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几集宇宙纪录片,内心的哀荣得失,便会消解几分,不再执念痛苦。
有事没事总喜欢往书店转转,人类对于书籍的依恋几同宗教。
春节长假若不能远行,何不去纸上旅行?一卷在握,忽而日暮,忽而夜深,心胸随之廓然荡豁,一碗水里,可见海洋万顷。
《树民》
◎安妮·普鲁/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人:沙爽(作家,出版人,现居天津)
耄耋之年的安妮·普鲁延续了她的文字魔法,绘制出一片片独一无二的森林。两个家族,三百余年的时间跨度——如果说杜克家族集中于对财富的患得患失,塞尔家族则忧惧于难以找回祖辈们的语言和生活方式。贪婪的木材商正飞快蚕食一片片古老森林,伴随着参天巨木一棵接一棵訇然倒下,世代生活在森林中的土著居民人口迅速缩减。杜克家族依靠砍伐森林积累起庞大的财富,塞尔家族则于困厄中辗转求生。在攫夺与丧失之间,逐利的资本疯狂运转,推动着工业与技术不断翻陈出新。由此我们不禁自问:文明的进程是否注定如此?是否原始部族的生活只能归之于愚昧与落后,理应被现代社会取而代之?城市与工业的诞生与演进,是否注定以牺牲自然作为代价?
安妮·普鲁并未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尽管答案已经在纸页间呼之欲出。她毫无保留地呈现出人性的贪婪与金钱的罪恶,呈现政府机构的腐败与神职人员的伪善,却从始至终,如此克制地保持着一个幕后写作者的中立姿态。呈现,以妙到毫巅的笔触,尽可能地将一个刚刚流逝的世界还原到读者面前。
《春天终将来临》
◎大卫·霍克尼/著 浙江美术出版社
推荐人:黎戈(作家,现居南京)
霍克尼口才好,他的对谈都是火花四射。谈摄影,谈光学仪器在绘画中的应用,谈立体派,对人启示多多,我尤爱他与马丁·盖福德的对谈及通信。
书里有美丽的乡村生活,须臾变化的天空与云,满满一个窗外的海,有论艺的智慧,有内存不断更新的创作进程,有对各个流派大师的评述,有对英国艺术界的直言。当然,这一切都折射出老而弥新的艺术顽童霍克尼本人……他和坂本龙一一样,是个终身保持开放性,热衷尝试新事物的艺术家。书里还有那么多美丽的插画,手上似乎捧着一个盛大开放的春天。
在全球遭遇疫情之际,霍克尼在法国乡间,画夜晚的月光,画合掌般的梨枝,画春来花径。他在四英亩农场中的自处方式,也许对我们有某种启示:“我们失去了与大自然的联系,这是相当愚蠢的,因为我们是它的一部分,而不是置身其外。疫情迟早会结束,然后呢?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生活中唯一真实的东西就是食物和爱,就是按照这个顺序的,就跟我们的小狗鲁比一样……艺术的源泉是爱。我热爱生活。”
《奶酪与蛆虫》
◎卡洛·金茨堡/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推荐人:句芒(作家,现居杭州)
该书副标题:“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16世纪意大利弗留利地区一个普通磨坊主多梅尼克·斯坎代拉,因思想罪被送上宗教法庭,面对教士和法官,他阐释自己对宇宙的理解。多梅尼克说,世界就像一块奶酪,上帝是无所不在的空气,而众天使是其中的蛆虫.他还说人们值得拥有更好的世界,届时教会将放弃特权,贵族也不再欺压贫民。
这些话在现代人看来稀松平常,甚至可能还会嫌它简单幼稚,但在中世纪的欧洲,在知识和思想被严格垄断、宗教仪式和话语渗透到每一个灵魂角落的时代环境里,一个略通文字的普通磨坊主要在自己的头脑里想象一个唯物的世界,一个没有特权的社会,其难度不亚于赤手空拳从万人大军中突围。
这本书写的就是多梅尼克这场无望而悲壮的战斗,他从仅有的几本书、一两个可资交谈的人那里汲取灵感,在自己的脑海中完成了对宇宙的构建。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好像近观了一个奇迹的诞生和湮灭。虽然湮灭了,它还是微乎其微地改变过世界。
《汉赋系年考证》
◎彭春燕/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赋者,形与实也。汉赋之脉络,有如国境线。
《劳伦斯文集》
◎劳伦斯/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劳伦斯的思想中,肉体即是仙境。美妙的阅读会打开另一个世界。
《伏尔泰传》
◎安德烈·莫洛亚/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伏尔泰的思想塑造了三分之一的法国国民性格。
《薄薄的故乡》
◎王小帅/著 中信出版社
父亲的荣耀始终引领着作者的内心。
《古代中国的宇宙论》
◎浅野裕一/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一个国家的宇宙观,即是国民的命运认知论。
《猫苑·猫乘》
◎黄汉、王初桐/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辟邪之书。得鱼之书。肥崽称王称霸之书。
《在经验与超验之间》
◎景凯旋/著 东方出版社
如此精湛深入的研究。学者景凯旋构建了一部布拉格的精神谱系:昆德拉(反浪漫——一种纯粹的私人生活);哈维尔(超验的维度——如何影响生活的真实);克里玛(荒诞与自尊——构成失去的意义)。
推荐人:周公度(诗人,现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