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白马服装城之后,合肥市瑶海区另一个知名专业市场——安徽大市场也开启了“直播带货”模式。传统市场转型发展,借力直播风口,6月9日,安徽大市场直播平台正式启动首播。作为力推“直播带货”的官方——瑶海区方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苏鸣表示,从实体渠道向全渠道转型,全面打通线上线下商贸,“直播带货”不只是商品销售的新玩法,更是销售思维的转变。
首试直播带货
社区选美女当主播
6月9日,在安徽大市场内的“左邻右舍”党建服务站,有一间专属“直播间”,两位美女主播正面对镜头,热情吆喝。虽然现场直播带的货,是最普通不过的凉鞋、“萌物”手持风扇,以及毛巾等小商品,但镜头前“安徽大市场好物严选”的标牌,是对直播带货商品品质的保证。
瑶海区方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周丹介绍说,美女主播其实都不是专业直播人员,而是从方庙街道各个社区抽选上来的,共有8人轮流上阵直播。
实际上,在正式开启直播前,周丹曾亲自当主播,从5月下旬开始,进行了试播运营。“主要是搭建起了抖音直播平台,试播这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摸索。”周丹说。
同很多直播带货一样,优惠让利走量都是基本套路。截至记者6月9日下午17时发稿,直播带货共销售200多单,销售额近8000元。
为何赶新潮?
老市场亟待转型
安徽大市场在不少合肥人眼里是个“地标性”的市场,如今为何也赶上了直播带货的潮流?
瑶海区方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苏鸣坦言,随着网络等新媒体销售平台的兴起,安徽大市场这个以传统销售模式为主的市场人气锐减,加上市场道路老化,交通堵塞,线下实体批发、零售商受到直接冲击,商户经营日渐艰难。苏鸣透露的数据显示,安徽大市场从1996年开始,陆续开发了六期工程,市场从业人数达2万多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时有3300余户,而到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时,下降为2700余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根植线下的安徽大市场更是受到巨大冲击。”苏鸣说。
“在客流量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高的经营大环境下,促进市场转型,帮助商户从传统的经营思想中解放出来,我们走访摸排了市场1000多家商户,建立了市场商户需求清单及市场资源清单。”苏鸣说,运用互联网,通过网络平台助推市场发展转型,“直播带货”激发新活力。
为了将实体店的经营模式融入互联网,更大限度释放安徽大市场这一老字号的新活力,方庙街道顺势而为,结合“左邻右舍”党建服务站建设打造安徽大市场专属“直播间”,为市场商户直播带货提供平台及多元服务,进一步化危为机,助商转型。
直播能否拯救老市场?
要走的路还长
基层政府部门力推,社区为了做好直播带货的宣传工作,动员商户报名,已有近30家商户报名。苏鸣也坦言,虽然搭建了安徽大市场直播平台,但是转型之路任重道远,“一些商户坐商思维重,被传统经营模式束缚,另外很多商家缺乏直播经验,难以短时间内适应新模式,整个市场‘线上+线下’融合缓慢”。
苏鸣介绍说,下一步,方庙街道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理“市”会、企业商户及第三方的协同作用,以“党建+服务”理念,协力打造“线上引流+实体批发+直播带货”的市场发展新模式,推动党群共建、助商转型,从而推动安徽大市场区域共同发展。
“从吸引眼球到流量变现,到真正给消费者带来边看边买、即买即用的体验,必须充分了解产品,‘备好课’。”苏鸣说,先是街道和社区牵头引领,接下来计划发展一部分商户通过自己直播,带动其他商户市场转型发展,同时培养更多的直播人才,避免盲目“触网”带来的无疾而终。
同时,完善配套服务流程,还将对市场直播带货商户协议签订、售后发货等问题进行细节策划,从直播、下单、生产、物流到送货上门,实施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激活市场转型动力。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武鹏
通讯员关堂所实习生屠宁文/摄
-相关新闻
直播带货将有新规
据人民日报报道,经考察调研和深入研究,中国商业联合会近期发布通知,要求由该会下属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牵头起草制定《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等两项标准。这是行业内首部全国性标准,将于7月发布执行。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网络零售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直播带货”既有电视购物的节目形式,也有网络购物的邀约信息,还有广告代言的表现存在,产业链条比较复杂,网络主播、内容发布平台、产品供应企业等相关参与者缺乏明确的管理标准和监管机制。
据介绍,通过制定实施两项标准,有利于引领和规范我国直播购物和网络购物行业的发展方向,杜绝直播行业乱象、重塑行业生态,提升新零售行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通讯员 关堂所 实习生 屠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