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立万”靠“洋名”?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王益众 分享到 2018-12-28 08:22:35

  省城商场品牌服饰不少挂着“洋名”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都是国货专家:通过“洋名”开拓国际市场无可厚非,但做好产品和信誉才是根本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都是国货

  专家:通过“洋名”开拓国际市场无可厚非,但做好产品和信誉才是根本

  常逛商场的市民会发现,省城商场内的服饰品牌不少都是“洋名字”,各店门头更是被清一色的英文名“包场”。这些洋名的服饰都是国外品牌吗?坊间有段子颇具意味:“我买了5年的美特斯邦威,现在才知这牌子是国货,不是出自美联邦。”连日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走访省城多个商场发现,不少消费者平时所熟悉喜爱的“洋牌子”,其实都是纯国货。国货为何热衷起洋名?品牌“扬名”真的要靠“洋名”吗?

  “穿了五年才知美邦是国货”

  近日,读者陆先生向本报表示,过去五年,他常去美特斯邦威(Meters bonwe)的店里买衣服,一直认为它是美国品牌,直到最近才发现原来它是彻头彻尾的国货,只是取了一个“洋名字” 。陆先生联系了美邦客服,询问品牌的真实归属地。客服表示美邦的确是国产品牌,创立于浙江温州,起“洋名字”是种营销方式,为了帮助品牌更好地打入市场,建立品牌的良好形象。客服人员认为,国产品牌穿“洋衣”这样的现象在业内非常普遍,美邦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12月18日,记者在政务区银泰城1层环顾四周,发现店头上的标志绝大多数是外文。查看楼层的商铺分布图,更是满眼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以服饰类品牌为例,在该商场1层的20个店铺中,经过记者查证,有9个实际上是国产品牌,如INXX、Eyeable、TRENDIANO等等,其中只有1家名为“速写”的品牌使用了中文标志。

  记者进入这些“洋名字”店铺进行探访,发现其中大部分品牌的销售人员知道自家品牌其实是国货,并认为使用“洋名字”是公司战略,是品牌发展的需要。不过,也有部分品牌的销售人员坚信自家卖的就是纯正的进口品牌,但详细情况就不清楚了。

  在天鹅湖万达商场、华润万象城,之心城、包河万达等多家大型商场,店门口的服饰品牌被洋名字“包场”的现象已司空见惯。部分服饰品牌的导购竟分不清自家品牌是否是国货。

  消费者:大部分人更看重质量和价格

  商场内的“洋气品牌”会增强市民认同感吗?市民杨小姐表示,自己平时看到外文标识,就会自然地认为是国外大牌。当说到她喜爱的某品牌衣服其实是起了洋名的国货时,她十分惊讶。钟先生等不少市民认为,国货起洋名无可厚非,也是自身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但现在一些起洋名的国产品牌鱼龙混杂,有同样做体育服饰的国货起的洋名竟与某国际品牌只差个别字母,有山寨之嫌。”

  受访的40名市民中,过半市民表示自身不会太注重选购的品牌来自哪里,消费诉求主要还是质量合格、价格适中,不希望购买到山寨低劣的产品。也有部分市民认为,相比国货,进口商品的质量会更好,自己会优先选择。

  业内一家老牌国货销售商称,当前,不少品牌也正是抓住消费者这个心理,一出生就顶着“洋名”提高身价。“有很多原先是中文标志的品牌,近些年纷纷把商标换成了外文,比如太平鸟现在多用PEACEBIRD。鄂尔多斯也将线下店的招牌纷纷换成ERDOS。”

  业内人士:取“洋名”在发达国家也常见

  对于本土品牌爱“取洋名”这个现象,省城业内一名资深人士介绍,其实很多国外大牌来到中国也都要先起一个好听又好记的中文名。比如,可口可乐(Coca Cola)、雷克萨斯(Lexus)、香奈儿(Channel)等等,甚至麦当劳中国不惜饱受调侃也要改名为金拱门,都是为了更贴近中国的消费市场和人群。与之对应的是,中国本土的企业其实也在经历这个走出去的过程,努力让自己更具“国际范儿”。

  该资深人士还称,“取洋名”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特色,在发达国家也一样很常见。比如,耐克(Nike)其实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日本的索尼(SONY)商标来自英文单词sonic(音波)。“有时起洋名可能并非企业本意,而是消费者的确更喜欢外国名字。”

  该人士称,“究其原因,眼下主宰时尚市场的多是外国品牌,业界和消费者崇尚外国品牌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过,很多品牌做着‘洋名’立万的白日梦,不仅名字模仿外国品牌,连产品设计也照搬,失去了成为自创名牌的机会。”

  “扬名”的根本是产品品质和信誉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认为,国货品牌使用外文名已是普遍现象,多数是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一些已经比较知名的国内品牌会通过外文名开拓世界市场。“比如联想、腾讯等等,相比于较为复杂的汉字,一个简单的外文名称能够帮助品牌快速提升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当它们的外文名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同之后,再回到国内宣传时也就自然使用了统一的名称,加强推广效果。”

  “不可否认,品牌名称的中西结合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要用国际化和发展的眼光理性看待。”王云飞同时提到,部分国产品牌确实存在崇洋的现象,起名的时候一味向“洋味”靠拢,不解其意而只是生搬硬套,这是不可取的做法。“更有甚者,有些国产品牌利用‘洋名’来给自己的不法行为打掩护。”王云飞举例称,前些年曝光的家居类产品就是重灾区之一,出现了诸如原产地造假、产品质量造假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部分品牌和产品,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查处。”

  在“洋名”泛滥的当下,王云飞特别赞赏本土体育品牌——李宁做了一回逆流而行的“勇士”,将自己的品牌标志改为了汉字,全新的设计和优质的产品在2018秋冬纽约时装周上大放异彩,获得了一致好评。“李宁将品牌名改成中文名后更好地走向了世界,这对于其他的国产品牌是否能起到启发作用?”

  “企业的生存基石永远是产品品质和信誉。”王云飞认为,不管土名洋名,认真做好产品,让消费者满意,这样的品牌发展和市场竞争才是良性和可持续的。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吴洋见习记者任逸玮文/摄余红霞/图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