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安县水口镇武集小学,退役老兵讲解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告诫小朋友们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第八届中国农民歌会(来安分会场)在来安县雷官镇的池杉湖湿地公园唱响。
来安县委网信办联合县公安局、县扫黄办、县新华书店赴新安镇中心学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保护进校园活动。
来安县“巾帼”志愿者疫情防控服务队坚守防疫一线。
“中国好人”王祖道为孩子们讲红色故事。
在皖东烈士陵园,孩子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人人文明、城市文明,人人奉献、城市出彩。近年来,滁州市来安县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工作理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让有形的价值观、鲜活的正能量走进人们心中,举全民之力、聚全民之心、汇全民之智,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点缀城市文明的亮丽底色,让文明之花尽情绽放。
选树好榜样
“扫黄打非的立场坚定点、站稳点……让我们永远走在健康文明的光明点。”在来安县半塔镇奇辉社区“扫黄打非”主题公园,“中国好人”王祖道正在表演原创快板《“扫黄打非”点对点》,本土的语言、熟练的动作吸引了很多当地居民,现场掌声、欢呼声一波高过一波。
在半塔镇,王祖道是无人不知的文化文艺“明星”。几十年来,他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领和指导广大村民开展文体活动,2022年被评为“中国好人”。
王祖道说:“‘中国好人’的称号,是荣誉,更是激励。”今年60周岁的他虽然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却“退而不休”,依旧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活跃在农村文化活动阵地上。
近年来,来安县积极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并推动好人评选活动进镇入村到社区,广泛发动群众推荐身边的好人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人人学先进、个个争典型。
为充分体现全社会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时代楷模及优秀志愿者的礼遇和帮扶,来安县相继颁发了《来安县帮扶礼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时代楷模实施办法》《来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礼遇志愿者和扶持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办法》,以县财政预算拨款为主,同时鼓励各级文明单位、爱心人士以及社会组织积极捐款,成立道德建设基金,为优秀典型提供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体检,在爱心商家享受优惠购物、优惠观影等礼遇措施。
“我们通过选树、礼遇和帮扶先进典型,深入挖掘和阐发蕴藏在这些‘精神富矿’中的价值内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广泛参与,用善行义举温暖城市。”中共来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邵德明介绍,目前,来安县共有10人当选“中国好人”,14人入选“安徽好人”。
织密阵地网
“我一定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领悟、笃信笃行,坚守为民情怀、奋斗初心。”接过书籍,村党员“学习标兵”张继燕坚定地说。
近日,在来安县独山镇白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教育室里,全村党员济济一堂,白露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发放仪式暨学习动员会正在此举行,村党支部副书记杜乐阳庄重地将书籍送到每一名党员手中。
“我们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作用,创新党员教育的载体和形式,调动农村党员参与理论学习的热情。”邵德明说,来安县在夯实三级架构体系基础上,织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打通贯通联通,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形成文明实践整体合力。
该县整合基层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文化服务、普法服务等资源,打造党员教育、宣传文化、科普教育、普法教育、未成年人活动、体育健身等便于群众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776个,为基层开展文化惠民、移风易俗、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提供丰富平台。
充分利用小区、村民组闲置用房和农家住房,依托公园、长廊、古树等群众聚集性场所,打造50余个群众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角,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延伸到小区和村民组。
“乡里乡亲的,大家应该多多照应,为一点小事伤和气实在是不值得……”在舜山镇大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角,老党员余本潮正在调解一起因房屋施工破坏邻居苗木而造成的矛盾纠纷,在余本潮的调解下,涉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一起信访隐患直接消除在萌芽状态。
该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到卫生整治、环境美化等文明实践活动当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
完善服务圈
“虽然自己不是专业的,但是我们离现场近,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自己所能控制住火情,为消防员同志争取时间。”处理完所有的冒烟点,满脸是灰的志愿者张宝金长出了一口气。
连日来,高温持续,施官镇各村志愿者也化身为护林员,积极开展防火巡护活动。8月12日中午,施官镇桃庄村意外发生火情,得知这一情况,由退役军人组成的森林灭火志愿服务队伍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扑救。他们拿着各种工具,分散到各燃烧点,将一场可能发生的山火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近年来,来安以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轴,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常态化开展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群众的心里走。
注册成立来安县志愿者协会,整合原有组织,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队伍从以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组织从松散型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志愿服务活动从以阶段性为主向常态化开展转变。同时,发挥志愿者专业优势,组建医疗、文化、法律、环保、应急救援等多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针对群众不同需求,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
2022年,上线“群众点单”线上平台,收集群众需求。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实现“点对点”精准高效服务。自平台开通以来,已完成“群众点单”734个。
如今的来安,马路上、社区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这座总人口仅42万的小县城,有5.9万多名志愿者活跃在扶残助弱、社区服务、应急救援、文化传播等众多领域,累计服务时长近280万小时,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诠释着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成为来安城市文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聂飞 苗竹欣)
(本版图片均为吕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