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看看你的购物车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0-11-09 10:45:55

过日子,总归要点仪式感。一年一度的11·11,逐渐成为老百姓的狂欢节。 所谓购物,何尝不是自己给自己吃糖,有钱没钱,我们的心都是甜的。

购物堪比四则运算

荠菜小包子

现在的双十一有点没意思了。我记得《失恋33天》那会儿,双十一还是有自嘲意味的光棍节呢。后来不知哪天起,就变成了购物节。购物节也罢,悲惨的单身狗通过购物来抚平内心孤独的创伤也不错,但这两年开始,我想说,所谓购物节,这战线拉得也太长了吧!

今年618差不多是提前半个月开始的,进入六月就是618的预热,我性子急,反正我记得我等到当天买的东西并不多,优惠券早早就发出来了,我10号之前就把要买的东西,差不多都买完了。

说起来我也是个在淘宝浸淫了十几年的“老前辈”了,万万没想到,今年618我还被套路了一把。

起因是想买个拖地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纯国产,网红牌子,最大的优点是会“自己洗抹布”。平日价四千多,618做活动,各种优惠叠加起来,大约可以优惠个五六百块。

买!按照新的江湖规矩,先预定,交定金啊。

定金一块钱,一块钱可以买到200元优惠券,618当天专用,可以叠加在其他优惠券上一起用。

但是,定金是不退的。

现在尾款一般都是要等到大促日当日零点开始付,辛辛苦苦熬到618的零点,我刷新了下页面,准备下单。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机器人抢完了。

也就是说,花了一块钱巨款买的优惠券,也没用了。

第二天我上网,发现好多买了优惠券没抢到货的买家去和商家理论。也就是说,优惠券是无限发售的,货却没那么多。定金是不退的,商家如果卖出了十万张优惠券,那就是轻轻松松,啥也不干,净赚十万啊。

迫于舆论压力,第三天,我发现商家悄悄地把一块钱给退了。

之后这款机器人又做活动,但是被消费了一次感情的我,早就转投别家怀抱了。毕竟不是什么不可替代品,可选的品牌还很多不是吗?

今年的双十一延续618的套路,差不多10月20号就开始预热了。说真的,太早的预热会让人心生疲惫。加上无比复杂的满减、叠加、定金立减、店铺优惠券规则,真是花钱找罪受啊。

如果哪天吃了午饭后犯困,你不妨打开某宝,随便点开一个活动商品。做一下这道题:

一款洗衣液,价格为69.9元,付定金1套立减5元,买两套可领20元店铺优惠券。此款商品还参加跨店300元减40元活动,前10000名付尾款两套另外加送一套。此商家还可用100元购105元购物金,请问:你最终买到的洗衣液,价格区间可能在多少与多少之间浮动?

算一会儿,脑子就清醒了。

况且,付定金的时间和付尾款的时间最长可以有十天的距离。说真的,十天过去了,你还想要那东西吗?

今年我只买了一批化妆品,都是规则简单粗暴型,例如买50毫升送50毫升那种。另外囤积了几家酒店房券,预备着明年出去玩。需要做四则运算才能下单的商品,我一律不买了。说真的,购物节发展到了今天,一年比一年复杂。是不是该考虑为喜欢简洁明快的顾客,直接给到一个双十一优惠价,一刀下去,岂不痛快?

大叔的购物车一地鸡毛

大虫

“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人到中年,经常会想起刘震云《一地鸡毛》里这开篇第一句。一斤馊豆腐,给小林平庸琐碎的生活定下了基调,也常引起我的共鸣。

这不,又是一年“双十一”快到了,自从学会了网购,每年一进11月,就琢磨着该往购物车里囤点什么货,趁着“双十一”做活动一起买了。虽说现在的商家套路多,不一定就能让消费者占到什么便宜,但既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比较,就不如选择相信,万一那些促销是真的呢?

打开我囤货的购物车,浏览一遍,发现购物车里的东西跟小林家的豆腐差不多,都是些吃穿用的必需品,找不到一样奢侈之物,禁不住心生惭愧:在消费升级这方面,没帮上国家什么忙,幸好也还没拖脱贫攻坚的后腿。

民以食为天,吃是生存的第一需要。购物车里吃的东西有四样。扒皮鱼:想着海洋宽阔,对污染的稀释能力总要强一些,而且海鱼都是冷冻销售,免去了运输销售过程中被添加这样那样东西的风险,吃起来总要健康些。蚌肉:这是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吃的河鲜,几年前父母有次给我带上晒干的蚌肉时抱怨,这是他们冬天趁塘水浅时下水摸的,冻死了,我不知感恩却立刻回嘴:谁让你们摸的?我还不如自己买。掏出手机一搜,还真有,淘宝果然万能。学生奶粉:这是给丫头备的,她喜欢喝纯牛奶,但冬天到了,冲奶粉热乎点,而且学生奶粉属于配方奶,有其他各种营养成分添加。蜂蜜:这也是给丫头备的,她偶尔喜欢在白开水里加点蜂蜜,让繁重的学习生活尝点甜头,我特意买的挤出式包装,让她带到学校用着方便。

我们家有个观点:穿衣服最重要是自己觉得好看,别人有很多,每个人的眼光都不一样,讨好不过来,还不如专门讨好自己。自己觉得好看别人觉得难看的,估计也不会难看到哪去,而且总会有跟自己审美相似的别人。别人觉得好看自己觉得难看的,即使买了估计也很少会穿,因为人最难过的是自己的心理关。所以,我们家买衣服都是各买各的。即使是丫头,也是她自己挑好我们给她买。所以我的购物车里只有我的保暖衬衫和丫头的一双篮球鞋。为了冬天保暖,我们的外套经历过棉袄、滑雪衫、风衣、皮夹克、羽绒服、大衣等,内衬经历过毛线衣、羊毛衫、羊绒衫等,总而言之,是向着保暖又轻便的方向走。保暖衬衫是在衬衫里加了一层绒,一件衬衫就可以替代羊绒衫,外面再套一件薄外套,就能对付合肥的冬天。篮球鞋是丫头自己选的,她是学校女篮队的队长,一双专业球鞋该是基本配备。

购物车里剩下的就是家居用品:一套床上用品和一只海绵拖把。床上用品无非是床单被套枕套,丫头现在用的旧了,要换一床新的,店铺和产品规格是妈妈定的,款色是丫头自己选的。海绵拖把是家里的必备品,主要用来清洁阳台和厨房卫生间的地板砖,上一个已经用坏扔了,这一次买的时候特意加了两个替换拖把头,希望可以用得久一些。

其实,购物车里的“刚需”只有床上用品和篮球鞋、衬衫,其它都是为了凑“满300减40”“满200减25”,苦思冥想出来的。苦思冥想,是因为凑单商品既要实用,又要能尽量凑准满减数额以享受最大优惠。我的经验,如果实在想不出来适合的商品,可以用抽纸、牙膏牙刷之类消耗品搭配。

看看购物车,看看我攒车中商品的谋划,你会觉得我的生活像小林一样平庸琐碎。好在我中年已久,早已不害怕平庸琐碎,反而渐渐习惯,甚至自得其乐。《一地鸡毛》的结尾,小林觉得晚上回家把堆着的大白菜拆堆散热后,只要老婆能用微波炉给他烤点鸡,再让他喝瓶啤酒,他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当我拆开“双十一”的快递,哪怕真的是一个鸡毛包裹,恐怕也会怀着可以扎个鸡毛掸子的欢喜。

购物车里常年躺着 100件宝贝

◎郑茹

我的淘宝购物车常年被顶格塞满,收到提示“购物车商品总数已满”就会急匆匆地清理,通常先清理“已经失效的宝贝”,剩余那些被打入冷宫的商品,侥幸等待翻盘的机会。

感谢电商设置了购物车功能,有效地缓解了我的选择困难症,同时,抑制了一个中年妇女的消费冲动。

细数购物车里的商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见倾心又可买可不买的商品;另一类是N个店铺的同一类商品。比如,我想买一双运动鞋,先找个图片,拍立淘,跳出无数店铺,然后逐一加入购物车,再比价、看评价,然后做减法。

还有比如最近流行蝴蝶结发夹,就把十几款各式各样的蝴蝶结统统加进购物车,然后慢慢纠结买不买,到底买哪款,仿佛加入购物车就距离“得到”不远,实现了自我满足的第一步。

正因为如此,我的购物车一不小心就膨胀了。其实,那些被塞进购物车,超过一周没有购买的商品,便注定不会拥有,只是不舍得在购物车里“失去”,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删除。

我觉得购物车是为我这样穷开心的人设置的,当然,也有财富自由的买家,畅快地“一键清空购物车”,只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这套“购物车过滤系统”,是我十多年网购实战的成果。它就像一个控制阀,科学精准地控制我的网购消费,也见证我个人网购心智的变化。

大学那会,网购刚刚兴起,电子商务还没有发力移动端,捧着个笔记本电脑,给自己淘50块钱的裙子。那个年代,淘宝更像是批发市场,没有品牌,价格便宜,所以靠“淘”。

而如今,淘宝已经成为我手机里最香的APP。随着天猫旗舰店、天猫国际等业务的铺开,网购也走向品牌化和品质化。买衣服,通常只会关注自己收藏的几个品牌旗舰店;买护肤,都是专柜同款的品牌店铺。给自己划好重点,不用在数以万计的SKU里挣扎。

作为一个资深“剁手族”,每年双十一必然捧场。起初为了褥到最多的羊毛,蹲守凌晨,拼体力、拼脑力、拼毅力,甚至后悔上学那会没把数学学好。算来算去,熬夜下单的眼霜钱还是没省出来。而且为了贪便宜和凑单,买了一堆不必要的商品。

一年又一年,双十一的玩法也越来越考验智商,从单纯的打五折,到预付定金、平台满就减、各大品牌大力度促销外,盖楼大作战等互动赢红包活动,似乎永远触不到最低价。

今年的双十一比往年来得更早。10月21日,李佳琦、薇娅等热门主播的开播,双十一提前“战火纷飞”。

各大商家纷纷推出“付定金享优惠”活动,不少人早早沦为“尾款人”。网上还流传一个段子,“白天是努力赚钱的打工人,晚上是熬夜花钱的尾款人,虽然你结尾款的样子很狼狈,但你付定金的时候真的很靓仔。”

据说,天猫宣布今年双十一多三天。现在,别人都开始养猫了,而我还在果园种树。

年纪增大加上各种忙碌,没时间没精力去吃透玩法,需要的东西平时就顺手买了,不会攒到双十一抄底。今年,只打算买两样,一个行李箱和一个电吹风。但又面临新的选择题,天猫、苏宁、京东、拼多多……作为各大电商的VIP,又不知道宠幸谁了。

作为双十一的玩家,真的太难了!最后,默默地放了3部iPhone12进购物车,万一马爸爸今年真的帮我清空购物车呢!

我的囤物癖

◎钱红丽

临近十一月,心上隐隐有钟敲响,哐啷,哐啷,余韵悠长……一颗起茧的心似乎受到感召,精神为之一振,淘宝、京东、当当诸网都要逛起来了。某个下午,我趴在当当上,一番运筹帷幄挥斥方遒,每一本书放购物车前一秒,都珍重确认:真的需要!然后静等对折,且喜滋滋憧憬,每省一笔,何尝不是赚了一笔?

无非《蟋蟀谱集成》《<髹饰录>解说》《说葫芦》《明代鸽经 清宫鸽谱》《中国画论研究》《京华忆往》,这都是些王世襄老先生稀奇古怪的偏门玩意,每本价格在两三百元之间。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服饰史》也是很贵的。齐如山薄薄一本《中国馔馐谭》,也在百元以上。粗略算了一下,即便对折,也要花出去几千元。

除了书,最为钟情日用品。一口觊觎良久的日本老牌铁锅,终于提上议事日程。当它于购物车尚未捂热之际,大数据又为我推来该品牌煲汤陶罐。这款陶罐,颇合眼缘,实墩墩的,似一佛陀,遍布暗紫光泽。算了,买什么不是买,家里大小几只老沙煲也该迭代了。

现在市面上的床上用品,尤其床单薄如蝉翼,稍微洗几水,仿佛就地风化掉,一直睡不习惯。颇为怀念八九十年代那种产自上海的花垫单,老粗布,摸在手上麻麻癞癞,非常有质感,印上的图案花团锦簇,喜鹊登枝啊,或者一朵粉牡丹开得比人脸还要大,正是苏轼所形容的“花重欲人扶”之风。记得有粉红的底子,橘黄的底子,水雾蓝的底子,如饮烈酒,如喝浓茶,俗到极致,便是雅的开端。屋外秋风萧瑟,人裹了棉被坐在这等俗艳的老式床单上,到底还能还原出一份生命的活气与热闹。还别说,只要耐心输入关键词仔细去淘去辨认,还真就给我找到了——原来是上海民光牌,有百年历史的传承。这家床单颜色缤纷,共计十四种,价格在两三百之间。

选了一款喜欢的花色拖入购物车,顺便将怀旧进行到底,买几盒友谊牌护手霜,如何?万能淘宝,应有尽有。

我的购物车里,存有许许多多奇特的零零碎碎,实体店里,根本淘不到的绝品。脚后跟每临寒冬必开裂,国产药膏已试尽,产自非洲的植物药膏,同样不管用。退求其次,买一种专门套住脚后跟保湿的塑胶小玩意儿,戴上它,再穿袜子,丝毫不影响走路。一买一打。

再有,则是五花八门的食物,祖国各地的特色小食。其信息来源于各电视台饮食节目,《寻味顺德》《食在云南》等,河北某地的栗子肉,去年买过,小包装,撕开即食,甜得恰到好处;广东某地萝卜干,腌好晒,晒好再腌,最后的成品恰似乌梅,越嚼越香……这些时令性小食,一年一季的,完了就完了。但,味蕾具备强大的记忆力,一到深秋,就又想起它们来,一并搜罗进我的购物车。也并非要等到双十一,也就是图个乐趣。

最难忘萧县某农家散养山羊肉,秋风起,迫不及待下了一只后腿,剔剔肉,骨头也炖汤喝掉了,再下一只放购物车吧。纵然不打折,也是要买的。

一年一年,就是这样在买东购西中老去的。再读杜甫“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这句诗,简直像被刀剐了一样痛彻心扉。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