国保险反欺诈水平依然亟待提高,尤其是面对作案水平越来越高的诈骗分子,我国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保险欺诈识别能力,降低欺诈案件赔付金额。保险公司可以建立高效运转的特别调查队伍,把各类欺诈分子挖出来,同时需要推进行业协作,建立欺诈风险库,及时掌握欺诈行为模式,共同打击保险欺诈。

    记者近日获悉,华泰财险正同公安机关紧密合作,联手严厉打击包括新兴电子商务领域在内的保险欺诈行为。据了解,华泰财险将不断加强反欺诈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与公安机关、金融监管机构的欺诈信息共享、情况通报和风险预警。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