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质量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 黄山将生态绿色设为底色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1-11-23 08:58:04

11月的前十天,“2021长三角特色伴手礼发布会暨展示活动”在上海虹桥机场举办,100款“长三角特色伴手礼”亮相世人面前,其中25款安徽特色伴手礼中,“祥源茶”牌祁红、“天之红”牌祁红香螺、“猴坑”牌太平猴魁、“谢裕大”牌黄山毛峰、“王光熙”牌松萝茶等5款名茶均来自黄山。一直以来,茶叶是黄山永恒的一片绿,茶产业也成为该市生态产业化的重要一环。黄山市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绿水青山的“含金量”和附加值上去了,生态环境优势就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绿色也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底色。

QQ截图20211123090131

中亚班列三个月出口茶叶超2000吨

这段时间,黄山九龙低碳经济园区的一品有机茶业公司车间,8条茶叶加工和包装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当月,该公司有20多个集装箱近500吨的茶叶,将通过中欧班列运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近年来,该公司生产销售茶叶近1万吨,85%以上销往非洲、欧洲等10多个国家,出口量比去年增长四成。

在阵阵鸣笛声中,装满茶叶的集装箱,从黄山公铁联运到合肥北站,继而由合肥国际陆港借助从合肥北到塔什干的中亚班列,将茶叶运输至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卸货,结束茶叶的奔波之旅。而这段浩浩荡荡的运茶之路,全程长约5590公里,由黄山—合肥—塔什干“茶叶专列”穿风过雨准时到达。据悉,该班列自2021年8月27日开始,固定每月1班次,至今已开出3趟,累计发送中亚班列105个货柜的茶叶、货重超2000吨。

据黄山市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0月底,合肥中欧班列黄山茶叶专列开通三个月,出口量突破100个集装箱,为茶企降低运输成本约20%,减少碳排放超过30吨。

黄山是我省茶叶主产区,也是我国传统名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的原产地,多年来茶叶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出口量占全国六分之一,茶产业成为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

在日前与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同步举办的生态产品博览会上,117个大类的绿色生态产品琳琅满目,全方位展示了生态徽州、烟雨徽州、田园徽州的迷人风采。黄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黄山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品牌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良好生态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已成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的重要基地。

创新性探索打造“第四产业”

11月10日,黄山市在全省率先发布的地方标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正式实施。

新安江是全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流域,试点10年来,流域总体水质为优并稳定向好,跨省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每年向下游输送近70亿立方米高质量清水,并带动千岛湖水质实现同步改善。经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评估,新安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246.5亿元,水生态服务价值64.5亿元。

据悉,黄山市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全市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目前,黄山市森林覆盖率达82.9%,各类自然保护地矢量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2.19%,林业二氧化碳净吸收量为320万吨。去年,该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四;水质指数在全国337个城市中排名第28位,位居长三角区域第一。

“当前,优质生态产品属于供给短缺的产品,优质生态服务是公共服务中的短板。”黄山市市长孙勇表示,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是发挥和利用生态资源优势,让生态环境与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一样,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生产要素,逐步将生态产业培育成为“第四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陶伟)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