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21年第三批集中供地出炉。出让的25宗地块总面积2508.7亩,拟于11月29日集中拍卖。合肥市“职住平衡”试点政策发布后的首宗专项用地,也出现在第三批名单中。
据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信息,25宗地块中,合肥滨湖科学城出让地块数最多,达6宗;其次是蜀山区,集中出让5宗地块;第三是新站区,集中出让4宗;高新区集中出让3宗地块,第三批地块中总面积最大的一宗就在该区,面积318.39亩;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均集中出让2宗;经开区出让1宗。
25宗地块中面积最大的合肥高新区彩虹西路以南、火龙地路以西GX202110地块,总面积318.39亩,分为居住、幼儿园、中小学三部分地块,其中居住地块面积202.28亩。将同步住宅建设一所18班的幼儿园和一所规划72个班级的初中。该地块实行严格的住宅预售管理,规定学校全部教学设施单体结构封顶前,住宅预售建筑面积不得高于住宅可售总建筑面积的50%;学校竣工前,住宅预售建筑面积不得高于住宅可售总建筑面积的80%,由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会同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监督落实。同时,该地块内还要配建不少于住宅总计容建筑面积25%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住宅须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装配率不低于50%。
同样的高标准要求也可在其他地块的出让条件中见到。
从25宗地块整体来看,合肥市第三批集中出让地块呈现出保障性租赁配建比例较高的特点。8个有地块出让的区域,几乎每宗地块都有一定比例的计容面积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其中,刚刚发布“职住平衡”的合肥高新区位于云飞路以北、候店路以西的GX202109号地块,面积30.07亩,专项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为合肥市职住平衡试点政策出台后首宗此类地块,规定地块竞得人应当做好所在区域租赁住房供需情况调查,科学确定对象标准和套型结构,缓解区域内租赁住房结构供给不足问题。保障对象主要面向无房新市民、青年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户型面积原则上以建筑面积7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为主,小户型比例不低于90%。租金标准接受政府指导,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合理配套必要的商业服务设施。同时,合肥市要求竞得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相关规定,履行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建设程序,凭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分别申请办理立项、用地、规划、施工、消防等手续,享受土地、财税和金融等各项支持政策。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须整体确权,不得分割登记、分割转让、分割抵押,不得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
根据计划,合肥市第三批集中出让地块将于11月29日上午开始拍卖出让。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