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说瞎话”的企业,能指望它给孩子做好饭?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周霞 分享到 2021-08-30 16:55:31

六家中标公司,五家实际能力与投标文件不符,其中一家还被指业绩造假。眼瞅着就要开学,涉及宿松县6万余名农村学生的营养餐采购项目被紧急叫停。

先肯定宿松县教育部门和宿松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态度。能够针对敏感舆情及时向外界发布信息,不“藏着掖着”,起码做到了复核严谨、公开透明。一句话,发现问题才能及时纠偏,总比让问题沉下去的好。

该事件需要关注的问题很明确,首先是造假。随手查查新闻,中标企业造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业内人士感慨,对业绩和应标条件的虚假、夸大编造,在某些领域和层级的招投标中几乎到了“屡见不鲜”的程度。但本文无意于展开讨论这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而是对当地企业的态度甚为痛心。

此事之所以引起巨大争议,应标造假其实只占一小部分,“敏感词”更多在于农村学生营养餐。网友给我们留言说的好:这道营养餐里,不仅要有营养,还要有“良心”。这个良心是善良、诚信、责任,还有敬畏,对教育事业的敬畏。

从报道看,涉嫌业绩造假的企业在程序上有些离谱。公司还没成立,百万元级的服务合同就有了。受到质疑后,拿出一份“服务对象”的盖章证明搪塞,却很快被当事方直面“打脸”。很难相信,如此不惮于“说瞎话”的企业,如此不尊重程序正义的企业,在其中标后就能突然转变?以一颗敬畏之心为孩子们做好饭?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在履行合同时再次耍滑头?

一旦出现问题,失去的不仅是单个校园的食品安全系数,而是万千家长的信任。政府力主透明招标的苦心也将付之东流。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本次招标没有保证金,应标企业呈翻倍态势。可见,政府投入购买的这项服务,对企业有不小的吸引力。有人说,即便如此,有些应标条件对于县里的企业还是较为“苛刻”,比如本次中标企业普遍不达标的仓储硬件。但必须要明确,所有的“苛刻”都不是可以造假作弊的理由,否则招标将毫无意义,不较真还可能为“猫腻”提供滋生空间。反倒是这些“苛刻”,应是企业努力的方向。毕竟,你把自己做好,才有资格在未来的发展中胜出,才能够得到家长与政府的信任。

而作为政府部门,在设置应标条件前,要针对性地对市场进行调研,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向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既能做到“货比三家”,也要能让企业的竞争有目标、有规格,各方面达到国家的要求,实现服务质量与行业成长的双提升。这种良性互动,有利于扩大政府采购的选择面,也让政府和企业更敢于投入,整体提升服务水准。

目前,事件仍在调查定性阶段,有媒体和百姓的监督,相信当地会依法处理。更希望各地都能够借此机会,再次审视营养餐工程的采购、实施、监督等各环节的程序设计和制度建设。

态度决定一切!起码在教育领域,这绝不只是说着好听的”鸡汤“,而是实实在在的底线!把好事办好,让孩子吃好。这是全社会最朴实、迫切的愿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它时刻较真!

安徽商报融媒体评论员 马翔宇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