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实施巢湖综合治理项目136个,计划完成总投资88.1亿元。日前,合肥市印发《巢湖综合治理三大工程实施方案》,通过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农村污水治理,以及监测系统等项目的建设,到2022年左右引江济淮工程首段引江济巢正式通水后,使巢湖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能力迎来重大拐点。“十四五”期间,巢湖全湖水质有望稳定达到IV类。
今年建成两大污水处理厂
巢湖治理三大工程包括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今年将实施巢湖综合治理项目136个,计划完成总投资88.1亿元,其中有40.6亿投入主要用于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占比近一半。
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完善建成区雨污管网,超前谋划新建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2021年建成肥东撮镇、西部新城污水处理厂,2022年建成经开区四期污水处理厂,2023 年建成钟油坊污水处理厂,累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日,到2023年该市污水总处理规模达到329万吨/日。此外,2023年该市累计新建雨污管网约1000公里。
近期合肥市将排查巢湖流域乡镇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扩建满负荷运行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 2021年底前巢湖流域乡镇驻地污水管网覆盖率不低于85%。
探索跨市域河流生态补偿机制
合肥市将继续加强对入湖河流的治理与保护,加强杭埠河、兆河、白石天河、柘皋河等清水廊道保护。逐步实施水质、水量并重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推广炯炀河生态补偿试点成果,该负责人表示:“还将探索建立杭埠河等跨市域河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水上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据介绍,近期,合肥市将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新一轮普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2021年力争实现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内化肥、农药零增长,2023年前力争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回收网点镇级全覆盖。并将主推优质稻、绿肥为主的种植模式,力争2021年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内水稻绿色种植12万亩。
“我们将加快完成南淝河河口底泥清淤试点工程。”据介绍,该市将利用巢湖底泥调查成果,未来3年,陆续在杭埠河口、渡江战役纪念馆前巢湖水域等处开展清淤;未来5年,在其他主要入湖河流河口逐步进行清淤。
明年将完成十大湿地修复
合肥市计划2021年基本完成以蓝藻深井处理装置和藻水分离站为重点、蓝藻磁捕船为配套、防护围隔为基础的蓝藻水华应急处置设施体系建设,“其中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要率先完成任务。”该市还将健全蓝藻水华预警、应急打捞工作机制,防范水华暴发造成的次生影响。
“十四五”期间,合肥将基本完成以巢湖市石灰石矿、庐江县铁矿、矾矿等矿山为重点的环巢湖矿山生态修复。开展环湖119座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合肥市将加快湿地建设,2021年完成半岛、槐林、柘皋河、栖凤洲、马尾河、玉带河6处湿地保护修复任务,力争完成十八联圩湿地三期工程建设。2022年基本完成环巢湖十大湿地修复任务,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合肥市还将推动巢湖流域防洪系统治理,实施防洪、泄洪、排洪、蓄洪等重点工程。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通讯员 李孝林/文 余红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