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创制于清末,产自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
在钟灵毓秀的黄山,生出这样一款“魁梧”绿茶;特别是和同一产区娇柔的黄山毛尖相比,像是武状元伴着绣花小姐,一刚一柔,让人莞尔。
太平猴魁,外形魁梧,两叶抱芽,扁平挺直,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誉。茶中所含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具有抗菌抑菌、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等功效。
相传,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就是太平猴魁的前身。2004年,太平猴魁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的称号。并参加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世博会等活动。
传统的太平猴魁制茶工艺,是手工杀青,手工捏尖,考验的既是技艺,更是耐心。
图片中正在手工制茶的奶奶叫范声霞,今年90岁,住在黄山区龙门乡龙源村,这里也是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
1952年,19岁的范声霞从芜湖繁昌县嫁到龙门乡,从此,与太平猴魁茶相伴70年。虽已是耄耋之年,但范声霞依然身体健朗,思维敏捷。问她有什么养生秘诀,她笑着说,“勤劳+喝茶”。范老自豪地说,她一个月要喝一斤茶。她爱喝茶,也爱制茶,她家的太平猴魁在村里也卖得最快,每年春茶季,都有各地茶商慕名而来,冲的就是奶奶的传统制茶手艺。
范声霞制的茶,把太平猴魁的魁梧壮实、色泽苍绿,都做到恰到好处,无论香气、滋味均属一流。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本来采茶工就短缺,产量减少;加上各地茶商来不了黄山,年年都要靠“抢”的范声霞猴魁,居然出现了滞销,这让老太太多出一丝春日的惆怅。
洪斌 文/摄
本版协办:安徽省摄影家协会
投稿邮箱:979174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