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院 | 书记、市长公开手机号,谁喜谁愁?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周霞 分享到 2022-02-14 14:15:34

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用心。

我省7日召开“虎年第一会”,全面聚焦作风问题,第二天亳州率先向社会公开了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共81位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并表示要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有记者带着疑问,结果电话通了对方果然就是市长。常理来看,群众拨打市领导电话,肯定不是打听天气预报啥的,大部分还是难办事、焦心事,特别是一些久拖未决的事。

十八大以来,从八项规定开始,一系列党风政风建设不断推进并深入,此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亦愈来愈高,其实都对主政者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甚而我们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不仅是对产业而言、对市场而言,亦是对执政能力而言。“木桶理论”于此同样适用,全社会均有责焉,必须齐头奋进。

地方领导直接接听群众电话,可以了解民情及市场诉求等第一手信息,利于主政者多角度了解实情,从而使决策立于实地。

地方领导直接接听群众电话,可以实现对基层干部的直接监督,哪些事情办好了,哪些事情并没办好,一“听”了然。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毫不客气地多处“揭短”,如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等。

所以,市长公开手机号,群众当然高兴;而有些手握权力但不办实事的人,肯定紧张了。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以后难办的事都去找市长,而是希望职能部门能够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用心办好自己的事。比如我省公安部门开设的“办不了”问题反映窗口,通过认真研究政策、各处室“会诊”等手段,办不成的事办成了!群众满意,政府部门的办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为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    

俗话说得好: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市长公开手机号,只是开了一个好头;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时时提醒着所有的干部们,有什么理由远离群众?

安徽商报评论员: 周祥新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