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院 | 科技是一种能力 向善是一种选择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周霞 分享到 2021-03-17 09:21:39

  一开始,隐私换来的是便利。

  以刷脸为例,把人脸数据上传到系统能换来什么呢?酒店接待旅客,刷脸就能登记入住;开车时司机们习惯于通过人脸识别解锁手机;手提重物时,刷脸就可以四处通关。

  便利只是起点。毫无悬念的,数据就开始被各种力量裹挟。

  比如,房地产公司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精准营销,售楼部装的人脸识别系统开始把到访的客户区分为自然到访客户和渠道客户,以此来更方便的计算佣金。这才衍生了“戴头盔去看房,不然多花30万”的新闻事件。

  如果说之前人们理解的隐私是私密照片或银行密码,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隐私将由一系列生活细节组成。你的行程、你的购买记录、你的浏览记录甚至是你鞋子的尺码都是“隐私”的一部分。因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多维度的数据凑到一起就可以给人精准“画像”。

  这将构建出一种最彻底的“无隐私”社会,你将没有秘密可言,销售人员可以进一步获知眼前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和购买意愿,由此来判断自己的销售策略;你也很可能总是能订到比别人贵10%左右的机票;也可能总是买到假货;保险公司可以轻松地根据数据了解每个人今后可能会得什么病,并拒绝为此提供保险——这也导致最需要医疗保险的人反而无法买到医疗保险。

  也许只有失去隐私,人类才会明白它的重要性。

  央视财经频道“3·15”晚会上,曝光科勒卫浴门店、宝马4S店等地暗藏摄像头偷“人脸”。央视说:这些偷“人脸”的行为都没有得到明确提示。换句话说,被偷脸的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人脸数据被盗用,更不知道这些数据将会用于何处。

  此类情况正愈演愈烈,令人担忧。已经有媒体报道:人脸信息在网上被公开兜售,5000多张人脸,打包只要10元。这些人脸信息可能是用于AI系统的“深度学习”,以提高其准确率,但是谁知道呢?我们不能把命运寄托在公司的善意上。

  如果一家拥有大量私密数据的公司同时具有人工智能技术,那么它将拥有我们现在很难想象的力量。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也会面临非常大的负面效应,新的技术革命也可能因此受挫。

  约束,越早到来越好,针对数据采集与应用的立法已经刻不容缓。数据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行业都要在合法授权的前提下应用数据,并且要担负起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和义务,触碰红线者必须遭受重罚!只有让偷窥者付出其承受不起的代价,才能真正保护个人隐私。

  有一句口号叫做“科技向善”,但在实际操作中,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则是我们的选择。现在,就到了做选择的时候了。

  安徽商报融媒体评论员 梁巍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