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都来聊奥运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1-08-02 09:07:26

QQ截图20210802090734.png

奥运不止是一场『秀』

◎木目

“胜败”乃兵家常事,在竞技体育范畴更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奥运赛事将半,成绩挺好,争议也挺大。女足历史性惨败,贾秀全成了众矢之的;女排开局疲软,郎平朱婷的光环在舆论场有些褪色;国乒17年来再次丢金,危机感来了……

从竞技体育的专业角度分析,每场比赛的输赢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男足世界杯有一个“魔咒”,卫冕冠军小组赛即被淘汰。从2002年开始多次应验,即使你强大如法德意西,照样没人给面子。可见,中国女排巅峰后出现的危机,在竞争激烈的大球项目中实属正常现象。中国女足的问题其实比男足严重的多,孱弱的群众基础、不成熟的职业化、选拔机制的混乱,能赢那才是奇迹。至于国乒,混双本来就是第一次进奥运,主场优势加实力不俗,东道主夺冠也算不上了不得的大冷门。

问题来了,对成绩我们可以不可以批评?个人观点是,从专业角度,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必须要批评,否则就是媒体和业内的失职。这个“批评”是分析、找短、放眼量。

千万不要说成绩“不重要”。对看客是不重要,但是对运动员和项目发展来说,那就是目标和阶梯。成绩可以带动发展和提高。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如果你热爱这项事业,必须经得起外界的压力和专业的批评;作为媒体和业内人士,有责任提出中肯的建议。当然,事态混沌时,很多批评不见得一语中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应该包容。体育如此,社会发展皆如此。

但在另一个舆论场,事情似乎在发生变化。

奥运之所以有巨大的影响力,在于“出圈”。半个月的时间,奥运会汇聚人类竞技的精华,比赛的跌宕起伏、胜利的共情、运动员的健美,还有开放的舆论场:赢了万事皆好,输了万劫不复。没有什么比体育比赛更能让人爆发情绪,只要发言不违反法律,人人皆有权利评论。

有些情绪着实令人生厌甚至愤怒,“他们”四年出来一次,对没有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冷嘲热讽,逢输必骂。射击姑娘王璐瑶比赛没有打好,发微博做一番自我安慰,竟然被无端群体攻击,可见网络喷子的丧心病狂。女排输了一场比赛,立刻被认为是球员“不思进取”、“商业活动多了”,试问,没有商业活动,你们来养这项让全民族骄傲的运动?这些喷子本身不值一驳,无视可矣。

我们不再需要金牌来证明自己,但也出现了:如果你提出批评或者讽刺,那就是你不爱中国体育,心量狭窄,满屏的“加油和心疼”才是正能量。果真如此吗?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狭隘的、不自信的“金牌情结”?说实话,能站在奥运会上的运动员,远远比你想象的自信和强大,别看他们可能只是20岁的孩子。

不是“奶”,就是“毒”,这本身是一种社会喧嚣,存在于一切舆论场,和奥运无关。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可以在毛主席这句名言上加一条:提高我们的审美,健壮我们的意志。

奥运会上,绝大部分运动员都是这个星球的“超人”。他们拥有几乎完美的躯体、技能和令人震惊的意志力,他们的确为成绩、为祖国人民而战,但更为超越自我和人类的极限。为此他们甚至一身伤病,这是一种牺牲,就像我们看到在无数岗位正在作出牺牲的英雄。

无论赞扬还是批评,作为看客,是否应该用更高的眼光去看奥运,让奥运激发我们对生命的激情,对创造的参与,而不仅是稍纵即逝的情绪。否则,我们发展竞技体育的目标和意义在哪?运动员又何以成为我们的榜样和英雄?

套用意大利评论员在欧洲杯夺冠后的含泪陈述:感谢上帝(或者人类)创造奥运和体育,让我们有机会拥抱、有机会做梦、有机会去赢!

奥运和体育绝不止是一场秀,她可以让人变得更好。

QQ截图20210802090725.png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钱红丽

这届奥运会,涌现出许多00后。这届年轻人个性鲜明,各有各的情趣。中国首金获得者杨倩,一次次扣动扳机时,食指酷炫的指甲格外惹人注目。她还是场上唯一不戴遮光帽的人,因为她要“凸显”头发上一枚可爱的黄鸭发卡。央视一名制片人开玩笑,说这位清华三年级的姑娘,利用暑期去日本打了一份短工,轻松挣了两枚金牌。

中国跳水队一直捍卫着“梦之队”的荣誉。十米台跳水,是最具美感的体育项目之一,尤其女子双人跳——高高跳台上,少女张家齐、陈芋汐并肩而行,同声共气,燕子般轻盈地在空中翻转,一次次“描摹”着银河一泻千里的壮阔。这一对精灵,自碧蓝的泳池中湿漉漉地浮出,如若一洗襟怀的畅快……有网友感慨:下饺子的水花都比这大!赛后接受采访,张家齐的声调,雏燕一样奶声奶气,说是得了冠军,想要教练给买芭比娃娃。小姑娘正值弱冠之龄,与她同龄的女孩们,正在按部就班地上着初级中学,而她们,则早早吃起了人生之苦。尤其陈芋汐,2020年开始了生长发育高峰期,个子飞速往上窜。跳水运动员不同时期的身高、体重会对空中翻转产生巨大影响。为了控制体重,小姑娘连肉也戒了,只吃几口蔬菜。

有了金牌的回报,之前吃过的苦,也便不觉得苦,也算是得愿所偿了。

然而,最令人感慨的,还是那些未能拿到理想名次的人。他们才是最悲壮的一群。

双人赛艇项目的张亮,以三十五岁高龄,坚持到这一届,虽则拿到了铜牌,但,在我眼里,他就是“无冕之王”。这个人简直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力,在他,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没有一天可以休息,甚至,别人训练走了,他继续留在健身房加练。一个人因为忘我的训练,不顾汗水流淌成河。在一部纪录片里,亲见他的汗水顺着脖颈滴答到肩上、腿上,再流到地上,最后汇成一条汗水之河……

跆拳道运动员吴静钰蝉联北京、伦敦两届奥运冠军,然后就是里约奥运会失利后的退役,随之结婚,生女。这一届奥运会前,她重新复出。一个母亲,该要背负多少难处?一边照顾幼女,一边训练。这次在东京,她以小组第七名的成绩遗憾于决赛外。镜头前的她,异乎寻常地平静:“我其实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我觉得把一件事做到这样,用我的坚持和信念,做到让自己觉得可以做到很好,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觉得挺骄傲的。”

至今犹记,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上,吴静钰失利后的痛哭……汹涌的泪水里埋伏着一名运动员的痛苦与不甘。一个人默默付出了多少,却不能如愿获得回报。之后的她,虽然选择了退役,但心中的那根刺一直在,纵然结婚生育,却也毅然选择复出。如今,当再度被挡在领奖台外,她却早已平静、释然。

历经自我蜕变的吴静钰,终于拔出了心中的那根刺。

年龄,始终是竞技运动员永远跨不过去的坎。一个人一旦有了坚持与信念,在她,早已超越了得失荣辱,也是一种自我成全,同样也彰显着一份伟大的人格力量。

这些天,日夜坐在电视机前,目睹不同肤色运动员的狂喜,静等一次次颁奖仪式。除了鲜花、吉祥物之外,这届奥运会颁奖仪式音乐,出自于日本70后作曲家佐藤直纪之手,好听得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太治愈了。无边的音符携手和声,仿佛自宇宙深处袅袅而来,直叫人上头,浑身鸡皮疙瘩直起,如入雪原的莽莽苍苍,也是星空一般的辽阔,而人间如此安宁祥和,传递着世间的一切美好以及珍惜之情……

QQ截图20210802090717.png

我应该选什么项目拿个奥运金牌

◎大虫

我是一个比较懒的人,懒人有个特点,干什么事之前都要想一想,这件事干起来是不是很方便,一定要挑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来干。

比如体育运动,初高中时代,最喜欢的两项就是跑步和游泳,都是因为方便。这两件事都是自己想干就能干,不需要呼朋唤友,费心组织。跑步,只要换双跟脚的鞋。游泳,只要走到河边脱衣服即可。农村没有泳衣的概念,小孩子都是赤条条的下河,大一点了包括成年人都是穿着内裤下河,上来后就穿着往下淋水的内裤,抱着岸上的其他衣服走回家。进了城,游泳变得麻烦了,跟去澡堂一样,先得带上泳衣,然后进更衣室换,然后下水,然后再回更衣室冲洗换衣。于是,我的运动选择只剩下了跑步这一项。当然,跑起来也是三天打鱼两年晒网的,注意,不是两天晒网。

至于体育运动,我一般懒得看。当然,奥运会、世界杯之类全民狂欢的体育赛事,有时候碰到了也会瞄两眼,一是真看起来也觉得有点意思,二是对接大环境跟大家聊天时能接得上话头。但我很少刻意去找着看。不过,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不喜欢运动,但是喜欢看体育赛事,聊起各项体育赛事、各个体育明星头头是道如数家珍,我觉得也是个挺积极健康的爱好,而且聊到这方面能掌握话题的主导权,很羡慕,但是让我花那么多时间去看,我又不愿意。

东京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举办,我因为路过南京禄口机场被隔离在酒店,没事就打开电视瞅了几眼,看了几场比赛,比较完整的是乒乓球混双银牌、女子四人赛艇金牌那两场。输的时候是真感觉到太可惜,赢的时候也真觉得特别激动。看完比赛,又刺激我开始考虑一个我考虑了很多年的问题:假如我要在奥运会比赛上拿一块金牌,应该选择哪个项目出手?

男子100米短跑?跑步金牌很多,但这一块是王冠上的明珠。拿下这块金牌,等于加入了“飞人”队伍。在我高中年代,人们还在猜测,以人类的运动极限能否跑进10秒,现在,世界纪录已经是9.58秒,令人咋舌。我在高中时的运动会预赛中曾经跑过13秒8的成绩,虽然没经过训练纯属裸跑,但我相信,即使让顶尖教练来带我,以我170cm的个头、偏壮实的身材,在这项运动上是没有什么发展前景的。

男子乒乓球?乒乓球在奥运会上不算热门项目,但在中国却绝对是万众瞩目。作为中国国球,国际上为了削弱中国队的优势,创造一个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局面,着实花了不少心思,改大球、禁有机胶水、用塑料球,基本方向都是倾向于减少技巧而增加力量的作用。虽然大方向是有利于身高臂长选手,但总的来说乒乓球对身体特点要求还不算严格,我可以试一试。唯一的犹豫是,这是个红海项目,内卷严重,我这样淡泊明志的人是不是应该把机会留给别人?

举重也是我们经常拿奖牌的项目,但是我不想选。举重是个力量项目,训练太苦太累又太枯燥。另外,举重要求身高相对较短,我个子不高,但对于举重来说可能还是高了点,天然处于劣势,个子越高举重时做功越多,我这身材就不是那块料。

跟举重对身材要求相反的可能是游泳,游泳要求身高相对较长,身体强壮但又全身匀称,手长脚长拨水有力。所以很多游泳男运动员,比如宁泽涛、孙杨等人的身材让女生垂涎。我对着镜子照照,发现自己的身材更适合挂个大金链子、叼个雪茄,泡在浴缸里。

跳水项目也不错,跟水打交道的,基本上身材都比较好。跳水项目尤其出美女,究其原因,跳水其实算是水上体操,跳的是水,完成的类似于体操动作,又是打分项目,对身材、外貌、腿部和腰部力量、平衡性和协调性要求都比较高。我如果跳水,身材外貌等就不提了,最难的还是压水花,万一直接把池水拍干了,有点尴尬。

还有很多项目,思来想去,这么多年我也没想好要选什么项目。算了,还是在跑步机上走几步,然后冲个澡,坐在床上按开电视,调到中央五套,看中国奥运健儿在东京赛场拼搏,为他们挥拳加油吧,这个挺适合我,而且跟几只鸭爪一听啤酒更配。

QQ截图20210802090941.png

那么近 那么远

◎花菜

如果时光倒流,恐怕没有人会想到2020东京奥运会将如此历尽波折。2018年底,家属陈同学被派往东京工作,临别前,很多亲朋好友在饭桌上说:“2020年我们去东京找你,一起看奥运会。”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去东京不过是一次手续麻烦一点的平常旅行,即便不能抵达赛场,去感受下奥运会的火热气氛应该不难。2019年夏天,带着孩子到日本探亲,从奈良、京都玩到东京,那时候晴空塔里已经有售卖奥运纪念品的商店,感受奥运氛围的时候不免悄悄打算,也许下一个暑假,我们也有机会到现场给中国队加油。那一年秋天,陈同学还在电话里失落,说网上发售奥运会门票没有抢到。过会又说,后面还有机会,到时候再试试。

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猝不及防,2020年东京奥运会终究没能在2020年举行,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我们本以为离得最近的一届奥运会终究还是变成了隔海相望。

疫情让很多事变得特别艰难,历尽波折的奥运会虽迟但到,终究还是开幕了。东京奥运会从开幕式到纸板床被各国网友吐槽了一遍,连耿直大爷北野武都担心以后出国“丢脸”。但本届奥运会进行到现在,也并非只有槽点。开幕式上,因为疫情失去奥运会参赛资格的拳击手亚理佐津瑞孤独的奔跑,以演员而不是运动员的方式参加本届奥运会。世界纷扰艰难,有多少运动员像她一样错过奥运会,又有多少人被疫情改变人生?

空场办奥运之下,即使人在东京,家属陈同学也只能在公园里看看日本航空自卫队表演,像很多东京市民一样去奥运场馆门口拍张照片。但离得近,感受到的气氛可能还是不一样。陈同学说单位早就进入了奥运时间,同事们休息时交流的话题也多围绕奥运赛况。有同事家住有名,离奥运村比较近,在阳台上挂了国旗,与奥运村阳台上的五星红旗和“TEAM CHINA”遥相呼应,隔着手机看都难免有点激动。陈同学所在单位里有中国同事,也有日本同事,有时候赛场上气氛紧张,情绪嗨起来难免忘情。据说有中国同事看国乒女单太激动,当着日本同事的面就来了句“最不喜欢伊藤美诚”,最后也没吵起来。

国乒混双那天,因为手机流量不给力,陈同学只能在家听广播,日本解说员语速飞快,日语N3水平的菜鸟竖着耳朵没听懂几句,最后只能从解说员的语气掌握比赛走向。“日本解说员一激动,我就知道中国队肯定失分了。”最终国乒混双痛失金牌,日本讲解员欢呼雀跃,陈同学痛心疾首,一晚上没睡好。

奥运会也让亲子聊天的档次直线上升。自从进入奥运时间,我们家每天的“东京-合肥”语音通话时间变成了奥运赛况交流时间。孩子每天都跟爸爸汇报下当天中国队的奖牌数量,双方就中国队今天在各个赛场上的表现进行深入交流。孩子永远乐观。哼哼去年开始迅速成长为一个球迷,奥运会开幕式还没举办就天天关注女足比赛。中国女足先是0:5输给巴西,又平了赞比亚,他还挺乐观,跟我科普:“只要下一场我们大比分赢荷兰,还是有希望出线的。”女排开打就一直输,连输两场后他还充满信心。“你带我看的那个电影里,中国女排就是连输两场后逆转的。”

行吧,“更高、更快、更强”的格言之外,奥运会确实也应该是给人希望的能量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克服疫情造成的割裂同场竞技,本身就是一件特别棒的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图片由作者提供,摄于东京)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