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猴魁茶叶全面开园采摘。往年,在开园的这一天,徽玺茶叶负责人、茶叶批发商汪洋洋肯定是在猴魁的核心产区猴坑村,品茶下单,但今年的这一天,他坐在合肥的店里,不停地打电话,询问朋友交通是否通畅,最后只好联系猴坑的老朋友,让对方给自己留一批茶叶。“怕黄码,影响孩子上学。不过还是希望过几天能去一趟。”今年春茶上市的最佳时机,为疫情所困,采摘遇用工难,销售遇物流难,加工环节“难吞难吐”或“只吞不吐”,一系列影响下,茶商担忧今年好茶的量会减少,同时也在谋求各种突破。
茶城里客流与物流都少了
12日上午,在合肥市江南茗茶城,在这个春茶销售的黄金期,往年这里消费者和批发商来往穿梭,物流企业甚至会在茶城里辟出一块通风的地方,堆放货物雇人照看,集中用大货车拉走。而今年,市场明显冷清很多。
“客人还会有,但是人少了,购买量也少。”茗茶城里一位经营户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一波接一波的客人,经常忙得午饭都吃不上,但是今年显得略“清闲”。
除了茗茶城,在一些商场的茶叶店,也遇到了同样情况。在万象城一家茶叶店,店员告诉记者,近期商场的客流量少了,进店的客人也明显少了,“此前有几家商场,因为附近有阳性,商场客人被赋黄码,现在大家不太敢随意进出商场。”
据江南茗茶城管理方一位负责人介绍,近期茶城里的客流量确实不多,“相比较往年,同比约减少了两到三成。”本来春茶上市,茶城里应该是繁忙异常,但现在客流与物流都在减少,“以前物流公司大货车来,整箱整箱地拉,现在揽收员开个电动三轮来几趟就可以了。”该负责人表示,茶城现在一边督促商家做好防护,一边在积极替商户争取一些扶持纾困政策。
同比销量约减少三四成
“这个时候本来应该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几乎天天在外跑,但现在天天在店里,等着。”汪洋洋的店在青阳路上某小区的大门口,他主要做批发。每年的3月至4月,他会奔波在浙江以及省内的歙县、祁门、太平等各大茶叶产地,批量下单,再将这些茶叶发往全国各地,“最忙的季节,忽然无所事事了。”
呆在店里的汪洋洋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无所事事,不断在手机上刷新各种信息,“有些订单发货了,要看着物流,就怕忽然退回。”而上海、淮南等地则根本无法发货,也没有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发货量少了近40%。”不过让他略心安的是,受物流影响,客户只是推迟订货。
在群里,不断有各地的信息在分享,这一天猴魁开园、祁门最大的茶场解封。他不停地和当地朋友联系,询问路口是否放行,考虑要不要先把核酸做了备用好随时出发,“很想去,但是怕黄码。”汪洋洋怕一旦黄码会影响到孩子上学,也担心路上遇到卡点被劝返。
汪洋洋打电话给猴坑的一个朋友、一家茶厂的负责人,让对方给自己留一批猴魁头茶。“最好你自己过来一趟,目前出的茶不是你去年喝的‘开杯香’。”茶厂负责人认真细致地告知茶的特点,答应当天做的“开杯香”给他留一批。
“采摘难”或致好茶量减少
汪洋洋的老家在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这里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产区,家里有茶园及茶厂,茶园不算大,两三个山头,由父亲负责。3月底,家里的瓜片头茶开采。4月4日,随着六安城区和各县区进入紧张的防疫状态,茶园一下子冷清下来。“平时会请十几个采茶工人,今年进不来了。就父母两人采摘。”
4月5日前,从老家寄了一些头茶到了合肥,没有茶再寄出来了。“这段时间温度高,茶叶长得快,却没人采。对大部分绿茶来说,叶片越大价格越低。”
春茶采摘受气温等影响很大,最佳采摘期只有短短一个月,最金贵的明前茶、雨前茶只有约10天至15天的时间,一旦开采,每天的品质都不相同,头春茶代表的是最高品质,抢时间采头茶,又叫“追春茶”,汪洋洋担忧今年错过了头茶采摘,市场上好茶的量会整体下降。
家里的加工厂每年收购附近茶农的鲜叶,往年从3月底至4月底,约30天时间能制茶一万斤左右。今年很多茶园招工难,收不到鲜叶,目前十多天时间过去,制成的干茶仅2000余斤,暂时也发不出,“受到的影响不小。”
“只吞难吐”保茶农利益
茶叶在山里,茶工在家里。小茶园采摘难,大茶园也一样“用工荒”,“以前最忙的时候我们需要从附近区县请近200名工人采茶,今年外面的采茶工进不来,只有本地人。”安徽省霍山县缘圆缘工贸有限公司在大别山建设有茶叶基地,面积0.5万亩,该公司副总经理程凤介绍,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合作社社员标准化产销。
大别山区的茶园蜂窝状分布,由于海拔等因素,开采时间不同,茶叶基地先期开采,还能请到本地人,随后茶农自家茶园开采,基地就请不到人,鲜叶采不上来。“为了保证茶农利益,现在我们自己的鲜叶还在山上,我们工厂也得去收购附近茶农的鲜叶。”
“很多茶农,全年的收入就是在茶园。”程凤说,公司作为当地龙头企业,不能放弃社会责任,即使现在茶叶受交通影响走不出去,但是也要保证把茶农的鲜叶收上来,以现金当场结清。“相当于‘只吞不吐’,压力其实挺大的。”
位于江南茗茶城内,安徽省雾峰茶业有限公司的门店,负责人赵丽正在招呼客人喝茶,“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基本没空在店里,都是进山,对接茶农,指导师傅做茶。”雾峰主营小众茶,包括涌溪火青、汀溪兰香、黄金芽等。小众茶因为规模小,一般多为手工或半手工制作,茶农多是老人,出行不便,赵丽都会自己进山帮老人把采摘的鲜叶运出来。
小众茶一般产地海拔高,采摘略迟一点,目前正当采摘季,她在六安、桐城、黄山等地都有合作茶厂,今年因为疫情,她没法过去,但她交代工厂,尽量关照那些困难的老茶农,现金支付。
众多茶商谋“上线”突围
疫情之下,采茶难,卖茶难。“影响是一系列的。”程凤介绍,今年的气候和雨水,非常利于春茶,茶叶品质很好,只是苦于暂时发不出去。据其介绍,今年该公司春茶目前的发货量,同比也减少约三至四成。
赵丽则告诉记者,此前安徽的精品茶大多发往上海等一线城市,而今年安徽人喝安徽精品茶的机会,更多一点。
多位茶商告诉记者,今年茶叶品质很好,但是因为采摘难,头茶的量可能会下降。“目前价格比较稳定,同比相差不大。”不过汪洋洋分析,明前茶、雨前茶一直出不去,等后期的茶叶上来,这些茶的优势可能会受影响。
“销不出去,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躺平。”汪洋洋和很多同行们在商量,寄希望“上线”,“大家在考虑,筹备开网店。”汪洋洋正在学习如何筹建网店,“交通会好转,先把茶叶推销出去。”
“我们一边自救,一边等待时机。当前,是保证茶叶品质。”程凤的公司很早就打造“实体+电子商务”模式,除了开设专卖店,还驻淘宝(天猫)、京东、抖音、微商城等平台,“将成立主播团队,加大销售力度。”
采工不足,销售不畅,为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黄山、六安、宣城等产茶区政府陆续发起多项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发布招聘信息,建立物流中转“绿色通道”等。为帮扶茶农茶企,我省已经提出组织茶企参加长三角展会、参加省举办的各类活动、加快推进春茶开园暨系列茶事活动、推进茶叶新零售模式等任务。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紧要时期,茶商们认为,今年的茶叶品质很好,市场需求也还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