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到广州打拼26岁回乡创业 吴铜:总得干点儿有意义的事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1-09-03 09:59:02

13年前,吴铜放弃广州月薪4000元的工作回到合肥高刘。13年后,他是一家面积400亩的家庭农场的创始人。“总觉得要做点儿有价值的事情。”这是他对自己13年来“折腾”的注解。

爱“折腾”的80后

已近不惑之年的吴铜,正和伙伴们细心经营着自己创办的合肥三人行家庭农场。在合肥高刘街道的现代农业区,这家农场和其他农家乐一样,成了合肥市民周末休闲、吃土菜、钓鱼的新去处。“我们目前养了10个片区的散养土鸡,一个季度养成估计5000只左右。”吴铜说,这些土鸡成了农场经营的一大收入来源,“现在大家都有环保、绿色、健康的意识,散养的土鸡市场不错。”除了土鸡,他这里还有地道的高刘土菜,大白鹅是高刘特产,三人行的土菜烧鹅用了高刘的传统做法,“一盘地道的菜能唤起很多人的回忆。”吴铜说。

这个回忆,对于吴铜来说,其实就是乡愁。

2000年,18岁的吴铜只身一人到广州打拼,“当时想的就是到大城市去开眼界。”经历一番波折后,他成为了广州一家集装箱厂的员工,每天的工作是对进口材料进行质检。“刚开始干得有意思,也学了不少东西。”吴铜说,但几年下来,他发现自己好像“困在原地了”。每天工作内容一样,流程一样,接触的人一样,上班下班节奏一样,圈子不变,生存压力大……

吴铜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我看到合肥城市大拆违后的快速变化,觉得自己回家也能闯出一番天地,又能照顾家人。”他毅然在2008年辞去广州的工作,回到高刘。

从后备干部到“农场主”

2008年回到高刘,吴铜拿着在广州工作攒下的积蓄,开起了手机、电脑销售店。“那个时候好像是智能手机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吴铜回忆。当时,他在广州见到的最先进的手机是苹果。他觉得卖手机会是个好生意。然而,苹果手机在高刘却毫无市场,就连合肥市区的市民,了解和用苹果手机的也很少。倒是电脑卖出不少。

在经营了4年销售店后,和同学合伙,吴铜在2012年建起了合肥三人行家庭农场的雏形,他们租了村里一部分地,开始种树,并散养一些土鸡。

2016年以后,随着划归合肥经开区代管代建的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所带来的发展需求,高刘开始公开招考村级后备干部。吴铜在2018年7月通过招考,成为高刘街道白露寺村后备干部,挑起危房改造、河道拆迁、修缮道路等重点工作。他的工作很细碎,农村危房情况调查、秸秆禁烧工作、拆迁安置沟通等。吴铜觉得,在村里工作很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和乡亲们打交道,学会处理和化解矛盾。比如拆迁,如果有老人不愿意搬迁,就多和他们的子女沟通,聊未来家乡的发展前景,再让子女和老人说说房屋搬迁以后的便捷生活。吴铜说,当时后备干部的月薪1200元,经常自己开着车到处跑。

2019年,吴铜辞去后备干部工作,决心在另一片战场助力乡村振兴。他继续回到家庭农场工作,和伙伴们一起规划建设了10个林下循环经济区域,集养土鸡、餐饮、住宿、垂钓等功能为一体。“我觉得带动周围的乡亲们共同富裕,是我最想做的。”吴铜说,这就是他现在认为最有意义的事。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通讯员 陈佳佳)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