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2021网络热词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1-12-06 20:51:45

双减

还记得去年的热词“内卷”吗,双减就是今年开出的一副药。

双减,官方定义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其实不止“双”,起码还要包括家长的负担。无谓的教育投入、时间成本甚至是情绪成本,家有神兽,不堪重负。逼得连中年男人喝酒都开始聊分数线、补习班,而不是足球和王冰冰。看似全民关心教育,但“教育”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异化,成为一个容易让人emo的KPI而已。

双减的“药方”里有一种描述让人错愕,就是老师要批作业,不得让家长代劳。这就如同说“演员要自己说台词”,看起来很荒谬,却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双减是“义务教育阶段”。无论如何,你最终还是要面对高考的。社会发展分阶段,教育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

孩子们需要的人生,也是每一个成年人需要的。健康、快乐、奋进、有创造力,这是内卷卷不来的。白岩松的“不会吧”虽然让年轻人很恼,可仔细想想,现实似乎的确如此,大家要坚强。

双减这服药到底效果如何,一时半会虽然还看不出来,但依然要积极地期许。让子弹再飞飞看。

浊流

发糖

虽然无糖饮料是今年的风口,但特地把“糖”拎出来,也侧面说明糖的重要性。年轻人人手一杯的续命奶茶,谁不知道奶茶简直就是增肥利器,但怎么办呢?谁的生活不需要来点糖?至于无糖饮料,不过是嗑糖太多之后的心理代偿,正负相抵,四舍五入大约等于我今天没有多吃糖。

“发糖”“这个词来自于结婚会给来宾发喜糖的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网络用语中“发糖”是指自己喜欢的伴侣通过各种形式亲密互动了,例如发合照、互相艾特、共同参加某个综艺节目或者互访留言等等。关注他们的人看到这种互动都会感到开心,就跟参加婚礼一样。

不止是真人伴侣,影视剧情节如果充满温馨甜蜜,也被称之为发糖;荧幕情侣既可以在剧情中发糖,也可以在现实中发糖。

看别人“发糖”这种心态非常有趣,也可能是现实中的恋爱总是要面对现实,但嗑别人的糖就全无风险,总是梦幻又美好。恋爱真人秀总是有一大批观众,虽然知道这年头的“真人秀”弄不好也是有剧本的,但观众就当连续剧看,跟着剧中人见面磨合,或发糖或分手,也有几分真实的乐趣。毕竟,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母题。

文学作品中的“发糖”常常也是脍炙人口的。耳熟能详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谓将“发糖”和“虐恋”结合到了极致。《红楼梦》里宝黛发糖总是特别甜;《飘》里,郝思嘉和白瑞德过了几天好日子,都让读者松了口气。谁不爱糖呢?

只不过这几年,工业糖精越来越多了。到处都是的“小甜剧”,甚至根本来不及塑造人物性格,恨不得每一集都拼命发糖。糖精吃多了会齁,回味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想找颗好糖吃,不容易。

包子

蚌埠住了

弹幕让安徽两个城市火了。蚌埠成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芜湖也随着lol游戏主播火爆出道。

80后因为周星驰喜欢“无厘头”,95后、00后们其实也挺“无聊”,喜欢玩谐音梗,对着弹幕傻笑。这种谐音与传统的“双关语”无关,“蓝瘦 香菇”是模仿方言,“冲鸭”是模仿语调、“five(废物)”是塑料英语,蚌埠住了(绷不住了)、芜湖(呜呼),则因为输入法的问题,就成了现在的模样。

是人太懒了吗?的确有,因为“能看懂就行了嘛”。可当大家觉得某些错词飘在弹幕上很有画面感或者就单纯很好玩时,渐渐就成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网络文化,也是那么无厘头。

作为中年人,以前并不接受弹幕,觉得这玩意儿和鬼畜一样莫名其妙,十分可怕。但是真的尝试去理解,很快能够发现它的合理性。弹幕可以解构一部电影,也可以重构一个世界。在交互时代,自我表达有时甚至比接收信息更让人有热情。

当然,只要火了就有“价值”。芜湖起飞的梗让这座城市看到“网红”的机会,趁热打铁做做形象宣传,也挺好。还有些政府平台也学会玩梗卖萌,甘肃的甘快办——“赶快办”,山西的晋快办——“尽快办”,河北的冀时办——“及时办”,天津的津心办——“尽心办”,浙江浙里办——“这里办”……压根刹不住车。网友说,看到各地连起名字都开始内卷,真是有点蚌埠住了啊!

浊流

人类幼崽

幼崽,顾名思义——小孩子。

知乎上高赞问答:人类幼崽为什么这么菜?

来看看运动能力中最基本的独立行走:有蹄类动物,例如马,在出生后数小时内便开始行走;啮齿动物,比如老鼠,和小型食肉动物需要数天或数周的时间;非人类的灵长类,如猴子,需要数月的时间。

而人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4到24个月大的正常儿童运动能力的一项研究,来自5个国家816名儿童独立行走时年龄的中位数为365天。

“人类幼崽”,一个又爱又恨的称呼。TA的确拥有一切幼崽的特点,萌;但是,人类幼崽的“杀伤力”也是非常惊人的。毫不夸张地说,拥有人类幼崽,足以让你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人类幼崽前,大家都是都市丽人,职场精英,高跟鞋踩上气势一米八。有了人类幼崽后,卫衣运动鞋穿得飞起,什么香奶奶驴牌哪有30升的大容量双肩包好用。

没有人类幼崽前,下班之后顶多想一想今晚吃什么、要不要去看个电影和朋友喝个酒。有了人类幼崽后,下班后是心急火燎接孩子给孩子弄晚饭陪孩子读书做作业各种打卡。

没有人类幼崽前,每个假期都是盘算去哪玩,顶多想一想预算够不够。有了人类幼崽后,双休日基本都奔波在送去特长班的路上。出去玩也是有的,从前是高山流水星辰大海,如今是各种乐园打卡,在几百几千个萌娃中排着长队一脸痴呆走到两脚酸痛,心里骂着好无聊,脸上还要对孩子演出“哇真的好开心耶”的笑容。

有了人类幼崽,你再也不能在茶几上摆满喜欢的茶壶。

有了人类幼崽,你精心搭配的家居高级色、北欧风、冷淡风荡然无存,每个角落都堆满了TA的弱智玩具,墙上贴着各种贴纸和涂鸦。

但是,人类幼崽他萌啊。毕竟,谁能拒绝幼崽们无辜的眼神呢?

包子

秃然

这一届届年轻人,活得如此有趣,创造力爆棚,每年的创新词层出不穷,今年还顺带送了一个谐音梗“秃然”给我们中年人。

所谓秃然,也就是突然的谐音,更多的含有猝不及防之意,有点儿意料之外。我把头发束起,扎一个揪揪,从一根橡皮筋绕两圈都紧,到箍三道都松,一共花去了漫长的十年。这十年中,我都在与脱发作着顽强斗争。每日晨起,我还有个偏执习惯,魔怔似的蹲在客厅、餐厅、卧室,一根一根捡自己的长头发。原本可以一笤帚扫了去,但我偏要用最原始的方法把它们用手指一根根捉起来,仿佛一次次体味着生命衰败的仪式感。用我们家乡人的话讲,就是,我也是黄土搵半截的人了,你不掉发,谁来替你掉呢?也是,认命的意思。

我认命了吗?

谁不曾违抗过天意?整天大量吞服黑芝麻、核桃,洗发水选的都是些进口高级货。钱花出去不少,落发态势也不见减弱,所有心血均成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摔摔打打的纷争中,头发一日千里地少下去,尤其头顶心,头皮都快遮不住了,没有法子想。

五六年前,开始飙出白发,就对着镜子拔,带着恨意,不过是不服老。一切来得颇为秃然,没有心理准备。

上个月外出,同行中人忽然提醒,你有白发了。我说,是的,早已有之。别人不解:怎么不拔掉?我无比珍惜:哪能拔,比起秃头,我宁愿白发。这些年来,非常珍惜这七八根白发,且留住一根是一根,怎能无事拔掉呢?

去美发店洗头,小姐姐看着盥洗池中我的一把落发,实诚的她大为忧心,且大胆预测:你脱发这么厉害,也许六十岁就要整一个假发套了。我不以为意,比起生命里无法预测的失控,秃又算得了什么?

或许出于缺什么补什么的微妙心理,只要在街上,我总是痴迷于少女们乌黑浓郁的发辫,瀑布一样的倾泻而下,说不羡慕,是假的,宁愿以三年的寿命去换那一头浓郁的乌发,反正如今医学发达,我们每个人活个八九十岁不成问题,老而不死是为贼,少活三年,也是福气。

米肖

YYDS

这四个字母,我在不同的弹幕中看了大半年,均不解其意。后来实在忍不住好奇,去度娘上搜了一搜,原来是“永远的神”四字汉语拼音的头一字母缩写,不禁欣然,这一日日苦中作乐的年轻人,真会玩。

有一日凌晨四点,失眠,爬起看书,顺带在微博发了段感慨,正好碰见另一夜游神读者,她秒速留言:你不要羡慕别人,你已经很好了,你就是“YYDS”。深感羞愧的我,如此平凡又如此普通,实在担负不起这四个字母——为了不给醒来的浏览客造成误解,就把那条微博悄悄隐藏起来了。

一竹篙荡远了,话说回来。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几个YYDS吧。鲁迅、爱玲张,是我的YYDS;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的YYDS;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也是我YYDS……这些群星,是不可超越的,也是普通如我者行路之明灯。

每个普通人心中,都亮着一盏盏明灯。自从去一趟鲁迅故乡绍兴,回到合肥的我,一扫往日颓废,决定好好振作起来,发愤读些书,再或者,写点儿什么,到底被鲁迅这尊YYDS的刺激到了。他那么伟大,我如此渺小,怎么也得为活着贡献一点点“票房价值”吧。

心中一旦有了YYDS,人自会活得正能量一些。这正是年度热词给予我们的积极意义。

米肖

快乐星球

什么是“快乐星球”?这个今年的爆梗,让很多人觉得似曾相识,又有点莫名其妙。没错,就是那部童年神剧《快乐星球》,那颗宇宙中的神秘净土“快乐星球”是许多00后童年最为向往之地。

今年重新翻红的,其实是《快乐星球5》中男一号马嘉祺表演的一段rap。“什么是快乐星球?什么是快乐星球?”,小马这首听着似乎没踩准节奏,但又非常洗脑。一遍会哼、两遍会唱、三遍直接自动播放。这段魔性又洗脑的歌词,很快在短视频领域“大放光彩”,一时掀起模仿热。

神曲刷屏不是第一次了。当年《小苹果》火起来的时候,曾有音乐专家分析“神曲”的要素,所谓“四四拍”和“四二拍”节奏最适合人类的听觉接受,说俗点就是“动次打次”,快乐星球显然符合。这是从专业上来说的,但又很难解释鬼畜音乐的出现。也许,真的有“人类迷惑行为”这种事情存在吧。

短视频流行的时代,满屏都是喧闹,人很难有躲避的空间。而在喧闹中,人又实实在在被低能化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开始逃避这种喧嚣,找回自己。

今年,我曾去了一趟银川西夏王陵。一个人骑着单车在陵区深处的戈壁滩转悠,没有游客,安静极了。坐在夯土堆下眺望贺兰山,彼时彼刻,耳边居然出现了“幻听”,仿佛能听得到西夏王公们的祭词、贺兰山阙深处的鸟鸣、元军烧杀的呼喊。我一直认为感官是相通的,就像历史可以听得到,味道可以看得见,音乐可以摸得着——这一切,就在自己作为孤独的“人”存在时。

想象一下,当我远眺贺兰山时,手机突然惊响起“什么是快乐星球”——我沉迷于孤独的那片“快乐星球”将瞬间崩塌。

浊流

emo

什么是emo,有人望文生义,emo就是一(e)个人在默默(mo mo)地哭泣。其实,倒也相去不远。

当代年轻人常用“emo”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受了委屈会“emo”,缺少社交活动会“emo”,社交恐惧会“emo”,数学听不懂也会“emo”。emo全称Emotional Hardcore,即情绪硬核化说唱,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emo风格的乐队演出时很情绪化,表演的时候哭起来或者咆哮都不足为奇。

在今天的互联网语义里,emo变得和“伤痛”有了联系,“我emo了”这一网络语常被用来形容不开心的情绪,比如:我颓废了、伤心了、郁闷了、失落了等等。不过,一个词被用得多了,有时也会用以反讽,在许多语境下说上一句我emo了,其实仅仅是用来表达开玩笑或者自嘲,有时更像是一句口头禅。

emo,一种微妙的表达,职场上遇到堵心事了,可以emo。没那么严重,但也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波动。像是吐槽,更像是自嘲。它比抑郁轻一点儿,比不开心又严重一些,还带着点对生活撒娇和不低头的劲儿。有时,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为了填补某种未尽之意的空间,它没那么精确,却很发散,适合多重情绪的表达。更重要的,它不是个正式的词语,它所表达的含义,是随时可以收回的。谁说我对工作不满意了,开玩笑呢。

作为成年人,每天容易emo的时刻真的很多。但是emo未必就要一个人默默的哭泣,一个人躲在被窝里默默地笑,也行吧。

包子

反诈

“反诈”这个词,今年可太火了。

形容一位网友警惕意识高,可以夸赞一句:你怕是脑子里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

反诈这么深入人心,和警察叔叔们努力推广是分不开的——上半年,深圳出了个“扫码摸狗”的新闻,为了反诈,连警犬也开始加班了。市民只要现场扫码二维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即可抚摸警犬并且合影。警犬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有这种功能?呼吁各地都学习起来,我们也想撸警犬!

今年宣传反诈的陈警官也火了一把,一度成为顶流网红。“您好我是反诈主播,请问你是什么主播?”“反诈警官”老陈就用这句经典的开场白,与各大网红主播们连麦。各式各样的主播,在和老陈连麦的时候,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人直接退出直播间,有的人怀疑他是cos,还有人立刻紧张起来,老老实实接受教导。在连麦过程中,老陈遇见了“西厂公公”,遇见了男扮女装的主播,还有的主播面对陈警官连忙说自己是搞笑主播,并没有犯过事……

连续在直播间连线了几十位主播后,陈警官的反诈宣传开始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主播们纷纷化身成为反诈宣传员,呼吁粉丝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自发成为反诈宣传员。这波操作真可以的!

反诈宣传显然也是成果斐然,以至于前段时间一个话题冲上热搜——#父母的反诈意识有多强#,喜闻乐见,但愿天下无诈。

包子

夺笋

熊猫是国宝,夺笋不厚道。

夺笋是个什么梗?在互联网上混了这么多年,很多人凭着经验就能猜出来:谐音梗,“多损”呐。

同样,这个词也带着浓浓的互联网气质。损害,阴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都是负能量。但是一旦拿到互联网上用,一切词语都可能串味变味。狐朋狗友、酒肉朋友、损友都可能是指自己最好的朋友。分享美食可以是“深夜放毒”,秀恩爱成了“撒狗粮”。5G少年们早已习惯了正话反说。

设想一下,一只亚洲黑熊和一只大熊猫是好朋友。这一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大好春光里亚洲黑熊请大熊猫吃饭,饭店就是回廊曲折翠竹掩映的“潇湘馆” 。两熊为了畅叙别情开了瓶飞天茅台,结果等菜一上来大熊猫傻眼了,满桌摆的全是鱼啊兔啊、浆果坚果之类,连汤都是浓稠的蜂蜜汤,就是没有两熊都爱吃的竹笋。黑熊除了频频举杯就是埋头苦干,还劝大熊猫:“兄弟,咱俩都不是外熊,别客气,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放开了吃。”大熊猫一肚子郁闷,看在点菜单上有一道“清蒸竹笋”还没上的份上没有发作,只能喝闷酒,推说自己肚子不饿没伸筷子。终于,清蒸竹笋上来了,好大一坨盛在盘子里,碧绿的色泽中透着淡淡的竹香。大熊猫咽了一大嘴口水准备拿起筷子,没想到就在他咽口水的时候,黑熊直接上手把那一大坨抓了过去塞进嘴里,还包着满嘴的竹笋指着一桌空盘子嘟哝着说:“兄弟,早知道你不饿我就不点这么多菜了,撑死了,本来这笋我是吃不下去了,但你知道我从来都是光盘行动的拥护者,宁愿费胃,不愿浪费,是吧。”大熊猫终于忍无可忍,拿起筷子站起身啪地一声拍在了桌子上,指着黑熊说了一句:“你,你夺笋呐。”

大虫

破防

如果黄蓉的软猬甲碰上谢逊手中的屠龙刀,结果会是什么样?这种“矛盾”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结果有时是软猬甲岿然不动,有时是屠龙刀势如破竹,前者因司空见惯而心如止水,后者因猝不及防而瞬间破防。

所谓破防,主要是指心理上受到超常的刺激而出现了不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既可以是感动到热泪盈眶,也可以是愤怒到拍案而起。小孩子喜怒哀乐全出于天真,从不掩饰,本身就没有防备,也就无所谓破防。成年人不一样,一路修炼,阅历越来越多,规则越来越熟,对社会对人性的了解越来越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慈悲本来就带着俯视的超脱。因为懂得,所以活得越来越像一个机器人,凡事都用早已设定的逻辑程序去应对,很少再动用自己的情绪,即使动用,也是点到为止。都是修行千年的老妖,伤春悲秋会不会显得有点矫情?

不过,人终究是人,七情六欲永远戒断不了,否则就真的修成正果入神入佛了。就像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就像“铜尸”陈玄风的肚脐罩门,在风雨如磐的世界中淬炼得仿佛已经如铁石般的心,总有一处还藏着柔软,当不经意间被触碰到时,情绪的洪流就会冲破堤防夺路而逃,这就是破防。一个经常能被破防的人是幸福的,在早已熟悉了四季轮换的情况下还能伤春悲秋,证明TA还有敏锐的感受能力,这个世界对TA仍然新鲜,TA还能与这个世界同频共振。其实,那些不断裹起层层防备的灵魂,同时也在不断寻找着破防的机会,这也许就是人类离不开文学艺术的原因之一吧。

大虫

咯噔文学

何为咯噔文学?就是矫情到让人看了心里咯噔一下的文学,比如:

夜深了,我站在九楼不是酒楼的窗口,看着天鹅湖边的路灯把夜晚荡开一圈一圈的涟漪。这不是普通的路灯,它是星光的倒影,是燎原的火星,是光明的使者,是林志玲的眼睛。这样的路灯,你见过吗?也许你曾经见过,但是你见过的只是她发光的外表,却没有看见她有趣的灵魂。她的灵魂,比她的外表更加耀眼,光芒万丈,就像赤道地区6月正午的太阳,如果你的24k钛合金狗眼看到,一定会流下忏悔的泪水,忏悔自己的浅薄,那么多次擦肩而过,那么多次错失了如此顶天立地的英雄路灯。

何为废话文学,就是说了等于没说、听了等于没听的文学,比如:

半夜12点,我看了一眼手机,发现已经是凌晨零点。我站在九楼,八楼上面的一层、十楼下面的一层,向着天鹅湖边的路灯望去,望到了天鹅湖边的路灯。我想,我一定在想。这天鹅湖边的路灯啊,真的是天鹅湖边的路灯。每次看到它们,就像看到了它们。小时候,那时候我还小。小时候我从来没有见过天鹅湖边的路灯,就像小时候我从来没有见过天鹅湖边的路灯。小时候我们用的是煤油灯,燃料竟然是煤油,而且也能发光。每次想到那段时光,我就想到了那段时光,我就开始感叹我开始了感叹。等太阳升起,当路灯不亮的时候,它们一定是灭了,那个时候,一定是早晨了吧。那时候如果还有一盏路灯未灭,一定是因为它还亮着。

大虫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