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当一条鳄鱼
◎花菜
小时候看动物世界,看到鳄鱼在河里蹲守猎物,守到了就用一口尖牙展开“死亡翻滚”。这时候配音就说了,鳄鱼这套牙齿不仅锋利,一辈子还可以不断换新的。后来我躺在牙科椅上的时候,经常想起这个画面,由衷的羡慕鳄鱼。一辈子不用操心牙齿,不刷牙也不要紧,角马太硬硌牙也不要紧,总是有新牙可以换的。
但人毕竟不是鳄鱼。我常去的那家牙科诊所在诊室门口放了一面墙的“人类牙科发展史”,有天拔牙前我怀着极其忐忑的心情学习了一下。据说,公元前2600年,左赛尔法老就有御用牙医了,“公元前十四世纪,殷墟甲骨文已经出‘龋’字的记录”。可见人们跟各种口腔问题作斗争的历史之悠久。
我去医院看口腔科算算已经断断续续快三十年了,想想十分惨痛。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左下的一颗磨牙烂了。我爸是个医生,他非常自信地认为那是一颗要换的乳牙,鼓励我再坚持坚持。日复一日,蛀洞越来越大,越来越疼,那颗牙却始终不见要松动的迹象。在使用了咬花椒、含白酒等各种土方子依然不见好转后,我终于第一次坐上了口腔科的大椅子。口腔科医生一看就知道,那是一颗“六龄牙”,恒牙,不会换了。彼时,那颗牙冠已经烂掉大半,虽然好歹还是被医生补了起来,但已经受过重创,没过多久,在我啃菱角的时候又崩了。后来它就成了“老病号”,经常被修修补补。我上大学的时候,医生还又给它做过一次根管治疗。我清楚的记得,排到我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下班时间了,整个诊室里只有我和加班的医生。钻开牙齿、拔神经、清理、封闭填充……滋味是相当酸爽,治疗过的都知道。长期出入口腔科诊室,它在我心里依然是最恐惧的地方。哪怕是陪家人看牙,哪怕现在牙科诊室已经装饰的越来越温馨,只要一听见钻头的滋滋声,我就觉得牙根疼。
大部分人对看牙的恐惧可能都来源于“怕疼”。有段时间我看牙的诊室隔壁是儿童口腔科,每次候诊的时候都能听见隔壁诊室撕心裂肺的哭喊。有提前预见危险的小孩在进诊室前就开始哭、挣扎,有的小孩被按在牙科椅上才发现不对,我还看见过一个小孩哭嚎半小时,宁死不配合,最终被爹妈带回家。每当这时,我都在心里偷偷怼家长,“早干嘛去了”。同时对哪些哭喊的小孩们报以十二分的理解和同情。躺在椅子上,张开大嘴,眼睁睁看着医生把各种工具放进嘴里,感受钻头在牙齿上钻洞,忍受牙神经被抽离的疼痛,大人也想哭啊。
医学日渐昌明也确实给了牙齿更多的机会。三年多前,我右边的一颗磨牙被“判了死刑”,宣告不治,只能拔掉。少一颗牙怎么办?给我看牙的吴医生告诉我,可以把它隔壁的智齿移植过来。“给智齿一个机会重新做牙”,不用种牙的同时,费用也更便宜。只是对于医生来说,操作难度挺大。经过几次治疗,吴医生成功给这颗智齿搬了个家,直到上个月复查,它的状态还非常好,已经完全适应了自己新的工作岗位。吴医生对它目前的状态很满意,还专门给它做了个“纪录片”, 完整记录了整个治疗过程,背景音乐用的是“出埃及记”,悲壮又充满希望。这次治疗也再次加深了我对口腔科医生的崇敬之情。能让人每一口饭都吃的轻松惬意,真是伟大的工作。
多年老病号,也多少总结出一点经验。牙不好除了生病、吃药、遗传等因素外,生活方式不健康恐怕是重要原因。我喜欢各种齁甜的水果、饼干蛋糕、各种瓜子及一切坚果,对牙齿都不算友好。刷牙方式不科学也是原因之一,我一直到三十岁才发现自己刷牙的方式不正确,虽然每天很勤奋地刷,但并没有完全清理干净。还有,我的靠谱医生曾经告诉过我:“如果你想到80岁还有20颗牙,一定要用牙线。”
拔牙往事
◎荠菜小包子
我母亲一口好牙,年近七十,不摇不晃,也没有蛀牙。她还是坚定的“每日仅刷牙一次”执行者,平时最喜硬物,核桃、瓜子,常年累月地吃。但牙齿始终没有一点问题。我继承了她,我儿子又继承了我。小孩自小养成奶睡的恶习,刷完牙又去喝奶,经年累月下来,牙齿上一层色素沉淀,看起来颇为不美。但是好说歹说哄他去看牙,偏偏没有事,年年检查,年年都没有龋齿。现在只盼望他快些换牙,好将一口色素沉淀的牙齿换去。
我在牙齿一事上倒没烦过什么心。最大的困扰无非是早年的牙结石。洗牙之风刚刚兴起时,我去洗牙。小护士皱着眉头,洗了两次,才把厚厚的牙结石给敲掉。敲完之后,我颇觉口角漏风,牙根不稳;其实,就是习惯了结石的存在。当牙齿本身裸露出来,反而不适应了。
我工作了之后体检,才知道,自己除了一口正经牙之外,还有两个智齿。严格来说,我的两个智齿是上下咬合的,属可拔可不拔那种。但医生说,智齿长歪了,不如拔掉。我有次去口腔医院洗牙,洗完牙之后,医生说,拔掉吧,分分钟的事!说完,打麻药,上钳子,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待我反应过来后,嘴里已经多了个大洞。从前口腔医院不像如今这么门庭若市,医生非常热情。
嘴里带着一个大洞回家,我很暴躁,兼之嘴里咬着一块纱布,喝水也颇不方便。那个时候我还年轻,对于生活的忍耐力远不如今,我骂骂咧咧,抱怨不休。完全将医生“下周来拔另一个智齿”的叮嘱抛之脑后。
下周复下周,这一晃就是近十年。每次体检,我的体检报告上都有一项“智齿”的异常。去年春,因为疫情,洗牙业务也一度停了。等到业务恢复,我去洗牙时,就下决心一并拔掉了另一颗智齿。它已经龋了,拔下来丢在盘子里时我看了它一眼。在我口腔里无用地多苟活了十来年,终于和它说再见了啊。
从前一度谣传拔智齿可以瘦脸,我以亲身经验证明完全不能。非但不能,在刚拔牙之时,整个脸颊还可能肿若馒头。
从前的人没有看牙的习惯。我小时候换牙,都是牙齿松动了,我母亲手执老虎钳,猛一用力,将牙齿彻底拔下来,然后洒一点儿云南白药。印象中从未因为此事去过医院,像现在孩子年年涂氟、检查、用电动牙刷、换牙要去医院,那是根本没有的事。
朋友家的孩子与我孩子同龄,她家女孩,已经开始换牙了。朋友是个温柔细致的人,在孩子换第一颗牙之前,给孩子买了礼物,还仿照牙仙子的口吻给孩子写了一张卡片压在枕头下,在拔完牙之后,似乎还有个小小的仪式。真好,孩子一生大概都会记得,自己在换第一颗恒牙时,曾经收到了牙仙子的祝福。说起来,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父母生出来之后,都是不退不换的。唯独牙齿,还有个二次脱落再长的机会。
拜一口好牙所赐,这么多年来我从未体会过何谓牙疼。年轻时没有感觉,人到中年之后才深深觉得,健康的身体部件真是命运的恩赐。我许多朋友都去做了根管治疗、乃至种植牙,费时费力费钱且疼痛。我看着毛骨悚然之余,不禁暗自庆幸。
人到中年,壮志消磨过半,对人生的欲望和世界的妄念也消减了许多。每日惟愿太太平平,即觉十分幸运。人活着,终究是个意志与肉身作战的过程,我只愿这个过程平静一些,爱护肉身,让它好端端地作为精神皮囊的时间更久一些。
营养是好牙的根基
◎钱红丽
今年初夏,母亲来我家小居。方才七十余岁的她,一嘴牙掉得只剩八九颗,炒青菜,她也嚼不动了。早晚两餐,只愿喝粥,最多将青菜切切碎,与粳米同煮成油盐菜粥。午餐米饭时,只能吃些鱼鳝、肉丸、瓠子、豆渣之类。若是清蒸了基围虾,我还得费神把壳剥了,剁成虾泥给她。每顿饭,她吃得无比艰难缓慢,饭粒、菜渣掉得到处都是。有时,看她也拿一片黄瓜放进嘴里,只能依靠门牙与三两颗槽牙咀嚼,望之心酸。
母亲那些豁牙,一律齐暂暂自压根上部朽坏脱落。若想安装假牙,必须拔掉牙根。然而,拔牙,对于一个罹患高血压的老人,是致命的。我们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一日三餐地受着罪。她与大嚼脆韧类食物的快感,从此无缘了。
同是老人,我婆婆就比我母亲要幸运得多。也是早早掉牙的她,不存在什么高血压,一并拔除牙根,安装上假牙。老人八十多了,无比热爱吃锅巴。我公公更是身体倍棒——八十五岁的他,一口牙,齐齐整整地健在着,啃排骨,嚼螃蟹,所向披靡。
同是老人,晚年生活质量高下立判。
人缺钙,牙齿才会早早脱落。我母亲一辈子节俭,尤其在饮食上,简直到了葛朗台程度。她年轻时,没有条件喝牛奶补钙。到了晚年,也总是养不成喝杯奶的习惯。七八年前来合肥帮我带孩子,我有意识地培养她买鲜奶的习惯。但,由于多年形成的饮食规律。她的早餐总习惯喝粥吃咸菜,说是再喝奶,胃就撑不下了。到了晚上临睡前,又说是,吃饱了,实在喝不下一杯奶。这个老人,总是贪恋一无营养的粥饭。你若让她吃点水果,她总是一句口头禅,粥饭吃饱,龙肉也吃不下了。
我母亲在城市生活三十余年,饮食上,思想观念上,丝毫不曾进步过,与乡下老人别无二样,且非常固执。你劝她多摄入营养,她就反驳你,还举极端的例子,比如,那电视上采访一个老人,一辈子就吃粥饭萝卜,也活到了九十岁。总之,令你苦笑不得。
有时,想想我母亲,不免替她辛酸——她的人生还有几十年,却再也享受不到大肆咀嚼食物的快感,实在遗恨。
母亲的晚年现状,给我敲了一记警钟。就算为了一口健康的牙,我在饮食上,也一定要以她为戒,不能再重复她的老路了。
最近,我壮士断腕,将延续了几十年的早餐喝粥习惯彻底改掉。可是呢,由于体虚,我一喝牛奶便上火,甚至牙龈都疼。喝酸奶吧,夏天可以,一到秋冬季,胃又胀气。退而求其次,早餐改喝豆浆,吃包子等。现在,天气渐冷,正是吃酒酿的好时光。早餐享用一碗酒酿串蛋,无比惬意。寒气森森的早晨,胃在一碗甜品的加持下,分外舒豁妥帖。甜品极易消化,再来一片面包垫一垫。为了获取营养以及钙质,早餐一定要变换花样,若吃厌了包子,再来一碗荠菜鲜肉馄饨,或者蒸饺、小笼包等。
早餐是重中之重。给孩子,更要吃得花样百出。小孩刚刚十二岁,已窜至一米六七的个子。一日四餐,简直小牛犊一样鲸吞。早餐,两枚煎蛋,夹在黄油面包里,一大碗牛奶,再挖一勺蜂蜜加进去下火。要么,煎蛋一枚,牛排一块,还能吃下黄油面包一块。要么,牛肉炒饭、蛋炒饭。晚餐的桌上,一律荤素科学搭配。夜里做完作业,还要加餐一顿。
作为父母,不求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至少一定给他一个好身体。后者才是一生的财富。
由于遗传了我的基因,孩子的牙,颇不整齐。目前,他尚有一颗乳牙尚未脱落,等所有恒牙长出,便要给他箍牙了。去一私人医院打听过,最贵的一款牙箍,需三万元。但凡可以让孩子拥有一口美观整齐的牙齿,不说三万,就是三十万,也要舍得。
打娃乳臭未干,我便怀着极大耐心,每日早晚,用纱布沾盐水给他洗那寥寥数牙,到了终于可以使用牙刷的年龄,我依然不放心。每次刷牙前夕,一把抓住他,亲自帮他刷。期间,交代过无数次,牙要刷到三面才干净,但小孩子刷牙,总是浮皮潦草。娃七八岁时,我还在强行帮他刷牙。我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早已成了奶奶家族笑话我的一个梗。我们母子,总要上演这样一曲经典画面:盥洗池边,娃把头微仰,我以左手轻托住他的后脑勺,他的小嘴微张,我将小牙刷探入他的口腔,上上下拉锯,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洗刷……多年以后,孩子忆起这一幕幕恐惧画面,尚且心有余悸:妈妈,你太狠了,六岁还帮我刷牙!
小人儿如何明了,一口好牙,才是维系一个人终身幸福度的关键。
一口好牙太重要
◎大虫
我一直觉得我的牙长得不错,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如果把脸遮起来只看牙的话,也能算一位帅叔。这两排形状接近完美的牙齿,如果用84刷一遍,或者干脆涂上白色乳胶漆,一定会被当成满嘴假牙。幸好,在几十年岁月的加持下,它们就像几十年的老酒,被淡淡罩上了一层似有若无的金色,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色泽,也证实了它们原厂出产的正品身份。不过我想,科技如此发达,满嘴璀璨夺目固然已经实现,要达到“修旧如旧”满嘴“仿古牙”的效果应该也不难,只是世人的审美暂时还没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罢了。
35岁以前,牙齿几乎没有跟我捣过乱。让它干啥就干啥,难啃的骨头、胡搅蛮缠的肉筋,交给它都是二话不说,咬牙切齿,不达目的不罢休。35岁以后,长年的辛劳加上自然衰老的规律,它们渐渐开始不堪重负。一开始是左上6,然后是左下6,再然后是右上6,最倚重的几名干饭骨干相继罢工。罢工是从酸痛开始的,我有个坏习惯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愿意去医院,于是忍着。忍到最终有一天,实在忍不下去时,到医院一看,医生总是说,这颗牙如果早点来搞比较容易,小修小补即可保留80%到90%以上的功能,现在因为长期带病上班,只能彻底报销拔掉,因为不拔的话炎症还会影响周边牙齿的健康。
拔掉就拔掉吧。先拔掉左上6,满嘴28颗牙齿只少了一颗,影响不大。再拔掉左下6,反正是跟左上6相对的牙齿,一个牙齿咬不响,左上6已经拔掉,左下6留着本来也是摆设,影响没扩大。等到右上6也需要拔掉的时候,我开始有点着急了。本来左边的咀嚼功能受影响,我可以换到右边,现在右边也不行了,我该怎么办。拿牙龈去咀嚼?豆腐可以,可万一遇到大肉,就不知道是牙龈硬还是肉硬、谁咀嚼谁了。用门牙咀嚼?那姿态就成了标准的没牙老头子。虽然我是个实用主义者,不太在乎被人当老头子,但是从实用方面考虑它的效率也嫌太低。跟朋友一起干饭,别人风卷残云酒足饭饱一抹嘴说走,K歌去掼蛋去搞二场去,我还半空着肚子包着满嘴美食,门牙就像打摆子一样不断颤动,连说一句“等等让我再吃一会”都变成了“唔唔唔唔唔唔唔唔”,怎么能忍?
好在这世界上有假牙。假牙中最先进的是种植牙,据说有不少明星为了拥有一口好看的牙齿,满嘴的真牙都换成了种植牙。我不是明星,但是为了在干饭这事上不落后,该花的钱咬咬想象中已经装上的假牙也得花啊。所以,目前我的情况是,左上6左下6两颗牙齿已经种植完成,左边的咀嚼功能已经完全恢复,已经大快朵颐庆祝了几番。右上6也已经完成前期工作,预计到11月底就可以完工投用,到那个时候就可以经常成为饭局中第一个吃饱抹嘴的人。
总结我的经历,我有三点劝告。一,如果你的牙齿还没有问题,一定要像爱护你的银行账户一样百般爱护它,因为它们注定会一损俱损。二,如果你的牙齿已经有了小问题,那么一定要早早治疗,这就像明明有内幕告诉你,这支股票明天还要跌停后天就要退市,你今天还不抛售止损还在等什么?三,如果你的牙齿已经无可救药,那么能种植就一定要去种植,比起现代医学还给吃货的完整人生,其他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民以食为天,为了这天大的事,有一口好牙,实在是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