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院 | 抗洪神器彰显中国“硬核力量”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周霞 分享到 2020-07-21 13:23:45

  中国庞大而日渐强健的科技体系,正在为眼前的这场汛情防控赋予另一层精神内核和气质。

  不少人依然记得电视里的98年抗洪,那些整日泡在洪水里的士兵与大自然搏命厮杀的惨烈状态,令人潸然泪下。

  一提到那时候的抗洪,眼前的影像是“人墙”,是一群解放军战士扛着沙袋往水里跳,用生命堵住河堤的壮烈;是重机械缺乏,一辆辆大卡车直接往水里开的惊险;更是凭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时至今日,伟大的精神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拥有了更加“硬核”的自信和底气。

  当一座城市开始用“防汛一张图”,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精准地进行防汛调度指挥的时候,你能感到那种面对大自然时由于“知己知彼”所带来的从容感。

  当30辆平均载重40吨的中型车满载开上桥面,实施“重车压桥”的时候,你能获得那种背靠中国强大工业体系和工业文明的力量感。

  而当27岁的武警安徽省总队芜湖支队的李方博开始用无人机勘查水面,为冲锋舟勘察路线的时候,你又能感到那种即使在极端条件下每个生命都依然被尊重的安定感。

  面对凶猛的洪水,我们有动力舟桥、机器人、5G智慧无人救生船、水下探视仪,我们甚至还有北斗、大数据研判、AI智慧预测。有人称它们都是抗洪的“神器”。但哪有这么简单,“神器”不会从天而降,支撑每一件“神器”走上抗洪战场的,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是工业体系的支撑,是一整套科研转化机制的保障,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共识,更是创新引领发展的动力使然。

  说到底,这都是中国国力强盛的结晶,也是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的信心所在。我们在此次汛情中展现强大防洪能力,彰显出了中国的“硬核力量”,这也将是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曙光。

  安徽商报融媒体评论员 毛三刀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