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那个夏日为你下厨的人
◎燕尾蝶
今年入梅是在6月12日,正常年份这是一段初夏去往盛夏、连绵不绝的阴雨的日子,湿度大,但一般气温不会太高。但今年是个例外,新闻里说,今年六月是自1961年以来最热的六月,每天艳阳高照,伴随着30度以上的高温,像模像样的雨没超过三场。连续高温让人每天都很疲乏,身体消耗大,但做饭这事却又省略不了。
习惯了中餐的胃,离不开煎炸蒸煮炖炒烧过的食物,偏偏中式厨房往往不适合安装空调。每天顶着夏日热浪,呆在桑拿房一样的厨房里,克服油烟、大汗淋漓地做饭,委实不是偶尔来兴趣做一顿饭可比的。这样的天气,人的食欲会下降,做出的饭菜如何既省时省事又合口味,考验着每一个主厨。论夏日下饭菜,我家会有几个保留菜式:蒸干米粉肉、咸肉烧冬瓜、白米虾炒青椒毛豆、清蒸青茄……这些菜式里,最考验厨艺水平的当属蒸干米粉肉,
米粉肉这道菜,最初起源于哪里我没有考究过,在与一些北方朋友的交流中,他们是没有这道菜的,可能与北方以前稻米缺乏有关系吧。清朝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里面有一段对于鲜“粉蒸肉”的描述:“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做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 通过这些描述也可以看出袁枚对于粉蒸肉的喜爱了。干米粉肉是在鲜米粉肉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工,这道菜从食材开始就有极大的讲究,制作时还得挑个好天气。
首先要买那种上好的五花肉,靠近前腿腹部、分层比例完美,瘦肉与脂肪交织层次多,呈粉红色。肉洗净沥干水分,切成不到一公分的厚片,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十三香、少许白糖、盐、鸡精、姜片、葱结,喜欢的话还可以加一点腐乳汁,拌匀以后进行揉搓,使每块肉都沾上调味品,静置十分钟。
这道菜第二个关键的食材是米粉,须挑选农家用当年的籼米手工炒制磨碎的那种,超市的米粉多是陈米用机器炒制,米粉粗且陈味重,没有稻米的香,我基本是不买的。将米粉倒入拌好的五花肉里,分次加入清水,再次揉搓,让每一块肉上都裹满米粉,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
第二天,将腌制一夜的米粉肉一块块地挑出来,平铺到筛子里,放在烈日下暴晒一天即可。晒好的米粉肉水分少,肉质紧实呈酱红色,放在鼻子下能闻到肉香里裹挟着酱香和米粉香,一次可以多做点,用保鲜袋装好放进冰箱冷冻,可以随吃随蒸,用量也好掌握,这种做法可以避开夏日厨房里的高温。蒸好的米粉肉味道醇厚,瘦肉一丝丝的,颜色泛红像上好的火腿肉,肥肉对着光则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琥珀,肉的咸香味可以极大地提高食欲,再佐以清爽的炒素菜,这一顿饭着实吃得很满足。倘若能得到一张新鲜荷叶,在开水里加入一点食用碱,将荷叶焯水,保持它的碧绿色,然后用荷叶包住米粉肉蒸熟,不仅增添了一份荷叶的清香,荷叶展开时,肉与荷叶的颜色撞击更是为这道菜增色不少。
米粉肉只是家常菜中一道普通的菜,尚且需要这么用心制作。一个人的一生,离不开一年四季三餐,从买菜开始,择菜、洗菜、切菜、做菜,油盐酱醋、葱姜蒜调味品,煎炸蒸煮炖炒烧,一道道的家常菜看似简单,背后的程序从来都不简单,夏日下厨更是要付出比其他季节多几倍的耐心和爱心。 如果这个夏天有个人肯每天心甘情愿为你下厨,用心为你做饭,无论是你的爱人,还是你的父母抑或兄弟姐妹,请一定好好珍惜他(她)。请你去饭店吃饭的人很多,愿意长年累月为你一日三餐操劳的人寥若星辰,他(她)才是你应该好好爱的人。
夏天的餐桌长啥样呢
◎南窗
我重新装修房子的时候,打通了厨房和餐厅,装上了空调和风扇。当时其实我还不做饭。事实证明此举实在明智至极,大大降低了夏日做饭的困难度。我特别推荐每个需要做饭的人都设法在厨房里装一个空调,这笔钱非常值得,可以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和烦躁。大抵一个家庭里,需要做饭做家务的人,都很少有时间想到要爱自己。但所有的利他行为之前,首先应该先照顾好自己。这样即使是利他,也会令人愉悦。
夏天的时候为了省电,我会把我的电脑移到餐桌上,只打开餐厅的空调。我在这里写字、喝茶、做饭、吃饭。夏天的餐桌会更简单一些。我回忆我小时候,每到夏天的晚上,吃稀饭和包子是常事。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碳水配碳水实在不太健康。
夏天,我常常会做炒年糕。需要用的材料有娃娃菜,雪菜,胡萝卜丝,午餐肉。娃娃菜切丝,午餐肉切条,年糕冷水里煮开就捞起放凉。下油锅,下菜翻炒几下,下年糕,加生抽蚝油滚两滚,就可以出锅了。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讲究以快打快。慢了,年糕就粘连了。我试验了好几次,更换了几次配料,终于做出了满意的炒年糕。其实,我试着炒年糕不过是因为点不到它的外卖了,不知是利薄,还是无人欣赏?我有时候吃着外面又贵又难吃的饭时,总想着,这年头,不掌握一门做饭手艺,真不行啊。
合肥没有什么美食物产。既不靠山也不靠海,与山珍海味无缘。餐馆的价格这几年也水涨船高,加上年纪大了,吃东西没有以前香了,我渐渐对“外食”这件事失去了特别的兴趣。特别是夏日,我想到厨房里的艰辛和狼藉,更不敢轻易点不熟悉店家的外卖了。如此一来,吃来吃去不过是几家洋快餐土快餐,很快就吃腻了。无法,还是要自己做。
我后来总结出来,想要尽快弄出一顿饭来,就要设法尽量动用所有的炊具。蒸箱,蒸锅,烤箱,空气炸锅,高压锅,汤锅。空气炸锅炸个小黄鱼、鸡翅或者薯饼;高压锅里炖个排骨;汤锅煮个丝瓜蛋汤或者西红柿蛋汤。这样需要亲自动火来炒的,顶多就是蔬菜。
江西或者湖南都喜欢吃蒸菜,蒸菜真是个伟大的发明,蒸鸡蛋,蒸毛豆,蒸香肠,蒸排骨,蒸米粉肉,蒸蘑菇、蒸鸡翅,万物皆可蒸。偷懒的时候我就蒸菜,先腌后蒸,生抽豆豉黄酒辣椒酱先将排骨在冰箱腌制一夜,蒸箱40分钟拿出来即可食。配个丝瓜蛋汤,凉拌一份黄瓜凉皮,正是夏日清爽的一餐啊。
凉拌菜也是夏日恩物。诸如皮蛋拌豆腐、腐竹拌花生米,凉拌海带、凉拌黄瓜丝、凉拌粉皮,凉拌莴笋丝,凉拌胡萝卜丝,乃至凉拌花蛤,口水鸡...所有的滋味中,酸辣无疑是最能刺激人食欲的一种,凉拌菜集口味和清爽于一体,配粥也配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凉拌菜腐败的速度也快,最好是现拌现吃。我每每看到街上出售凉菜的摊子,都不免心惊胆战一会儿,凉拌菜这种营养丰富的细菌培养皿,真的不适合在夏日常温下多放啊。
小孩子喜欢吃的食物,其实往往也是快手菜。空气炸锅炸两个薯饼,炸一份薯条,炸四个鸡翅,或者白水灼一份虾,煮一份意面,都是哄小孩的绝招。小朋友真的好简单,他们的口味就是人从基因带来的偏好,油炸,甜。还是那种特别原始的甜。夏天,我给小孩批发了各种高级冰激凌,他不爱吃。他最爱什么呢?八毛钱一支的棒棒冰。
叹息的时候忍不住想到,自己小时候,不也是酷爱两毛钱一支的绿豆棒冰吗?
素食肉味,形神一体
◎小麦
炎炎夏日似火烧,三月不减肥,七月徒伤悲。七月是个暴露的季节,想减肥显然已经来不及。尤其我是个主食爱好者,不知有多少人如我这样,坚持着对米饭的热爱。
我的主食是米饭,这是一个南方人的胃决定的。很多年前,有次在郴州和外婆在路上走,她委曲地抱怨说,今天一天都没吃饭,我大吃一惊,不可能呀,不是早上吃了饺子,中午吃了面条吗?她说,没吃饭呀。
是的,在湖南人看来,米饭才叫饭,一天三餐吃饭才是正经事,早餐一笼甑子饭,好好炒两个菜下饭,才是日常,哪怕夏天也是如此。
先来说买菜的事。有人喜欢菜市场,有人喜欢超市,我则喜欢网上买,借助高科技集采平台力量,手机下单,第二天去取。生活可简可繁,我只庆幸现在科技昌明,给我这样的懒人足不出户的可能。
而且,网上买菜其实更方便,时令菜很便宜,远超菜场的便宜,但就不要与菜场比拼新鲜之类了,可选的种类也相当有限,我经常看一位朋友的公号,她津津有味在文中提到的那些菜,我从未在页面上刷到过,但也不遗憾。我吃的相当乏善可陈,网络购物完全可以满足了。
夏天的时令菜,不就是辣椒、茄子、黄瓜、瓠子、西红柿、冬瓜,再加上肉,足够啦。
辣椒,我喜欢辣一点的,网上也会有特别说明的本地土辣椒,确实比所谓的线椒或螺丝椒要辣得多,切几只如果不小心,手指都是辣的,不小心再蹭到口鼻,那就有罪受了。
最具夏天气质的,就是空心菜了,到夏天才有,日日家里会买上一大把,中午吃了晚上吃,直到下市。不厌其烦地把叶子和秆子分开,中午吃叶子,油锅放点盐,下菜叶,快速炒,一大蓬变成一小碗气水菜(见了热气就缩水的菜)。晚上则是吃秆子,长长的菜秆子切成细细碎碎,青椒红椒也切细细碎碎,油热,一起倒进去翻炒,一分钟差不多熟了,加一点豆豉、酱油调味,翻炒一下出锅,是很下饭的一碗夏日小菜。
曾经去越南旅行,吃pho,也就是越南米粉,不论是街角的还是店里的,配的青菜几乎永远是空心菜,异国它乡的这种相逢,简直要凭空生出一点亲切感。这种在土里生,在水里也能长的碧绿蔬菜,确实适合一年大半时间都是闷热的南越。
夏天我爱做的另一道菜,就是油焖黄瓜。备料简单,正上市的老蒜子,加上青红椒,最好再加一点干辣椒,更增一点辣劲。黄瓜越大越好,甚至老一点也无妨,洗净,去头尾,斜切大片,甚至不需要太薄。起油锅,入一片片黄瓜去煎,两面煎黄,其实也颇费一点功夫,这个时候站锅边拿本书或是翻个手机,估计能看好几章故事。煎好了盛出来,就着剩下的油,下入辣椒、蒜子、姜片等配料一起猛炒,放点盐,然后再倒入黄瓜,加一点点水,一些生抽等调料,锅盖焖个三分钟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果有紫苏叶子,起锅的时候放上,别有一番风味。
油焖黄瓜这个菜,合肥的湖南馆子也有,美其名曰紫苏黄瓜。我点过几次,不再点了,没我炒的好吃,辣味正不正,不是最关键,是黄瓜没有煎得够火候,吃到嘴里居然还是脆的,明显没有进味的表现,真正好吃的是一筷子夹到,略松,放到嘴里,黄瓜的清香,辣椒配料的刺激在嘴里激荡,要立刻扒一口白饭才行。
同样的做法,还可以用在茄子上,以及冬瓜,都要小火煎一下,茄子吃油,先切好,用盐码十分钟出出水;冬瓜则是切麻将牌大小,背后横竖切成小条,但不切断,这样煎了再红烧,更入味。说来神奇,这些素油做出来的素食,加了辣椒、大蒜等浓油赤酱烧出来后,凭白多了一点肉味,每每吃到最后,恨不得汤都要拿饭泡了吃。所谓的下饭菜,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形神一体。
每每说到夏天吃不进饭,瘦了这回事,我总是微笑不语。在我这里,完全不可能呀,因为我有那么多够味的下饭菜。
苦辣酸甜,一日三餐
◎钱红丽
小暑大暑之间,作为一年中最为湿热时节,一日三餐照样不能歇火。电影《食神》里有一句台词:你一生中最喜欢吃什么?
在我,非苦瓜炒辣椒莫属。
站在厨房烟熏火燎一两小时,端出三菜一汤——纵然饿得慌,也是食欲全无。即便有吃的本能,但一口也吞不下去。倘有一碟苦瓜炒辣椒,我也还能鼓起勇气刨下半碗米饭。每次素炒,色拉油、橄榄油各半,三四颗老蒜瓣拍扁,入油锅炝香,汇入苦瓜片、辣椒丝,刺啦啦一声声,辣味应声而出,炝得人涕泗横流,稍微激点凉水,再翻炒十余秒,出锅装盘,趁热吃一片苦瓜,一霎时,登峰造极的苦弥漫整个口腔,刺激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慢慢地,随之咀嚼吞咽,苦味渐淡,辣味渐浓。实则,辣作为一种疼感,始终于口腔内缭绕难去,甚是奇特。
古语一直说“苦辣酸甜”。“苦辣”向来排在位首,地位不可撼动,仿佛也是一种担当。每次劝孩子尝一片苦瓜,勉为其难的他,挑一片最小的入嘴,尚未咀嚼,便吐了,确乎太苦。未经世事的幼童,天性喜酸嗜甜,一点点活成了逍遥派。
酸甜口的代表,当数糖醋小排。仔排两根,切寸段,焯水备用。小火融化冰糖粒,炒至焦糖色,入小排,加黄酒、食醋、日本酱油翻炒,盐适量,炒至晶莹黄亮,滚水没过仔排,中火焖煮半小时,大火收汁,装盘,撒一小把炒熟的白芝麻。先啃几块排骨,再将粘稠闪亮的汤汁倾倒于饭上,拌一拌,小孩子哗哗哗的,一碗米,倏忽见底,抹一抹油嘴,似乎意犹未尽,小跑进厨房,揭开电饭煲续上半盏米饭。
无论大人小孩,酷夏天,胃口都不太好,荤腥类的菜,不能日日层出不群,蔬菜才是永恒支撑。
每日凌晨四点半,必被窗外小鸟们吵醒,平素季节,也总是翻来覆去地赖床,忍也要忍到六点半。这一阵不了,每日凌晨五点即起——为着菜市一位老人的召唤。年年酷暑,老人家都要售卖一些自家种植的有机蔬菜。每日天不亮,雷打不动开了那辆老三轮突突突行驶二十余公里,来到早市,才刚刚五点。若延宕至六点半去,那些珍贵的有机菜早已被人捷足先登。故,差不多五点半的时辰去,刚刚好,豇豆、茄子、辣椒、香瓜、黄瓜……一样样,买一些,够吃两日的,便收手。有时,买好老人家的菜,肉摊尚未开门,我就站在凌晨的天光里静等。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顾客,到末了,一个个又遗憾而去了,老人的有机菜早已售罄。一次,当我与另一名女顾客一齐蹲在地上,各自埋头于一小堆豇豆中挑些老嫩适中的,一个彪形大汉急迫赶来,嘴里发出无数唠叨,怎么又没有了呢……话音未落,他一把将我们面前的两三斤豇豆抢过去,一根不剩,根本无视我们的白眼。末了,他将老人仅剩的茄子、辣椒全部掳了去。
你能体会到么?有机豇豆,吃在嘴里,是甜的。起先,我用前胛肉与之同烧,到末了,豇豆吃完,碗底剩下的肉块无人问津。后来改为清炒,照样一扫而光。城市小孩一向不太爱食蔬菜,但,因为豇豆特殊的甜口,我家孩子频频举箸,并给予高度赞美: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豇豆。惹得我们娘俩在餐桌上开始了一番友好亲切地交谈:我小时候天天吃的就是这种豇豆。孩子兴兴头一句:是你小时候的味道呗!
如此,我们家每周至少得吃三四顿豇豆。有时,变换花样,与白茄同烧,一样可口。
正是这一顿顿平凡的蔬菜,真正安抚着我们的胃口。
考虑营养全面,有时也要来点荤菜,既下饭,也增了钙质。毛豆米炒白米虾,成了我家年年盛夏的主打菜之一。无奈巢湖封湖,现在买到的白米虾,都是巢湖支流中的,品质稍逊一筹,但总比没有强。当下季节的白米虾颇为丰腴,母虾只只抱籽,橙黄的籽格外鲜腴,新鲜毛豆米爆炒激发出的鲜,又给这道小菜增添了另一味鲜妍。挖一勺虾豆,入嘴咀嚼,咕叽咕叽,最后连同虾壳一起嚼嚼碎吞下。无论午餐米饭,还是早餐喝粥,都不失为一道下饭菜。
对于白米虾,我有点强迫症,非要一只一只剪去头、尾、胡须。半斤虾,至少低头捯饬半小时以上,颈椎酸疼在所不惜。一上午,勉强端出三菜一汤而已,忙得团团转,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
喜欢去某超市买海水基围虾,一盒一盒往家拎。平素为着营养计,一般都是清蒸后,沾醋和麻油吃,但,在夏季,如此寡淡的吃法是行不通的,遂改良成红烧。热锅凉油,丢入老姜片、京葱段,最点睛的是一小把青藤椒,爆香,汇入大虾爆炒,黄酒、老醋去腥,老抽添色,适量盐,滚水没过,中小火焖上二十分钟,起锅,鲜香无匹,滋味殊绝。一餐饭,一碗大虾,再炒一碟空心菜,拌个黄瓜,齐活。碗底剩下的彤红虾油,晚餐再下碗细面,一滴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