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五月不减肥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1-05-10 10:30:35

一旦胖了,就回不去了

◎荠菜小包子

肥胖是一种遗传基因。我家祖上没有胖子,父母也瘦。我从小食量巨大、消化良好,从小谁见我都要说一声“你怎么这么瘦”,我只能答上一句,哎,谁说不是呢,吃不胖啊!

大学的时候105斤,能挤进25的裤子。上班之后有了钱,浪荡,天天糟吃,等我反应过来之后,体重已经进入了113斤的区间。但所幸个高,我自我感觉依旧良好。得益于我良好的代谢,差不多十来年间,横竖我怎么吃,体重再无变化。别人天天减肥节食与我无干。我还偏爱川菜,水煮鱼香辣蟹。油腻腻一大盆,我都能吃下去,还能配两碗米饭,无饭不欢。也是天赋异禀,虽这么吃,既不长胖,也不拉肚子。

只是所有的好日子大概都有尽头,到了三十多岁,我的基准体重暗戳戳地往上飘了两斤。风起青萍之末,我视之为危险的起点。

但我的减肥大计并未实施,因为实在是快要卡着高龄生育线了。既没有做好终身丁克的准备,那显然不宜再浪。毕竟没必要拿自己的肉身冒那么大风险不是?

我人生第一次如此关注体重,就是自妊娠期起的。根据权威说法,整个妊娠期9个月,应该严格按照头三个月长两公斤,中间和后三个月各长五公斤来分配。也就是说,总共长12公斤。

处女座如我,立刻搞了个练习本,每天早一次晚一次记录体重。

但严格控制在12公斤内也是挺难的,到了最后关头,我勉勉强强超了1公斤过线。

生完娃之后,等我能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秤。125斤。

鉴于整个身体还是浮肿的状态,我倒没有气馁。该吃吃,该动动。我从前深受“英国王妃生完孩子下午就能出来见记者”这种新闻的毒害,于是早早迫使自己下床、运动、复工。到了孩子100天,我恢复了产前的基准体重,115斤。

之后我开始飘了。是真的飘,因为母乳每天可以让我额外消耗五百卡的热量,对于瘦身的效果简直立竿见影。多出500卡的指标,我几乎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体重刷刷往下掉,到孩子七个月时,我竟然只有108斤了。我得意洋洋去拍了一套比基尼,又瘦又美,人生赢家。

但是,断奶之后,好日子到了尽头。

那个时候我挺忙,然后也几乎不关注体重,还是延续着“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习惯。加上对食物的口味日渐挑剔,等我意识到自己胖了以后,已经来不及了。

三年吧,胖了十斤,已经超出了怀孕之前的基准体重。BMI指数是正常的,但是脂肪沉积明显在腰腹部,是典型的亚洲式肥胖。

减肥吧。

我是坚定的科学减肥法的拥趸,所谓管住嘴,迈开腿。但难就难在我其实并没有太多不良饮食习惯,我不吃零食,几乎不吃带糖食物和饮品。我的胖,是真金白银吃饭吃出来的。不吃饭吗?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唯一的途径就是运动了。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不再增加摄入,每天额外消耗200卡,一个月就可以轻轻松松瘦两斤。200卡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椭圆机或者跑步机半小时的消耗,如果能坚持地铁上下班的话,每天来回也可以消耗100卡。看起来很容易对不对?我立刻买了个运动手表。

但是,一旦开始,就会发现,减肥这事,真难啊。

吃饱了不想上跑步机,要是太晚了呢,又很容易饿。现在的食物热量真的太高了,几片饼干,甚至一个包子,就能将运动半小时的成果轻松化为乌有。更别提,千辛万苦坚持了一周,到了周末,狐朋狗友们纷纷邀约:走啊吃火锅啊!

一顿火锅两千卡,十天白干了。

正所谓进一步,退两步。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减肥七个多月了。昨晚称了一下,大概水喝多了,还重了半斤。

QQ截图20210510103240.png

用意念减肥

◎花菜

小时候一直是个“豆芽菜”,我妈说我出生的时候瘦的像只小猫,小手活像小鸡爪。整个小学阶段,跟爹妈出门还要被熟人开玩笑:“你们家的饭是不是都让你爸妈吃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自己是个瘦子,给自己错贴了标签。

一直到初中,有个好瘦的女同学有天早上很忧愁地说:“我都九十多斤了,怎么办啊?”我一直记得那个瞬间,时间、地点,女同学的表情,穿的服饰都记得清清楚楚。每个人一生中可能都会有一些对自己特别的时刻。在别人看来无意义的瞬间,却好像按下了按钮,打开了新的人生场景。那个时刻,我忽然发现,一个人不仅会太瘦,还会胖。可惜发现这个事实的时候,我已经是个壮实的少女了,并且一直壮实到了今天。

不管科技如何进步,“胖”这件事跟“能吃”应该是脱不了干系的。我到底什么时候从一个挑食的豆芽菜变成一个“吃嘛嘛香”的壮实少女的,已经不可考了,反正等我发现的时候,对食物已经非常博爱了。所以自己当妈了以后,我对孩子吃饭这件事不是特别焦虑。爱吃不吃,成长的过程中,爱上学习不一定,爱上吃饭可太容易了。

大一的时候,我们专业课程安排不大合理,一个星期有两三天上午是没课的。一群刚经历过高考的傻妞们能放肆睡懒觉,简直有点不知道怎么享受才好。睡懒觉会错过饭点,然后就轮流派一位姑娘去买早饭。彼时大门口有饭团包油条,有杂粮煎饼,美味又长肉,一度每顿吃俩。一个学期下来,寝室里的班花、系花们都肉眼可见地膨胀了起来。

胖了以后就得减肥。瘦子除了天生丽质,大部分也毅力超群。我一直觉得,能减肥成功的,都是能干大事的。减肥无非两点,“少吃”,“多动”。说破大天去,也就是减少摄入,增加消耗。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太难了。大千世界,这么多好吃的,对一个嗑瓜子都能攒齐瓜子厂随机赠送小卡片全套的人,少吃一口都抓心挠肝。经常下决心晚上不吃饭了,然后到了11点,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最终还是得爬起来,东吃一口,西吃一口,才能带着罪恶感消停下来。算算,还不如傍晚吃顿饱饭。

运动这件事,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热爱,可惜我不是。运动完的感觉确实很爽,但要迈出那第一步得做无数的心理建设。为了激励自己,买了一堆好看的运动鞋,运动服,护腕、护膝全套配齐。还跟小伙伴一起去健身房办了两年卡,交了私教课的钱。想着,钱都花了,不去不合适吧。最终证明,我低估自己了。在“就是不动弹”这件事上,我比自己想象的有毅力。两年健身卡过期了,一共没去过三回。私教课报名三年了,还剩一半课。我的减肥搭档也不太行。工作忙、带孩子忙、生理期、昨天没睡好……只要有一个人提议“今天不去了吧”,另一个都欣然同意。

管不住嘴,也迈不动腿,只能用意念减肥了。我在卧室门口放了一个电子秤,每天起床称一下,期盼奇迹出现,但至今还没等来奇迹。有天称完叹气,儿子在身后很同情地问:“又胖了吧?”我气不打一处来:“中年妇女天天要看孩子写作业,都没时间运动,能不胖吗?”小伙子撇撇嘴:“我不写作业的时候,也没见你运动……”好吧,人生总有一些时刻会无语凝噎,无力回嘴。

QQ截图20210510103248.png

君子减肥,动腿不动嘴

◎大虫

摸摸自己的肚子,我经常会想,自从人类对吃有了自觉意识,漫长的历史中,99.99%以上的时段都是在尽力追逐,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天需要去刻意拒绝、减肥会成为全民话题。想到这里就有一种哀伤感,忍不住想打开某外卖APP,点一份黯然销魂饭稳定情绪。至于增加的热量,也许可以靠打一套黯然销魂掌来消耗。

吃和运动,决定了一个人的体积和体重。减肥,理论上很简单,就是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我则概括为“少吃多运动”或者“截源开流”。减肥,现实中又太难,因为两者“天赋异禀”不同:吃,一天三遍几乎是底线,运动,三天一次就能超越平均线;吃,只要动动牙,运动,却要咬着牙;吃,是本能,运动,是难能。难怪对那些光吃不长胖的人,大家羡慕起来就说他们有口福,嫉妒起来就嘲笑他们对不起那些牺牲的食物,恨起来就说他们掉到水里肯定最先沉底。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140斤的体重保持了大概有十几年,然后出了夜班上白班,体重就蹿到了160。这多出的20斤,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上,时不时就琢磨着要把它甩掉,但经常只是在琢磨的过程中在沙发上睡着了。

不过,我也行动过,而且还曾短暂地成功过。那是2014年,看着身边不少同事朋友都减肥成功,我也下了一次决心。先是花了3000大洋上网淘了一款跑步机,也许是觉得要对得起花出去的钱,从4月起开始了自己的跑步大计。一周跑个四五次,每次正常在6公里,有时8公里,同时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不为别的,每当想多吃一碗时,想起自己在跑步机上的努力,就舍不得浪费自己的汗水。坚持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体重就降到了145左右,虽然离终极目标140还差了一截,但明显感觉穿个T恤不再挺胸凸肚,走起路来也更轻盈矫健,感觉就像青春重返。不过,秋天一到,至今也不知道为什么,运动的频次越来越低,压抑已久的饮食也开始反弹,到了冬天,已经恢复到上一年冬天的数字了。算起来,从坚持运动到瘦下来的全过程,大概也就半年多的时间。那最后的5斤脂肪不但没能甩掉,还及时呼朋引伴重新在全身安营扎寨。而那台在我短暂成功史上立下汗马功劳的跑步机,过程中底板都被我跑断过一次,换底板花了600元,现在,却只能在阳台上静静地承受着从岁月中落下来的尘埃。

今年2月,我又动了减肥的念头,和同事约定共同减肥,各自定下目标。我还在朋友圈里立下flag,目标是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减掉8斤,还信誓旦旦地要在3月底再来发图验证。为此同事拉了个运动群,我也下了个“咕咚”,每次运动就在群里打卡。运动,也确实运动了,仍是我最习惯的跑步。跑步的量也不小,匡河边和蜀山森林公园里,都留下了我跑步的轨迹,但是,因为一开始就想着控制饮食不是长久之计,就没去管嘴,结果,一个月的过程中,体重一直稳稳地保持在原来的水平线上。好在,到了承诺要再发“圈”验证的那天,站到秤上,竟然惊喜地发现电子秤非常及时地坏了,避免了我的一次打脸尴尬。我安慰自己,又排除了一条减肥的失败之路,找到成功之路的概率又增加了。

5月,又是一个减肥的好季节。我,蠢蠢欲动。说好了,君子动腿不动嘴。

QQ截图20210510103328.png

半盏米饭的罪恶感

◎钱红丽

前阵在山中茶农家,一见电子秤,条件反射站上去,蹦出的数字令我大惊失色,本能深表怀疑:你家秤是不是不准?大姐斩钉截铁:不可能!简直五雷轰顶,一路失魂落魄的,并且陷入到自我攻击中。

自从膝盖受伤以来,几乎停止了运动,以往,每日早晚,疾走两小时。何以这一停,体重飙升得如此之快?已半年未称体重了。意味着这半年里,长了九斤。九斤什么概念?买九斤猪肉绞成肉糜,可以盛满整只洗菜盆。

人渐渐老去,本不可怕,无非白发伤痛,但最难对付的则是体重飙升,身体各项机能下降,新陈代谢变得缓慢。节食、运动,这两项铁律如魔咒,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人。

谁喜欢胖呢?当别人满腹才华,而你腥障满肚,非常不合适。纵然我才华有限,最起码落得一个瘦吧。福楼拜身材臃肿,是因为他久坐导致的不可逆,长篇一部接一部。然而,凭借《包法利夫人》的不朽,他的胖,就可以被原谅,人家整日忙于创作,连婚都没时间结,谈何其他?

你呢?什么也不能拥有,还胖,好意思?

回合肥后,下定决心减肥。

首先,少食碳水,尤其晚餐,明明可吃下两铲米饭,减为一铲。大约六七分饱,再去小区慢走半小时。可是,走着走着,胃里总归空落落的。又刻意不喝汤,更加饿了。那滋味无以形容,实乃百爪挠心,受不了。不知觉里,走出小区,思想斗争颇为厉害——算了,回家喝杯奶吧,不!我要再吃一点,不然夜里饿得睡不着,得不偿失。

夜色下,拎了一盒炸串回家,吃掉一串花菜后,确乎油腻了。剩下的土豆片、大白菜、金针菇之类,全被小孩吃掉。是怀着罪恶感睡去的。并且发下毒誓:以后再吃炸串,不是人!

所谓减肥,越减越肥。

我们小区有一位时代楷模。我们差不多身高,有一阵,她决定减肥。食谱如下:早餐一杯奶加麦片,四只白煮蛋的蛋白;中餐:几片牛排,偶尔拍根黄瓜;晚餐:没有晚餐了。瘦至八十余斤。她的领导说:单位若有什么项目攻克不下的,直接交给她。一个人舍得对自己下手如此狠,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她就职于一家著名地产企业,整日出差奔波,要么陪客吃饭。尤其晚餐,面对满桌珍馐,她只吃几片凉拌黄瓜或者木耳。

我同样可以无视满桌珍馐,但,就是戒不掉米饭。我对于大米的感情,过于深刻了,欲罢不能。

摄入精米碳水,为减肥大忌。尤其中餐,若吃不上半盏米饭,那,一天的心情也不会好。我怀疑,大米被吃下,大约会在大脑里合成多巴胺吧。有时,电脑前忙碌,来不及下厨,去外面果腹,都要点米饭。或者在家煮点水饺,勉强五六只,也就不想再吃了,若冰箱还剩有隔夜饭,我会挖一铲烧成汤泡饭,稀溜溜一小碗,吃下去,才满足。

必须对自己狠。昨日晚餐,坚决不吃米饭,另下一小碗白水面,就着芹菜胡萝卜丝,另加几块卤牛肉,吞下去,有了饱腹感,也能睡过去。睡眠是我的宗教,但凡不饿至失眠,晚餐也能接受不吃米饭。

然而,面条一样是高碳水化合物啊。我吃的是孩子爷爷老家乡下带的挂面,小麦粉本色,未放增白剂,徘徊于精面与杂面之间吧,可能还有一点儿麦麸,算不算杂粮呢?

我唯一爱吃的杂粮是,玉米渣渣做成的粑粑,用来果腹应该不错。同事推荐杂粮饭。可是,那些黑米、紫米煮出的饭,往下吞时,喉咙都被挂得疼,实在吃不惯。

午餐,本性难移,还是要吃点米饭,从以前两铲减至一铲,勉强盖上碗底,再以一根手指长蜜薯果腹,渐有饱感——最重要,不喝汤。喝汤是减肥大忌。

以往,一人午餐后,都要喝一碗鸡蛋羹。米饭食毕,温白开润喉,与鸡蛋羹润喉,是截然不同体验。如今,连鸡蛋羹也戒了。吃完米饭,喝几口温开水,确乎不是滋味。

昨夜,饭毕,去了门口无数大小超市,就为买点紫薯。一家也无。今早,去菜市,同样不见踪影。问:怎么回事?摊主答:现在口感好的紫薯都是进口的,进价八块五,我至少要卖十块吧。谁买?

国产的呢?摊主答:国产的不好吃啊,谁买?蜜薯吃厌,想换紫薯而不得,生又何苦?

与我的日渐衰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孩子的迅速成长,小牛犊一般,一日日地蓬勃,一日至少四餐。每次晚餐我外出散步,埋首作业的他都要大声提醒:妈妈,别忘了给我带点吃的回来。

有一阵,他疯狂迷恋方便面,超市所有牌子都尝尽,与之好言相劝此面种种之坏处,近日,方才戒掉。谁料又对八宝粥上心起来。这种粥里,也不知放了多少防腐剂,屡劝无效。小人儿再也不是坚信大人所言的“温白开就是最好的饮料”的弱龄了,日日与小伙伴一起放学,尝尽各类碳水,可乐、奶茶以及稀奇古怪的饮料,末了,还留下一口,等你下班回家喜滋滋递过来:妈妈,你尝尝多好喝!我一闻,便是各类香精加持的综合体,在他乐此不疲。

他经常性吞食高碳水汉堡、黄油面包,还夹火腿片,饭后饭前一碗汤,骨汤、鸡汤、肉丸汤……依然瘦成竹竿。

我的午餐,没有薯类替代,又要回复至两铲米饭了。不然,低血糖的人禁不起饿的,到时还需零食代替,得不偿失。

人生啊人生,连吃半盏米饭,都怀有罪恶感,生又何欢?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