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强化本国未来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方向。作为计算机领域的早期“试水者”,“80”后创业者王昌辉决定从上海回到合肥,创立向量数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致力推动自动收发货平台和产品智能检测平台的研发。如今,借助“AI+5G”,王昌辉和团队打破了传统人工作业的方式,加速数字化转型,从早期的技术服务到实现智能分拣目标,已经得到多家全球知名企业的青睐。
“沪漂”累积宝贵经验 合肥创业撬动新商机
2007年,大学毕业后的王昌辉来到上海,并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负责后台技术服务工作。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职场小白”的他感到吃力,“虽然专业是计算机通讯领域,但是首次接触互联网,还是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王昌辉告诉记者,那时候中国互联网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PC端仍是市场主力军,数据应用也处于朦胧状态。“上海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初级水平的技术人员是呈现过剩的状态,高精尖人才才是紧俏的。”渐渐地,“职场小白”变成了职场精英。
2016年,王昌辉创立的“上海微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创立一些小众产品。“最初我们的产品并不占优势,创业目标不准确,定位不清晰,所以运行效果不佳。”2018年,王昌辉尝试转变,随后,他陆续吸纳多位合伙人加入,对核心团队进行重组,把目标客户定位为规模以上大型企业。“考虑到上海运营成本高,产品自身投入产出周期长,如果加大投资,风险比较高。”于是,王昌辉和团队最终选址合肥,跟随工业互联网的步伐,重新出发。
开拓智能分拣平台 让数字赋能行业生态
“来到合肥之后,真切感受到政府给与的温暖。”为了鼓励企业快速发展,2020年,合肥市政府为王昌辉的公司减免一年社保缴纳费用。落户合肥创新创业园之后,园区为王昌辉提供系列政策优惠,海恒社区企业服务部为其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寻找客户和招聘人才。打破了发展瓶颈,公司迎来了快速发展。“我们研发了自动收发货平台,就是让机器读懂图像,认识物品,通过自研的AI算法与工业相机集成手段,实现入库、出库无人化,由机器自动完成收发货任务。”王昌辉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自动收发平台适用于大型制造业的仓储物流末端,“原来需要大量人员来做这些分拣工作,现在可以让整个环节实现无人化。”
为了响应国家今年3月提出的“四年内全面普及电子发票”的目标,王昌辉团队基于自研的图像图文识别技术推出了供财务应商发票管理平台,将以往需要一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整套审核流程缩减至几分钟。“目前我们已经覆盖国内所有发票类型,成功率超过95%以上。”谈到对未来的规划,王昌辉表示,从今年9月开始,他们将建立售后团队,继续研发技术,提高产品服务能力。
(操剑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