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徽州,流传着许多传统制作工艺。原生态古法木榨油坊,是国内为数不多、仍利用古法将各种油籽榨成油的老作坊。
歙县富堨村榨油坊,是一家保持着古老传统工艺的榨油坊。随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带火了这项传统手工工艺;这家老榨油坊,也深受摄影人及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木榨油坊榨油,采取纯粹木材设备,经过筛籽、车籽、炒籽、磨粉、蒸粉、踩饼、上榨、插楔、撞榨到接油等十多道工序,完全依靠人力手工完成,这门技艺在徽州已存在上千年。
把包好的坯饼放到榨槽里撞油,是榨油的核心,也是最有看头的环节。师傅的号子声,伴随着氤氲的蒸汽,合力将重达100多公斤的石锤,用力撞击木楔子上,对榨樘中的坯饼施加巨大压力,依靠这种物理压迫使油脂渗出。反复榨打连续三个小时后,黄亮亮的菜籽油,细细流淌下来。撞击木锲需要力量和技巧,劳动强度非常大。没有很强毅力,没有将民间技艺传承和坚守的精神,是很难维持的。这些油坊师傅们皆年过半百,这陪伴了半生的手艺,却从未荒废停歇。
古法榨出的菜油,色泽鲜亮,香味浓郁,口感绵香四溢。现在仍有不少人不放心或不喜欢吃工业化食用油,喜欢古法物理压榨的油,这也是古法榨油能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安徽省人民政府2017年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皖南木榨油技艺被列为传统技艺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庆祥 文/摄
本版协办:安徽省摄影家协会
投稿邮箱:979174020@qq.com
本版图片由当代影像俱乐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