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人到中年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1-10-24 09:30:41

中年,身可由己

◎浊流

小说《长恨歌》里,王琦瑶的中年令人沮丧。她算不上潦倒飘零,却只身一人消磨经年的因果,还要与女儿的青春对抗。她的中年就像思南路的秋日,梧桐飘黄,韶华易逝的凉意。自觉躲避咫尺边淮海路的繁华与喧嚣,流光溢彩天然属于年轻人。这种冷落依然是美的,但是心头一酸。

男人的中年也许可以称作不堪。当青年最后一丝光辉逝去,他们毫不犹豫地告别容华,一股脑儿扎进深不见底的深渊。这深渊或许是滑稽的名利场,或许是冷酷的泥沼。除了少数幸运儿始终拥抱理想,有人形容枯槁、焦头烂额,有人油头垢面、脑满肠肥,有人廉耻全无,坑蒙拐骗。所有这一切无非一个理由:为了生活。

不管是小说中王琦瑶们的中年,还是所谓现实大叔们的不堪。我总觉得是个可以打破的假象。很认同窦文涛的一个观点,他说,虽然已经50岁,但丝毫不怀念自己的青年时代,因为大多数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

大概年轻意味着夹生,轰轰烈烈、颠倒疯狂,但不知所措。理想、恋爱、审美、追求、取舍,这一切都需要岁月去培养。中年人更有机会懂得欣赏枯山水的静寂、层次复杂的食物、满眼荒凉的河西走廊、披荆斩棘的魏武曹操,他们已经走进历史与人生的深处。

中年人的确有太多身不由己,可别忘了,他们比年轻人也有更多的“身可由己”。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主观意志选择的生活每一秒都值得珍惜。

无论如何,站在岔路口的中年人比青年更有选择的权力,也更有心智。有人选择一段注定没有头绪的爱情,明知道结局也要飞蛾扑火,但是很快乐;有人每天做着俗世轻蔑的工作,可总爱远眺夕阳享受一天结束的美好,人生即刻永恒;更多的人背负起生活的琐碎,用牺牲为孩子和他人搭建一条通往未来之路,用疲惫换取问心无愧的平静。也有人选择投身名利场,与欲望同舟,享受风雨飘摇的畅快。总要完成人生之路,自己选择的,也许有苦难,可是值得。

中年人也更懂得惜福,因为来日无多。孩子总要离开的,该与谁同行?现在依然是朋友的人,就想一辈子和他这么相处下去;还有爱的女人或男人,那就永远惦记着,毕竟爱情是难得的奢侈品,无所谓得失;如果婚姻还幸福,那就好好走下去,相依为命;如果此路不通,大可从此一别,山高水长。父母如此老迈,多哄他们高兴高兴,他们也许是唯一喜欢看你耍滑头的人……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寄情于世界。在这个堪称奇迹没有硝烟的时代,山川河流,都是可亲的。中国人喜欢说的情分,就是属于中年人的。时间不够老,何谈得上情分。

还有很大可能遇到不幸——变故和病痛。也许逃避或投降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也可以勇敢地拿起猎枪去战斗,直到彻底失败。我相信,在一切结束的那一刻,所谓失败、理想不值一提。回顾一生,有我选择的中年,庶几可以瞑目矣。

如果实在觉得中年难熬,那就每年抽出几天去单独旅行吧,而不是等到“时间更多”的老年。我的中年旅行,喜欢行路走船的过程,看山水,看历史。看来看去,无非看自己。每一次出行回来,之前所到之处就成了故乡,完全地属于我了。在无尽的荒山中穿行,在大河的转弯处眺望,在无人的陵墓前吹风,在日出跳动的朝霞下归去。有时孤独的顽皮仿佛回到童年,有时在山河间踱步又觉自己无比苍老。这种旅行不是一碗“鸡汤”,而是一瓶烈酒,只有中年时代才能消化。我不知道它是否有益于人生,但起码为人生充实了内容,无法替代的快乐。

时至今日,人生因为科技被拉长了。长的不仅是年龄,还有空间与心理的延伸。现代人一辈子的内容恐怕抵得上古人三百年,于是,中年也被无限拉长。

应该欣喜这种变化,这意味着还有足够的时间。足够让我们尝遍滋味,领会疲惫和自由。

四十不惑

◎南窗纸冷

我29岁的时候,着急忙慌地把30岁生日给提前过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完全没有珍惜我20到30岁这段时光。那个时候出去采访,别人总说我年轻;自己也非常没有底气,总是希望年纪大一点显得稳重一些,所以,每当人问起,我总是把自己往大里说两岁。但现在就不一样了,整个社会都是属于年轻人的。没人希望自己年纪大或者显得年纪大,就算真的年纪大了,也要追求冻龄。在我看来,未免属于自欺欺人。

上个月我匆匆忙忙把四十岁生日过了。生日之前,我都想好——得给自己好好总结一下,写点东西,拍组照片,留个纪念。未料那段时间忙到十分,加上孩子刚开学事情也多。于是几乎是一眨眼,生日那天就到了。好在家人朋友没有忘记,给我买了礼物买了蛋糕,孩子很高兴,四点半就催着我赶紧吃蛋糕。于是我们插起蜡烛,装模作样许了个愿,然后赶紧把蛋糕分而食之,就算过了生日。我对孩子说,妈妈四十岁啦。孩子也不明白四十岁到底是多大,敷衍了事地说了声,哦。

四十岁这年我孩子才六岁不到。而我同龄的朋友,孩子已经上初三了。这样一对比,就显得非常惨烈。尤其我想到,三年后,这位朋友就可以过上快乐的空巢老人生活——而我,那个时候还在和孩子在小学里厮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早婚早育的确好!我又自然而然联想到自己爸妈,原来,我工作的时候他们也才四十多岁,真是幸福的中年!我唏嘘不已。

我生孩子比较晚,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就进入了中年。这就让“上有老下有小”困境显得格外突出,且格外不容闪失。但我转念又想到,其实,是孩子推着我进入中年的。我有些朋友不婚,或者丁克,他们的生活和二十多岁毫无不同,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几乎不需要面对什么琐事。大多数人的中年生活,其实也没多少大起大落。耗尽人心性的,最终还是油盐柴米,各种琐事。中年生活就是那么平淡庸常,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工作、准备衣食、学区房、兴趣班、假期游,每个人几乎都没什么不同。如果说,年轻人各有各的烦恼,中年人的烦恼则大同小异,高度复制粘贴。

但是,中年毕竟也没什么不好。身体的衰退虽然是显而易见的,但意识到了肉身需要好好爱护这件事,也意义匪浅。年轻的时候精力无限,不管怎么造,睡上一觉就会恢复如常。而如今,肉身的沉重甚至盖过了头脑的沉重。你若不精心伺候它,它就给你好看。困倦、疲乏、酸痛、嗓子发干、眼睛发涩……各种症状会提醒你,人到中年了,养生咖要做起来了!从前对我意义最重大的事,莫过于“心情不好”,现在,我基本无瑕心情不好了,心情不好不打紧,只要颈椎好就行。

人到中年,多少有了一些积累。年轻的时候,因为贫穷,对于挣钱这件事的渴望几乎压倒了一切。要买车买房存钱,这一切推着自己往前走,甚至很少停下来仔细思考。到了中年,在面对密不透风的人生时,能停下来好好反思反而显得特别幸运。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迅速的成长,并且在生活面前慢慢拿回主动权。要好好活着,更好的活着;但是更要明白,为什么活着,活着究竟该追索什么、又放弃什么。

都说四十不惑。对我而言,所谓的不惑就是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年轻时我也觉得自己才高八斗,而如今眼界慢慢宽了,就明白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当一只井底之蛙也没什么不好,有井壁遮风避雨,不会高处不胜寒。只要自己清楚外面的世界还很大,不止头上那片天就够了。

和我一起年轻过的朋友们,如今也都慢慢步入中年。早些年,我们都自嘲“中年人”,而成了真正的“中年人”后,我们反而觉得自己还年轻。人生啊,就像一场洪流,坐在命运之舟上,不到终点,你都不知道这艘船将开往何方。从前我恐惧未知,如今我反而觉得,这一切非常有趣。我不急于知道答案。我感恩于风平浪静的每一天,同样能平静接受命运所赐予的风雨。

哀乐中年

◎米肖

与多年未见的朋友重逢,她脱口而出:哎呀,你胖了。大约怕我难过,又添一句:以前的你太瘦了,还是胖点好,不显老。

中年最显著的标识,无非发胖。

我这么克制的人,实在不应该啊。一见镜子里那张烧饼大脸,直想刮几耳光。

脸上肉多,格外蠢相些。

不服老?身体首先给个下马威,基础代谢功能刹车。小时,许许多多的美味,想而不得。如今,鲍翅飞龙,自由尽享,却要拼命节食。

生命两难,无非——得不到,已失去。

尝试过各种减重,核心课题无非减少碳水摄入,多年早餐喝粥习惯停掉,改饮豆浆、吃包子。仅仅一只肉包、一杯豆浆、一枚鸡蛋。或者十只小馄饨,饿极,垫半根玉米。午餐、晚餐,各半盏米饭,汤也不喝,白开水替代,勉强七八分饱。入眠前的一杯蜂蜜水也戒了。蔗糖是发胖助推剂。蜂蜜里到底含有果糖,还是蔗糖?

谨慎而食,三四个月。某日取快递,往菜鸟驿站磅秤上一站,静止的数字令人魂飞魄散,何以又重了三斤?

整日焦头烂额,操不尽的心,烦不完的神,应该消瘦才对呀?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不过是人到中年,机体代谢缓慢。

总是苦恼,人与人交集,总跳不过减重话题。或者饭桌上,A建议:你游泳。B抢过话头:不能游,湿气伤身,得不偿失。或者微信上:你练瑜伽吧。就我这样的急性子?一无耐心,二无耐力。跑步?右膝久伤不愈。跳绳,更加伤膝……

这些都不算什么。不过是自身的囚笼,自困自解。

最难以面对的,是愈来愈糊涂的双亲。

前阵,回小城给老父做了八十寿辰。去年,老人开始旁敲侧击,装着无意间提起,谁家子女为父母做了寿……姐弟仨风尘仆仆,自北京、成都、合肥赶赴小城,就为了给老人摆一桌席,称他的心如他的意。电话沟通回芜行程时,隐约听见母亲在那头埋怨:他们上班那么忙,做什么寿喔……这回,这名老人又如此体恤开明。可是到我回家后,临离开,在她卧室窗台惊鸿一瞥,多瓶未撤包装的保健品猎猎一排。轰隆一声,我的脑子似被迫击炮击中,火自肝中来,到底忍住。

她送我下楼,我苦口婆心:保健品真不能吃,不仅不能让你的身体变好,其中的毒性反而伤肾。你明明可以活到九十岁,到时毒性导致肾衰竭,得不偿失,花冤枉钱事小……我话音未落,她蓄势待发反戈一击:可是的嚎,谁谁谁在电视上都说,要大力发展中药……

实在难以用科学知识去说服一个蒙昧无知奉电视为神明的母亲。

心如死灰。

回庐后焦虑得整夜失眠。电话妹妹,让她也一道劝劝。妹妹云淡风轻递来一句:你又不是不知道她这种人,能听进我们的话?随她去。

我这位母亲一辈子节衣缩食,如今采买食品,还都热衷于下脚料,隔日的叶类蔬菜,发臭的带鱼死虾。以她的理论:蔬菜蔫了水里泡一下,一样吃。死了的鱼虾也是鱼虾……她用这些节省下的钱,令人发指地买回保健品,上千往外支付。 两人退休金颇丰,各自管各自银行卡。一个买保健品,另一个则受人忽悠,办卡听课,今天发一瓶劣质酱油、一袋粉丝,明日发一盒面膜三斤粗面,后天领回一袋抽纸。前阵,母亲来这里闲居,带一盒面膜赠我。临回家,我让她一并带走。她劝:你也敷敷脸嘛。

实在没有那个心力。

只盼他们离老年痴呆,尽量迟一些,再迟一些,容我缓缓,再去面对。

神将一根扁担压在中年的肩,这头挑的是父母,那头挑的是孩子,不,是孩子的学业。有时,实在锥心。前年深秋,在小城正定拜访隆兴寺,一尊高及屋顶的千手观音座下,压着四尊大力士,驼的是千万斤之累。寒风里,我摸摸这四尊佛,也是无言的体恤。

我这么一个孤弱身躯,何以敌得过力大无穷的佛?谁来渡我?

去年,母亲动脉瘤手术,急急赶回,留孩子一人在家忙于功课,远程给他点外卖。等她推回ICU,已是夜深——这头老的,不省人事;那头小的,从未离开过大人独自过夜。

开车疾驰于芜合高速,打开家门,早已凌晨,一向怕黑的小人儿,亮着家里所有的灯,沉于酣眠。

苏轼有诗: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活至中年,方能体悟这诗的悲意,遍地凌寒,雪满荒原。路还长,我就是那匹“蹇驴”。中年,真是挂霜的年龄,挺住了,就也不倒。一夜风紧,举目四望,无以御寒。

昨日,朋友忽然说,读你的文,“语言如白露,泠泠生秋寒。”愣怔良久,隔空相拥。到底心意相通,相互体恤。人生至秋,残荷断梗,霜寒扑面,山河渐瘦……偏偏这具肉身,日渐的胖。

近日,阴雨复阴雨,外出两日,尽显郁郁不乐。唯有夜来,回酒店,面对一缸热水,雾气蔼蔼间,片刻放松。

人生愁烦,抵不过一场热汤。无论置身何种处境,一定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充电,也是自我成全了。

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耸耸我肥壮的双肩,投身至文字的鏖战中……

到底有文学,幸亏有文学。

多年以后,忆及种种,也不过小事一桩桩,何哀之有?

海子诗:亲人们呐/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一代代,都也过来了,还有白发苍苍的晚年。

这一生,也短。

人生最美的时光

◎大虫

古往今来,人们最喜欢歌颂青春的热情美丽,其次是儿童的天真纯洁,然后是老年的安详睿智。只有中年,是最不受待见的一段时光。

中年确实有它的难处,我们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童年的孩子需要中年的父母照顾,少年的孩子需要挑战中年的父母来练习独立,老年的父母需要中年的子女陪伴安慰。中年已经开始懂得挑起家庭的责任,不再像青年一样无所顾忌,满怀豪情一心渴望风雨的洗礼。中年需要的是安稳,是能够预见的未来,这样安排子女、父母和自己时心里才能有底。所以,中年是最现实的年纪、最缺浪漫的年纪,没有青年的诗和远方,只有苟且日常,没有老年的风轻云淡,只有负重前行。

小说演义中,在外奔波谋生的中年如果遇到强盗,求饶时最合适的台词就是:好汉饶命,我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三岁小儿……这么一求,大概率能够刀下留人,因为对面手握钢刀的好汉也是中年,也是为老母和小儿才冒险出来剪径。除了谋生方式不同,彼此真可以席地而坐一起喝几碗酒,吐槽一下生活的不容易。

不过,中年自有它的好处。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爬山,我们出生在山脚,然后被抱着拉着走过最初一程,开始自己赶路。人到中年,就像在山顶前后的一段时光,回头是长长的来路,往前是长长的去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时的风景一定最美。

中年是个模糊的概念,到底从多少岁到多少岁可以算中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我个人觉得,年龄要超过30,同时要为人父母,就像爬山,大概已爬到山腰,怀中也开始抱着另一个新生命,就可以算进入中年了。

进入中年,人生就敞开了它的全部奥秘。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只有中年能够做得到、用得上。父母是生命的来处,搀着他们,中年就能看到自己老去时的模样。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抱着他们,中年仿佛又温习了一遍童年和少年。伴侣是自己的补角,挽着他们,在180度平直打开的道路上可以从容前行。可以说,只有中年,才能够拥有如此完整丰富的生命体验。

在这最完整丰富的生命体验中,中年学会了理解,懂得了珍惜。孩子不省心,该批的时候当然要批,这是中年应该承担起的教育责任。批完之后一反思,批得虽然对,但是情绪没控制好,以后一定要注意,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年的自己何尝不是一样不懂事? 老年的父母开始依赖中年的子女,每次回老家,父母迎接时目光中的兴奋,父母送别时目光中的依依不舍,总让人想起自己小时候对父母的依恋。想想自己并没花多少时间来陪伴他们,心中就充满了愧疚。想想未来,也将像这样翘首期盼着孩子的归巢,不免心酸。再想想当下,有工作需要打理,有小家需要经营,有各种琐事和关系需要应付和应酬,连自己也都值得理解和原谅了。只能默默地鼓励自己一声:努力吧,中年。

完整丰富的生命体验需要更多时间作支撑,所以中年的时间最为紧张。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等着中年分一点时间给他们,只能捡必要的、重要的安排。有时一回神才发现,总角之交已多年未曾联系,书柜中最爱的几套书也已蒙上薄薄一层灰尘。好在,他们永远都等在那儿,不抱怨不放弃。于是中年经常畅想晚年:等我退休了,时间自由了,就要如何如何。就像青年畅想“等我上班了,能自食其力了,就要如何如何”一样。生命就在这一进一退的畅想和达成中,实现了递进。

完整丰富的生命体验,使得中年就像中午,阳光最烈,就像中秋,月色最浓。西方有三明治,中国有肉夹馍,中年就像夹在中间的那块肉,是滋味最浓的那一口。中年,用心体会,应该是人生最美的时光。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