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6月1日生效起至今, 《网络安全法》已正式施行五年,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第一部专门法律, 自其诞生后,网络空间安全建设敲响了“晨钟”。
伴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去年相继落地,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政策和法规逐步完善,催生网络安全技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网络空间迎来“大考”,也展现出新的面貌。
法应“时”而生,网络安全需求伴随技术升级“井喷”
在《网络安全法》与其相关政策、法规施行这些年里,数字化与生产、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数据洪流裹挟大量信息在网络空间翻涌,远程办公成为全球流行趋势,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安全需求随之“井喷”。
对于易受网络安全威胁的细分领域,吴湘宁认为,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的网络攻击数量正在大幅提升。
“在高利润和高回报率的影响下,勒索病毒、APT攻击、数据泄露等传统网络威胁持续向工业领域蔓延,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的生产和业务运营。”吴湘宁说道。
“在与世界各国网军和国家级背景黑客的较量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只有汇聚全网全维全时的安全数据,才能从大数据中建立攻击行为的全局视角。”他说道。
作者:林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