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作为丰乐镇防汛安置点之一的新仓学校登记了两名撤离的村民。此时,该安置点已经入住了83名转移群众。截至24日,受汛情影响,丰乐镇共转移、撤离群众5000余人,设立了3个临时安置点,安置群众548人。
暴雨如注,内涝漫堤。自19日凌晨起,大汛来临之际,提前转移、紧急营救、妥善安置……一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生死竞速在丰乐镇拉开!

紧急转移: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安河村路西组漫堤,赶紧组织人员撤退!”
“赵桥村下湾已破,水流很快!”
“四丰路新丰村附近道路积水严重,现已无法通行!”
“路塘村有几户村民家中被淹严重,已经组织群众安全撤离!”
……
19日上午,各村的受灾信息接连不断向丰乐镇防汛应急指挥部报来。
此时大雨已经下了两天两夜,丰乐河水持续上涨。当天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9日15时,丰乐河三河镇站水位14.66米,超保证水位1.28米。
部分村组的破圩漫水加上镇域街道的内涝,大水将丰乐镇分成丰乐片区和新仓片区,两个片区之间交通被阻断。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丰乐镇当即决定组织群众撤离至安全地区。老人、儿童和行动不便的人群投靠亲友,进行有序转移,对无法投靠亲友的人员由政府统一安置。
内涝严重的丰乐社区、肖家桥村等村(社区)由镇上的工作人员和社区、村两委逐户摸排,涉水往返,转移滞留群众。
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88岁的赵桥村村民李传珍就是在19日中午被村干部从家中背到村委会,19日下午又被村干部背到了附近的新仓学校安置点,测量体温,发放被褥,妥善安置。
一起被村干部背到了安置点的还有83岁的路塘村瓦屋组村民王光云。
19日凌晨5时许,赵小河水位涨势迅速,路塘村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转移在家村民。
上了年纪的王光云不愿意离开家,是村党支部书记袁家升反复劝说后,将她背至村党群服务中心,并安全转移到安置点。
到19日晚上8:30左右,路塘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已将赵小河下游瓦屋组等三个村民组120余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
截至24日下午18时许,丰乐镇已经转移撤离群众5000余人。
妥善安置:不让一位群众流离失所
及时转移,还要妥善安置。除自行撤离投亲靠友的群众外,一大批受灾群众汇聚到丰乐镇设立的3个临时集中安置点上。
应安置尽安置,不让一位群众流离失所。
截至7月24日18时,丰乐镇临时安置群众548人,其中上派中学临时安置新华敬老院老人50人,新仓学校临时安置83人,丰乐中学临时安置405人。安置群众主要来自受灾较严重的丰乐社区、肖家桥村、赵桥村、桥中村、新丰村和从姚村等15个村(社区)。
作为汛情期间应急安置点,丰乐中学、新仓学校的教室全部都经过了消杀,配备了折叠床、棉被、方便面、矿泉水、洗漱用品和药品。
丰乐镇党委副书记王小丽负责安置点村民的衣食住行等服务保障工作。62名镇机关干部作为后勤保障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安置人员登记、住宿、分餐等服务工作。
安置点的一日三餐由分餐小组统一发放到各房间,早餐是馒头、包子、油条、稀饭等农村常食用的食品,尽量照顾老年群众口味。午餐和晚餐均是一荤两素,丰乐中学由福克多食品有限公司统一配送,新仓学校由德发饭店统一配送。三餐之外提供矿泉水、面包和桶装方便面,确保群众吃饱吃好。
“2个荤菜、一个素菜,一个汤。饭都端到我面前。”88岁的李传珍说,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有头疼脑热,还有医生给看病。
为确保入住人员生命健康安全,丰乐中心卫生院在丰乐中学安排4名医生,在新仓学校安排3名医生,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每天到各房间为入住人员测量2次体温,每天对安置点进行早晚2次全覆盖消杀。并且设立临时卫生室,为入住人员提供必要医药用品,帮助入住人员测量血压,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群众代买药品,并记录身体状况。
为解决临时用水,尤其用热水问题,7月21日一早,丰乐中学安置点紧急联系了自来水厂在校园空地安装18个公用水龙头,在主教学楼三楼设立开水间,保证24小时供应用水。在三个安置点每个安置房间内装置了一个电热水壶,2个热水瓶,随时都有热水喝。
也是21日,丰乐中学安置点还临时搭建男、女洗浴间各一间,为安置群众提供洗浴场所。
安置群众可自带也可领取个人洗漱用品,主要包括毛巾、牙刷、牙膏、香皂、换洗衣物等。
“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受灾群众流离失所。”丰乐镇组织委员孔玲玲说。
最暖关切:24小时守护每一份“期望”
24日,长105公里,流域面积2080平方公里,巢湖水系第一大河的丰乐河全线落至保证水位以下。
(说明:25日发稿时,最新数据显示25日15时丰乐河三河镇站水位13.37米,超警戒水位1.99米)
此时由于地势低洼,丰乐镇政府的二楼以下依然处于进水状态,而丰乐镇的三个临时安置点运行有条不紊,物资不断运达,新仓学校一楼的一间教室内堆满了捐赠、购买的食物、被褥等生活用品。
没有人忘记丰乐,党旗依旧高高飘扬在丰乐。
武装部长周典成协调负责丰乐中学临时安置点,宣传委员王克剑协调负责新仓学校临时安置点,政法委员赵德明协调负责上派中学临时安置点。
62名镇机关干部、23个村(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和30余名企业志愿者分散在三个临时安置点。每个安置房间确定2名村干部做好服务保障,姓名和电话写在教室黑板上,24小时轮班照顾房间内的安置群众。
赵桥村的95后村干部黄东琴负责李传珍老人所在的房间。
“黄东琴特别好,真的特别好。我睡在窗户下,她过会就来问我冷不冷,要不要关窗户。我想透点风,她就给我多搬了一床被子,垫在床上面,这样我身上身下都暖和了,她真的特别好。”李传珍说。
新仓学校安置点的具体负责同志袁蓉说,“这边一共8个工作人员和2名大学生志愿者,都是像黄东琴这样,值守在安置房间内,保证24小时有人在,方便照顾安置群众。”
每一名进入安置点的群众,都是一份责任。每一双眼睛中盛满的期望,都会被守住。
身有所居,心也要有所栖。
在安置点,除了为安置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外,丰乐镇还安排丰乐河畔志愿者和教师志愿者开办“青青儿童乐园”、心理咨询室,全力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尽可能舒缓受灾群众因离家产生的不安和焦虑情绪。
19日下午,经过紧张的筹备,“青青儿童乐园”在丰乐中学防汛安置点正式开园。入住安置点的30名孩子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安排下,做游戏、拼图、唱歌跳舞......
“大水发生时,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孩子。我们不仅仅要关心孩子们的一日三餐,更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情绪,让他们健康成长。”丰乐中学校长胡俊生说。
当丰乐中学临时安置点启用时,胡俊生和乐园的组织者汪书芹就在做准备工作,登记儿童信息、准备基本用具,安排活动场所,防汛指挥部也从捐赠的物资中,专门挑出了画笔、拼图等用品提供给儿童乐园的孩子们,力求让孩子们有一个温馨广阔的活动舞台,度过人生中这一段不平常的岁月。
关爱向丰乐汇聚而来,洪水带来的阴霾终将驱散。
24日中午11:30左右,两辆运送午饭的面包车缓缓驶进了新仓学校大门。
12时许,一辆运送物资的小货车也驶入了丰乐中学。
党和政府的妥善安置温暖着群众的心,也坚定了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信心。(曾固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