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中享受孤独
木目
中超开启新赛季。一地鸡毛的足改后,我本对今年的联赛不抱希望,但看到天河体育场3万多球迷的捧场与呐喊,却有些感动。在那一刻,广州天河应该是这个地球上最热闹的地方。联想到疫情把没有现场球迷的欧洲足坛闹得天翻地覆,“人从众”,这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词儿,此时多么弥足珍贵。
中国人喜欢热闹,赶庙会、逛灯节、挤景点,看字面就透着一股子喜庆和生机。老话说,有“人气儿”,日子才有奔头,这是实在的历史经验。有一年清明,和位胖兄逛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桥像是印度的火车,恨不得雕花栏板上都挂着人,也不知他们在看什么,就是在桥上望一望,拍张照,感叹一句:原来这就是二十四桥啊?胖兄被挤得满头大汗,垂头丧气,抱怨人太多。我倒是觉得,桥上的每一个人,无畏兴奋着的孩子、挤着笑容自拍的姑娘、木然有些不安的老大爷,一张张脸构成了繁华人世,配得上流年的灿烂春景。毕竟,世事兴衰,繁花流水与废园古丘,遇上热闹的好时代,是一种良辰美景,要好好珍惜才是。
在家乡淮北相城,我的三月记忆是市井沸腾。农历三月十八赶庙会,山下的城市干道在那一天会变成步行街,让路于市。卖鞋的、扯布的、摸奖的、烤串的,摩肩接踵,满目琳琅。小城里呈现一副“工”字型的人潮涌动。个头小,我喜欢穿着拖鞋、短裤在人群中穿行,看看地上有没有大人掉下来的硬币与零钱,这是叔父辈留下的经验。念念不忘,回响定来。捡到零钱后,到小摊上买一包冰水、来一串炸年糕,不枉半天的努力。农村来赶集孩子就没这么皮,满脸鼻涕的小姑娘紧紧揪住奶奶的青布衣角,怯生生地看着我手中的年糕,人群带起的尘土竟也污浊不了双眸的清澈,像一幅油画。奶奶嘀咕:可要拉紧了,走丢了就被坏人卖了。我张大嘴巴对她坏笑,她赶紧藏进奶奶的青衣中,没在人潮里。此刻我倒是愣住了,嘴巴还是张着,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
越是年长,在人群里的孤独就越清晰。已经消失的老火车站,在夏夜,等夜车的人们在广场上席地而坐,或躺着,如深海的鱼群。有人眯着眼看着大屏幕上跳动的车次红字,脸庞彤红,像喝醉了酒;有人在出站口眺望,迎接孩子、父亲或者经久未见的战友;五湖四海的悲欢离合,都在为这广场模糊殷红的人群调色,没有一张脸是庸俗的。我曾喜欢在这样的人群中闲逛,比独行山野更孤独、更能发现自己。
也许是神经紧张至有些脆弱,我现在和有抑郁症史的爷爷一样,怕吵。休息不好时,身边有拖鞋的声音都会情绪不安。据说慈禧太后特别喜欢听响儿,颐和园的宅子里摆满了钟表。太监们提前定好闹钟,老佛爷即将进门之时,晚钟齐鸣,如百鸟欢腾。这种癖好放在当下不可想象,都市太喧嚣,就想安静,大概是时代的通病。
即便如此,我还是喜欢有热闹可看,哪怕只能置身事外。我怀念乱糟糟的庙会,欢喜游人如织的江南,怀念八万人坐满的球场。在回忆与屏幕中,孤独地享受人群,与每一张面孔同悲同喜。万千众生,而众生度我。
排长队买奶茶的意义在哪里
饮溪鹿
年初单位对面开了知名网红奶茶喜茶,作为一个资深奶茶爱好者,不进去一下说不过去。于是有一天和同事吃完午饭,推门进去了,店里安安静静的,两三人闲坐,但是店员过来说,前面有60多杯要做,至少要等一两个小时。立即推门出来了,再爱奶茶,我也不会花几个小时等。
中国地方大,但是人口多,且集中,这就造成了一些热门区块上人口过多的情况。这个热门区块范围可就大了,医院、车站、机场自是不必说,还有近些年火起来的奶茶网红点、奢侈品店。曾有一个傍晚在万象城门口有很多年轻人在搭帐篷,看到旁边商家立的一个牌子,才知道他们是彻夜排队,等第二天某品牌鞋店开业去抢购。这是何苦?当然,如果是为了生计,那另当别论。都是打工人,工地日新月异。
在必要排队的时候,当然是肯定要遵守秩序,安静列队,保持社交距离。但是有些队伍的形成有点不能理解,我一直狭隘地认为,很多队伍是促销策略,店家对顾客没有诚意,对商品过于自信。
人生第一次为了奶茶排队是去年下半年,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当时麦吉奶茶店刚进驻合肥,好友一定要请我去喝,因为最火的两款奶茶限购一人一杯,且不能手机下单,所以我必须要和她一起去排队,听到这个说法时,我已经极其勉强了。下班后被她揪去排队,大概也就30人的队伍,被隔成几段,排到了其他饮品店门口,三四个店员维持秩序,移动非常非常缓慢,站在长长的队伍中,我觉得自己是个傻子,还担心隔壁店店员发怒,明显地挡着别人的店门啊,商场能协调好也是大智慧。
排了一个多小时,挪到店里,现场点单,点完后再次排队等叫号,这时发现店里操作员比外面维持秩序的店员少。再次等了差不多40分钟,才拿到了奶茶。此后,除了同事请客一次,没再进这家奶茶店。
所有需要排长队的奶茶店,都在我的黑名单里。看到排队的人,我也一脸懵逼,可能是心态老了。大概,排长队的意义在于拿到奶茶的那一刻,举着奶茶合个影,发个圈,等着朋友点赞,奶茶也许确实会更甜?
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奶茶店等非必要的排队,大家都优雅守序地安静列队,但上公交时,几乎很少有队列,车门口必然是左、中、右三列,谁灵巧谁先上。三人曰众,古有明训。
据说排队是舶来品,但我们是礼仪之邦, 君子无所争,讲究秩序是美德也是一种姿态。必要的队列,一定要从从容容,左右不要夹击,前后不要催迫。非必要的队列,有时间有心情,也可以排一排,觉得没意义的,还是拍拍手趁早闪人吧。
带娃在景区感受人山人海
荠菜小包子
我最怕人多。
从前对人多的记忆,无非是过年和父母亲回上海。那个时候到上海,要坐整整一天或者一夜的火车。不知道为什么,父母经常会选择夜车。小孩子是没有座位的,我得和大人挤着坐。到夜里禁不住困,我就在大人身上躺下睡了。车上人真多啊,座位底下,行李架上,满满都是人,甚至厕所里都是人。那个时候,如果想上厕所是件非常麻烦的事,且别说从座位到厕所那段距离都是天堑,极有可能的是,即使艰辛地移动到了厕所,里面的人也不会开门。
我相信我一定遇到过想上厕所的时候,但印象中已经不记得是如何解决的了。那个时候的大人,真不容易啊。
直到我刚工作的时候,还经常有人们凌晨就开始在火车站排队买票的新闻。除了去火车站,市里好几个地方还有火车票售票点,一张票加五元钱,也动辄排长队。2008年国庆节,我想去西安,在三孝口火车票售票点排了个老长的队,终于到我了,售票员告诉我,没票了。一气之下,我坐了飞机。
火车票实名制、12306网络售票,避免了买票排队的窘境,这样的好日子其实并没有几年。说起来,的确有很多年没见到火车上座位底下都塞满人这种盛景了。那个时候,火车甚至会拥挤到连车门都打不开——有一次,我是被大人从窗户塞进车里去的。
交通便捷了,高速公路和高铁动车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成本。结果,高速开始堵车,景区也开始排队了。
从前我挺不理解那些一定要在假期出门的人。何必呢?花更多的钱,却只得到了平时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的游玩体验,吃不好玩不好的。错峰旅游它不香吗?后来有了孩子,发现,你只有选择假期才有全家一起出游的机会,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我也挤进了“假期出门”这支大军里,才轻微地体会到了成年人的不容易,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有很多人,平时没有很多出门游玩的机会,虽然假期人多,并没看到什么,但“出去玩了”这件事本身,已经是对平日生活的慰藉。
我以前鄙视“景点打卡”这种行为,如今带着个履历完全空白的孩子,也不得不重来一遍。
去年暑假,我决定带孩子去黄果树瀑布。妯娌老家是贵阳的,我向她取经,她甩出几张照片来给我看——原来是她带孩子去时,光是等着坐景交车的队伍,就从山上一直蜿蜒到了山下。
她说,你带着娃儿,要做好心理准备。
我倒吸一口凉气。
去都去了,只能随机应变。我翻阅景区地图,忽然惊喜地发现,景区内部竟然有家宾馆,叫作“黄果树宾馆”——如果入住的话,可以直接把车开到景区内部,然后,从宾馆的小花园有一个快捷通道可以直达黄果树瀑布面前。也就是说,可以省掉那个从山下排大队环节!
火速预定房间,开车进入景区,果如攻略所说,穿过酒店花园,可以直接刷卡入景区。带着孩子,下阶梯,步行15分钟,就到了人山人海的大瀑布前。
这么盛大的场面大概是中国景区独有。观景台上每一平方米的土地,都拥满了游客。瀑布会溅出水花,人手一件雨衣是必须的。红的黄的蓝的雨衣刷刷作响,大人在喊,旅行团的喇叭在响,阿姨们的丝巾在飘,许多孩子在尖叫,景区的广播一遍遍重复“注意安全”。小卖部前人满为患,许多人蹲在后面的台阶上吃炸鸡烤肠玉米,瀑布在轰鸣,地上湿淋淋很难有个下脚的地方。不到五分钟,我已头晕眼花。
这时小孩说,妈妈,我要吃炸鸡!妈妈,我要上厕所!
我果断指挥他从人堆里挤到一个能拍到瀑布的地方,他勉强挤出一点假笑。咔咔两张打卡完毕,我说,走,吃炸鸡上厕所去!
他吃完了,对我说,走吧,回去吧。
这次旅行后,我也不确定他到底有没有感受到啥叫瀑布,直到有天洗澡,他自己倒了一瓢水下来,对我说,妈妈,看,瀑布!
我爬完了华山 他们还“堵”在缆车上
姜志远
翻开旅行的经历,我能想到最“堵”的事,估计就是同乘一辆大巴车去爬华山,结果有人用6个半小时遛完华山的5个山头准备返回,同行的人居然才挤进上山的索道缆车……还好,这个故事中,我恰好是前者。
2012年,刚刚拿到驾照不久的我便和小伙伴一起相约去环青海湖自驾。当时的想法就是,一群人轮流开着车,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欣赏青海湖边的风光,一路欢歌、胡吃海喝……然而,现实总是打脸的。虽然一行四人都有驾照,但最终全程驾驶的任务落在了我肩上,用他们仨的话说,“刚拿到驾照,就应该多开点车,多练练手。”
话说,多练练手也没错,好歹给我搞一辆手动挡车吧,一直练习手挡车,突然搞来一辆自动挡车,连刹车起步都不适应了,老想着换挡。然后,副驾驶座的小伙伴还一路嘲笑我。最令人发指的是,这仨货一路上嚼着零食、玩手机不亦乐乎,我偶尔求个“投喂”,都被无情拒绝,还美其名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让其好好开车,不能分心!”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环青海湖自驾到湖西鸟岛的时候,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去,变脸了。另外,考虑到青海湖旺季游客实在太多,油菜花田里乌泱乌泱的全是人,并不宽敞的环湖公路上全是车……最终,这次环青海湖自驾提前宣告结束。不过,假期尚未结束,不想浪费年假的我们当即订了火车票,准备来个西安一日游,然后飞回合肥(PS:主要是青海湖旅游旺季,西宁飞合肥的机票太贵,选择了附近较便宜的西安飞合肥)。
事实证明,懒货始终是懒货。有驾照不想开车的小伙伴抵达后,选择了西安古城懒散一日游,而勤劳如我选择了挑战华山自古一条道。凌晨5点,披星戴月地出发,赶西安至华山的区间车。原本想在车上打个盹,无奈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实在太热情,总是如介绍相亲对象般询问家长里短。刚抵达华山景区停车场,我立马就弹起来,飞也似地逃离了。
作为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一直以“险”闻名,而这“险”丝毫没有影响游客将其捧为香饽饽。更多的人像我一样,“明知山很险,缆车来保险”。原本想节省体力,坐个索道缆车上下山,把华山五个峰都遛一圈,但买了索道票之后才发现,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已经排队很久了。站在队伍末端,甚至看不到索道站的影子。十几个保安艰难地维持着秩序,并不停地用大喇叭吆喝,让游客们不要插队……正当我准备随着排队大军一步一步往前挪的时候,大喇叭里响起了另一个声音,“乘索道可能要排队两三个小时,建议体力好的游客徒步上山。”
一想到24小时后,回合肥的飞机就要起飞了,于是,向保安打听了路线:从玉泉院起步,依次北峰、东峰、中峰、南峰、西峰,下山,这条路也被称为“古华山道”。华山的标志是灰白色的花岗岩山体,植被没有完全覆盖山体,而北峰的植被相对茂盛,最早的索道缆车也位于此地。东峰又被称为“朝阳峰”,是华山上观日出的最佳场地。中峰和东峰相距较近,又被称为“玉女峰”。南峰是五座山峰中个子最高的。西峰是看日落的最佳场地,其为一块完整巨石,也是华山山形的最典型代表,被称为“莲花山”。
提起华山的险峻,已经没有太多印象,只记得千尺幢、百尺峡、玻璃栈道、长空栈道、鹞子翻身……其中,长空栈道是最著名的网红打卡点——悬崖绝壁之上有一条很窄的栈道,靠锁链保护着,脚旁边便是万丈深渊,每个人都需要穿戴着安全设备才能通过(PS:也是因为游客太多,最终放弃了体验,继续赶路);鹞子翻身就是要翻过一个大约呈90度的山体;玻璃栈道略坑,可能是好久没有更换玻璃了,不太能感受到凌空漫步的刺激。虽然华山现在有很多地方新修了台阶,但如果想体验华山的险峻,建议沿着老路,顺着石壁上的铁索和铁环等攀岩而上,很刺激很好玩。
当我打卡完华山的五座山峰,准备下山时,迎面走来了一波人——大巴车上热情的同行者,他们刚刚乘坐索道缆车上山来。简短地寒暄片刻,我又马不停蹄地下山了。人多就不能怕吃苦,6个半小时,完美打卡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