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院 | 一声『老师』 是骄傲也是信仰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周末末 分享到 2021-09-10 11:02:46

2021年9月10日,是第37个教师节。

这个教师节不同于以往。众所周知,新学期开始,“双减”新政落地,中小学的办学生态正在发生转变。具体说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地位进一步增强,一线教师在义务教育中越来越重要,要承担的责任更多,并面临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更高期待。

摆在教师面前的挑战很多。比如:“双减”文件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并划定了红线。“双减”减轻了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但对校内教学却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狭窄的知识结构、僵化的教育模式、过度的制约训导,使人头脑更加封闭和僵化,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并引入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性。

再比如:随着学生在校内时间的增多,如何搭建新型的“家校共育”体系也将考验教师的沟通能力和引导能力。

这里面既有拨乱反正、补偏救弊,也有对教育深层次逻辑的重新思考和梳理;既有对范式的突破,也有对本质的回归;既要立规矩,也要求变革。

但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教育的底层逻辑已经逐渐清晰——教育就是要回归本质。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教育将追求均衡优质发展;教育不是应试,而是以人的全面成长为中心;学校比拼的也不是谁更大、更快、更强、更高,而是谁更有温度、更有内涵、更有文化。

需要直面这种冲击的,不只有教培机构,更有无数的一线教师。那些日复一日“驻守”在三尺讲台上的人,因为一声“老师”,承载起他们选择这份工作的骄傲,也让很多人坚守着这份信仰。我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教师节,老师们可以从平日里繁重的教务中抽身出来,休息一下,也认真考虑:应该怎么样做一个好老师?如何赋予孩子们一个更好的未来?

这事关一个国家的未来。中国未来各个领域的领导者现在都漫步在校园之中,他们现在可能还是稚气顽童、青涩少年,但都在凝视着你们的答案。

安徽商报融媒体评论员 梁巍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