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之内,本报报道的蚌埠医生刘旸考场上救人 考研落榜事件冲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数突破一亿。
去年12月25日,30岁的刘旸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上,放下答题卷,主动举手对一名晕倒考场的考生进行急救。刘旸最终考研落榜,但是他的行为经本报报道后却引发了无数人的点赞。
点赞是因为,人们把自己代入到刘旸的境地,懂得在关键时刻做出那个关键选择的不容易。
刘旸一定没想到,在12月25日的考场上,命运戏剧性地同时为他展开了两张考卷。
一张是纸质考卷,规则清晰,目标明确,关系他拼搏追求的前途。
另一张则是人生考卷,没有标准答案,对和错是相对而言,进与退是利弊交杂,成与败似乎混沌一片。
比起那张摆在桌上看似能决定自己前路的纸质答卷,人生的答卷往往更需要大智大勇、大彻大悟。
刘旸选择了放下考试挺身救人,可以说是他的本能,也可以说是他的职业习惯,但更多的是答出了他一生的底线,也答出了他一直坚持的价值观。
我想,这场考试对刘旸来说,至关重要。
一句话,人生其实处处是考卷。
排队还是插队,是考卷;
温暖还是冷漠,是考卷;
出手还是躲避,是考卷;
真实还是伪装,是考卷;
宽容还是严厉,是考卷;
没有那么及时的反馈,也没有完全标准的正确答案,甚至永远不为人知。人生是迂回的,但考卷映照出的是人的本心——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每个人都要严肃面对的东西。
安徽商报融媒体评论员 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