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领域实施“双保函”制度、推行“工资专户”制度、首创劳资专管员评审和建筑市场实名制管理平台、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警情定期通报和联动处置机制……12月16日,合肥市人社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市加强行政调解和日常巡查力度,积极开展各类专项行动,较好地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共协调处理欠薪案件4955起,立案案件784起,结案率100%,共为5289名劳动者追讨工资4472万多元。其中,涉及建设领域农民工3186人,追讨金额3960多万元。
工资发放全过程网上监管
葛于楼是安徽三建合肥市中心图书馆项目上的一名钢筋工,去年3月进入项目部,从入职开始就发放了工资卡,现在每月月底按时发放工资,直接打到卡里。
在该项目办公室,记者看到工资表、工资发放文件等台账一目了然。合肥市人社局驻建设领域维权办首席代表翁存爽介绍:“现在是分包单位做农民工工资表,总包单位核算,报建设单位和银行后,总包单位、建设单位和银行三方签字,工资直接打入农民工工资卡。从源头上遏制了欠薪问题。”
2021年,合肥市对建筑市场实名制管理平台进行了系统升级,实现与省级监管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农民工工资发放全过程网上监管。今年夏季建设领域专项执法月期间,合肥市治欠办通过监管平台对全市实名制数据异常的30个建设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对12家企业、12个项目实施了责令整改和通报处理,全面提升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站式”服务+“148”法律援助
“你们合肥市人社局的窗口设置特别合理。”近日,一位在合肥市人社局投诉举报窗口的投诉人说,“将监察与仲裁窗口设置在一起,还设立了法律援助,这种集中服务让我们既了解到相关政策,也知道如何进行维权。”
据了解,合肥市人社局在一楼大厅创设了监察、仲裁“一站式”服务窗口和“148”法律援助中心,为劳动者提供了便捷的维权服务。合肥市人社部门还依托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监管体系,建立了市、县(市、区、开发区)、施工企业和项目工地“四级维权窗口”,实时掌握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及时受理和处理工资拖欠问题。
为了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共治格局,合肥市自2017年起便建立了“红黑名单”和联合惩戒的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合肥市已累计向社会公布15批次“黑名单”信息,共涉及76家用人单位和58名责任人,全部记入国家、省及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黑名单。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移送公安
2022年春节前,合肥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根治欠薪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据了解,此次行动以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和教培机构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为重点,对重大欠薪风险隐患摸排梳理、集中调度处置。对复杂疑难欠薪案件,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加大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的侦办力度。
据介绍,合肥市对于违反规定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且经过风险告知、警示宣传仍拒不履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限期整改指令决定的单位或企业,将从严从快予以行政处罚。对存在主观恶意、违法情形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将依法分类对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以及相关责任人列入劳动保障严重失信“黑名单”,或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合肥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提醒广大劳动者:若遇到欠薪问题,请及时到用工所在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投诉。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