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大热影片《你好,李焕英》让不少观众流下热泪。影片引发的共情是惊人的,大约,每个人都有那些想回到过去,对母亲说的话。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想对她说——
我们的妈妈
米肖
若时光倒流,人能够穿越回去,我一定死死拦住母亲嫁给父亲,宁愿没有我们姐弟仨。
这么多年,我对父亲大抵太过失望了。
先从春节说起。原本家人团聚心情快乐之际,父亲偏没事找事,又一次对着我们姐弟俩恶狠狠提起去年舅舅送他两瓶酒的旧事。已然过去大半年的旧事,他却一再提起,一张脸关公般涨得彤红,简直凶神恶煞似地咆哮起来了,看他气得面部表情变形的样子,仿佛被人刨了祖坟。不过是有一次,舅舅前去看望他,拎了他曾经看望舅舅时的一模一样的酒。一次次,但凡我们回去,他必提起,一次次气得面红耳赤。我们苦劝:这点小事,值得生气么?你就看在舅舅没有退休金可拿的份上,包容他吧,你是个拿着五千多元退休金的国家干部,怎么能跟农民舅舅如此计较呢?任凭我和弟弟如何开解,他一概听不见,继续一边吃菜,一边脸红脖子粗地控诉舅舅如何不懂人情世故,然后再顺便打击一下我母亲:就你家这个好弟弟做出的事。那一刻,绝望的我真想大哭,对眼前的这个父亲充满了厌憎,真想拔脚便走,从此不回小城。
一而再再而三,就为这点芝麻大点事,如此计较而恼怒不已的他,惹得我孩子困惑不解。一次,孩子偷偷对我表达了巨大的困惑:妈妈,为什么外公整天气呼呼的,我爷爷一直笑眯眯的呢?我趁机开导孩子,外公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一定要以他为戒,要学会理解别人、包容别人、体恤别人,这样就不会经常生气,就会像爷爷那样笑眯眯的。再往大点说,就是做人一定要有格局,有心胸。
前阵,母亲因病住院,父亲那种失心疯的行为惹得医生都忍不住指责他。一次,当他又对病床上的母亲大声斥责时,主刀医生看不下去了,润物细无声地劝解:你的老伴是病人哎,你老人家对她说话不能和气点吗?当母亲讲起这些时,我都为这个父亲感到羞愧。那一刻,当他被医生提醒,不知心弦可被触动过?
在我的童年,有一年农忙时节,身体孱弱的母亲跟着他一起挑稻把子。身体孱弱的女性肩上挑着一副重担,走着走着,便力不从心了,脚步难免慢下来……野蛮的父亲不仅不心疼,反而转过头来,朝矮小瘦弱的母亲大声呵斥,何以走得这么慢……无助的母亲当场哭起来,非常难过的她回家以后,越想越凄凉,一时想不开,拿起屋角的一瓶农药就要喝,被正在洗澡的我看见,一把夺走。当时的我,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并不太懂得他们之间的口角成因,只晓得用哭泣打发巨大无边的恐惧。
长大后的我,偶尔忆及这一幕,当真万念俱灰。父亲兄弟四人,大伯、二伯、小叔均是农民,家里挑担的重活,都是叔伯们独自承担。农忙时节,幼童的我从未见过大娘、二娘、小娘挑过稻把子,这些婶娘们的身体,都比我母亲好,她们偏偏可以得到叔伯们的体恤,而我母亲却不能够。就凭这一点,母亲也算所嫁非人了。这个在电视机前看汶川地震、抗洪抢险等灾难画面都要流泪的父亲,想必也有一颗善良之心,可是,对于自己的伴侣,他却如此冷血无情,叫人实在想不通。
大年初一回家的我,面对父亲的抱怨,头皮都麻,宁愿早去晚归,也不愿歇一夜。我们的车子发动前,母亲走到我跟前,隔着车窗小声说,等清明节时我想来你家过一阵子……
每次看见越来越矮小的母亲,真是要落泪。
姗姗来迟的心疼
仇士鹏
看完《你好,李焕英》后,不禁联想到,如果我也能穿越回去,看到母亲,我会对她说什么?
可能是电影喜剧效果的余热还未消散,率先想到的竟然是“妈,你把家里藏钱的地方都写在本子上吧。”
母亲善藏钱,也乐于藏钱。在我小时候,她会把现金存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比如放在喝完八宝粥后剩下的罐子里,塞到门口的草垛里,或者埋在院子里的菜地下。结果很多钱发了霉,气得她好几天都没睡好觉。那时候她还不相信银行,“钱只有握在手里才踏实”,即使后来,她也只习惯用存折,坚决不换成银行卡。
有时候我在家里翻箱倒柜找衣服时,经常能在夹层里找到一个很土气的小荷包,里面装满了硬币,还会在经年不穿的衣服口袋里掏出几张红票子。有一次,我准备学点乐器,想起书橱的顶端有一把吉他,那是十年前别人送的。袋子上全是棉絮状的灰,擦干净后,拉开拉链一看,吉他的弦间居然塞着几张大钞。“又是妈藏的”,我一时间哭笑不得。
母亲会藏钱,但时常忘记钱藏在哪儿了。有几次,她穿衣服准备出门时,手往兜里一插:“呦,还有钱呢!”我找她要零花钱时,她便把厨房的门关上,在里面找了一刻钟后,又到卧室里找了好一会儿,才能找到钱递给我。所以她从来不敢随便扔东西,一定要把里里外外都摸索一遍,才能扔掉。
不过,她喜欢存钱,却不肯花钱。大姨娘家买了新的自动洗衣机,就把旧的给我们家了,但母亲只把它罩起来放在墙角,依旧用老式的“噪音牌”双筒洗衣机。她怕全自动的会费电和费水,所以哪怕老洗衣机的一个盖子都没了,但她就是做不到“喜新厌旧”。
在以前,她都是手洗衣服的,无论冬夏。直到后来高血压住院,身体变差了很多,才用洗衣机代替。这其实是命运的一种讯号,只是当时我并没有察觉到。
我一如既往地好吃懒做,坐享其成,所有的家务活全靠母亲一力承担。但她从来没要求过我帮她分担一些,甚至反过来说:“你把学习学好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我来做,你不要做。”
几年后,母亲再一次住院。原来高血压并没有离开,它叫上了心脏病一起对母亲发动攻击。父亲后来对我说,那次母亲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但那时候我才上初中,对生死并没有鲜明的体验,所以在母亲回来后,依旧我行我素。
母亲也没有什么改变,一如既往地忙前忙后,唯一的不同就是她开始买保健品了。
她定期地听收音机里的某大师讲座,去大厦里的某个门面里买讲座售卖的保健品。坚信保健品无用的我对此极为反对,甚至对她吵了一架。之所以用“对”这个字,是因为那天全是我在语言输出,而母亲只是被动防御着,不断地保证与解释。当然,她最终还是买了几大箱的“神茶”。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吝啬了一生的她为什么会坚持要买保健品,平时连肉都不舍得吃,为什么非要买“神茶”来泡水喝?所以我也不会理解,为什么母亲突然就“脑溢血”,再一次住院后,在我以为她还能像以前一样从医院回来时,她却离开了。
父亲终于说出了答案;“她是累过头了”。当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自己。
“你应该把那些事情让我来做”。如果能穿越,这句话我一定要脱口而出。如果生命是一根弹簧,她被生活和我拉扯得笔直,直至失去了弹性,断了。可那时的我太懒了,也毫不自觉。不仅没有分担母亲的承重,反而成了她的挂钩上最终的砝码。
她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我记得母亲喜欢唱歌,家里一排的磁带都是母亲买的。那时候,她还会用复读机给自己录音。但后来,我进了高年级后,她就像放弃了自转的星球,完全围着我转。
如果那时,她能留下几个录着她的歌声的磁带该有多好。这样,当如今的我陷入回忆的时候,就不会被一片空洞的冰寒包围,一念雪飘。
也正因此,我现在并不会刻意给家里大扫除,去找出母亲所有藏钱的地点。至少,当我在口袋里摸到钱时,我会想起这是母亲藏的,然后再放回去。如果所有的钱都被发现,拿了出来,母亲留下的存在的证据便又将少了一大截。
你好,朱老师
相山酒徒
每当我四仰八叉“葛优瘫”时,母亲都特别看不惯:“坐没有坐相”,“一点不知道帮我干点活”。然后她会坐在我旁边,说起不到十岁就能割几十斤草给家里挣工分的辉煌往事。每年都说,说了而是年,然而我还是四仰八叉。所以,如果能回到上世纪70年代初,我希望像未来战士一样光屁股掉在皖北岱河边的田埂上,吓她一跳。也许,真的会被她拿着镰刀揍得落荒而逃。
这片土地我是见过的,夏日麦浪曜目,严冬单调枯寂,石桥、古柳、蒲苇、尘土,老头儿抽烟袋,老太太嗑瓜子;男人爱吹牛,女人嗓门大,赤着脚的光屁股小孩比比皆是。母亲是家里的大姐,身后还有两个妹妹,粗粝的北方平原需要强悍的性格。
母亲20岁时的照片我见过,独辫子,白色衬衫,瘦,笑起来就是80年代的青年风采。我爸就不怎么样了,矮小瘦弱,头发乱糟糟,只会看书写字,三脚踢不出一个屁来……但无论如何,母亲还是看上了他,据说还因为父亲的个头被村里人嘲笑。当然,我妈的脾气并不好惹,她觉得这位矮小的男人虽然只会看书、给报上写点东西,但心怀世界,相比那些魁梧精壮震天吹牛的汉子,是个有前途的好青年。
你瞧,从前的文学贫穷青年确实比现在有市场。一口锅、一把筷子、一只在加拿大可以冰镇红酒的双喜痰盂,他们就这样结婚了。母亲那个时候在乡镇做小学数学教师,住娘家,父亲在十几里以外的矿上。年轻有力气,她还是那个强悍的性格,教书干农活两不误,管教严厉,孩子们都怕。传统的观念,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她有没有什么高徒不知道,只知道有的男同学都结婚生子了,路上碰见她还有点哆嗦,低着头想找个小巷子逃跑 。在乡里,除了长辈,大家都喊她“朱老师”。
我后来也在她的教鞭下呆过一年,暴击连连。回家不写作业她从不提醒,第二天亲母子在教室“明算账”,罚站、挨揍是常有的事儿。哪怕后来我转到城市上学,母亲也会在暑假把我揪回来干几天农村孩子都不干的活儿,“两种滋味都要尝,你看是上学舒服还是下地快活?”在半高的玉米地浑身的刺挠劲,我这辈子也忘不了。那时候,我觉得她是位不近人情的老师,而不是母亲。
她痛斥父亲五谷不分、四体不勤,麦苗说成韭菜,两手提不起来一块砖,压根指望不上;但当需要父亲代笔写文章时,父亲又得意起来,还是“惟有读书高”。如今,母亲痛斥我懒,总会带一句,“跟你爹是一类货”!
母亲在乡镇做教师20年,直到我出来上大学才提前退休回到城市,和父亲结束了两地分居。不能闲着,她帮这帮那干过一些事儿,但最终还是弄了个补习班,在附近小有名气,又成了“朱老师”。年岁长了,母亲脾气变得温和,上课有点像孩子王,甚至和小学生拉起家常。但又不怒自威,该规矩的时候孩子们绝不敢造次。
有一次她向我念叨,真的老了,连上三堂课会冒汗,要是条件允许,趁着还能动真想义务去山里支教,“还是教学生心里有成就感”。那一刻,我觉得这位老师如此温柔,温柔地终于像一位母亲。
如果能选一年穿越,我最想去的就是我即将出生的那个牛年。与他们小夫妻做朋友,吃顿饭喝两杯。我想听听她对生活的期许,对未来孩子的想象,顺便也提醒她:脾气不要太大,学生害怕不说,未来你生个儿子可能天天和你吵架,甚至会离家出走;结婚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不打紧,最好让他写个保证书补齐,否则能买的起时他会赖账;趁着年轻多拍些好看的照片,以后生孩子变胖可就没机会;当然最好坐月子时少听“老话儿”吃个不停,变胖减不下来,老了血压高;哪怕是乡镇教师,你也要坚持,因为终究你知道这才是最爱的事业,比炒房子买金子都有趣……
到了1985年底,大雪纷飞的那一天,咱俩就见面了。你好,朱老师!
请你好好过自己的一生
茹雪
很多人带着母亲去看《你好,李焕英》,结果母亲不为所动,自己哭得稀里哗啦。
电影是从贾玲的角度拍的,终究感动的只是年轻人。就像爱与爱之间,是深深的鸿沟。
我和我的母亲,关系不算亲密。很多年前我写过她,原本打算收在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里,但是她认为我丑化了她,坚决予以了抵制。
我母亲虽然和我并不亲密,但是和我的儿子关系颇佳。小孩到她那里去,她就变着法子教他念书。学写字、拼音,还有算数。我说大可不必如此着急,她不听。小孩倒也没怎么抵制,我也随他们去了。
我不太相信今日光靠拼命学习就能改变命运,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深感身心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身心健康,靠的是做减法。
但是我母亲的人生认知,还在做加法上。在她那个年代,出人头地还是通过努力考学来实现的。她差一步,于是差了一生。
在我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我是在无比压抑和痛苦的气氛里长大的。家里穷,但精神上更穷。我不是个笨人,但语言暴力和无差别攻击贯穿了我整个成长期。我不但不如前楼家的孩子们,而且简直就是个吸血鬼,毁掉了父母的人生。我的一举一动,都是不对的。
很多年后,我也当了母亲。当了母亲之后,我理解了当初的自己。我没有错,更不必内疚。孩子太弱小了,无处可逃,只能将感受到的压力与痛苦全部内化。不懂爱也不懂爱自己,自卑,不相信自己配得到好的东西。
我当了母亲,而我的母亲老了。我们曾剧烈争执过,但从未正式和解过。中国式家庭,哪来那种戏剧化的和解?所有的理解,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逻辑基础上的,不存在什么顿悟。就像喝一口心灵鸡汤一样,只有瞬间的鲜美,并不会改变任何事。
回到那一年,我母亲高考。
她是个读书很聪明的孩子,在家老大,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她拉扯着弟弟妹妹们,成绩很好,还会画画。但是,到了高考那一天,她被锁在了家里。
她错过了高考。家里不需要一个大学生,而是迫切需要一个劳动力,来赚钱养活这个七口之家。况且,她是女孩,有弟弟要养。
她进过肉联厂,当过幼儿园老师,后来又进了合钢。那个年代当工人并不坏,也未必没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但是,她结婚了。
没有别的原因,缺爱。我父亲是下放知青,进城工作后,每天去帮她干活,洗衣服。她没得到过什么关爱,很快就选了我父亲。尽管就如电影李焕英那样,她长得好看,人聪明爽利,原本可以有沈光林这样“更好的选择”。
他们结婚后我外公家里极不满意,我父亲家里同样兄弟姐妹五个,住在上海老房子里,很拮据。
我父亲是个好人,当了一辈子工人。婚后他阻止我母亲继续参加高考,或者进一步发展。
我父亲还管钱。我母亲到了今天快七十岁,身上没有钱。
平心而论,我父亲对我母亲是非常好的,洗衣做饭,家务全包,退休后我母亲下午去找姐妹们打牌,他会送红枣水送衣服去。我母亲付出的代价是:自由。
在我人生很多节点,我母亲都给出了许多荒唐走板的建议与歇斯底里的回应。我曾经把这个归结于不可理喻。后来我懂了,哪来什么无理取闹,都是水下那些沉默的冰山,它无法真正破碎,只能偶尔给出一个狞恶的裂隙。
每个人都是有生命能量的。她也是。那些无从爆发的生命能量最终也会内化,在家庭里内化,那只有对着我,一个更弱的、似乎可以被她操控的生命。这能量曾经把我打得体无完肤,从小,我就被告诉要“出人头地”,只是,这个世界哪里这么简单?一个一无所有的女孩,这条路,在哪儿,怎么走?
我一度还体会到,我真正过得好不好,她并不是多在意的。前些年我有了些钱买了辆车,我很欣喜地跑回家告诉她。她躺在床上看电视,没怎么搭理我。我讪讪地走了。
她更在意的是,我能给她带来什么样的名声和美誉度。毕竟,生活是我的,美誉度却能给她带来真实的快乐。
母女的关系,上野千鹤子在《厌女》里写过。没什么可责怪母亲的,谁都会有隐秘的不甘与嫉妒。不甘,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跌跌撞撞走了那么多年,我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傻白甜”。我渐渐理解她了,她一辈子没用过钱。经济最终是决定一切的,一个没有用过钱的人,她无从体会人性里最深沉的一部分,追涨杀跌、人云亦云、贪婪、恐惧、无从抉择、患得患失,被情绪和氛围所支配……
她没机会学,没机会成长,甚至没来得及好好想一想,就老了。
她教我儿子珠心算,给他画很好看的画,随她去了。那是她早年的生命能量,那点不肯熄灭的心性。也是到了今天,仿佛尘埃落定,她终于可以毫无目的地,去教养一个纯洁的小人儿。
如果我能穿越,如果我能回到过去,我想对她说,请不要放弃自己,不要放弃爱自己,不要放弃成长。那些萤火般的温情是不值一提的。请好好地过自己的一生,不要浪费自己的聪明。爱与自由,请选自由。
有没有我,那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