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剪纸进社区 指尖传承别样美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解丹丹 分享到 2022-09-05 11:08:46

剪纸,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图形符号,蕴含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为弘扬传统文化,增进邻里关系,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8月30日,商报社区行走进合肥市蜀山区合作化南路社区,开展了以“非遗文化进社区”的主题活动。活动当天,非遗传人宋丽文介绍中国剪纸文化及技艺特色,并带领学生们精心制作一幅幅剪纸作品,让社区居民近距离体验非遗,感受剪纸的魅力。

传承非遗文化 感受剪纸乐趣

一把剪刀,剪出中华的古韵今风。作为合肥市非遗传人,今年71岁的宋丽文从最重要的折纸方法开始讲解,从四角到三角再到复杂的五角折,参与的小朋友们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并且跃跃欲试想要亲手体验。“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剪纸活动,看到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就可以剪出精彩的世界,实在太神奇了!”合肥市翡翠学校405中队的队员邹佳彤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剪纸老师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作品造型,不一会儿,红纸在小朋友手中最后变成了漂亮的窗花。

“同学们,我从6岁就开始学习剪纸了。”宋丽文回忆说,“当时只要逢年过节,村里就会有人来找外婆剪窗花、剪门神、剪肖像,家里的门槛几乎都被踏破。”如今,宋丽文已经把这个爱好坚持了66年。“外婆把剪纸技艺传给妈妈,妈妈又传给我,不过还是外婆教我的比较多。”宋丽文介绍说,外婆精湛的剪纸技艺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可谓一把剪刀走天下!短短半天的学习,小学生们纷纷表示已经喜欢上这一项传统文化!“此次剪纸活动不仅使社区青少年初步掌握剪纸技巧,激发他们高雅兴趣爱好,同时也让孩子们体验到剪纸带来的乐趣,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今后也将多开展类似的活动。”合作化南路社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暖民心!

爱心助餐补贴送到家门口

对于家住轴承厂小区的葛爷爷来说,最近的心情特别好。“因为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到合肥。”独居的葛爷爷常常为吃饭问题而发愁。根据合肥市计划,到2022年底,全市建成城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不少于826个,略高于省下达的812个任务。8月下旬,轴承厂小区的助餐点正式对外开放了。“现在这个配餐点就在小区的老年活动中心,上午我和大家聊天,中午就在这里吃饭啦!”生活便利了,老人心情更好了。

“轴承厂属于老旧小区,老年人偏多,助餐点的设立可以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精准服务。”合作化南路社区副站长张旭坤告诉记者,目前助餐点已运营1个礼拜,每天都有近30位老人前来就餐。“一荤一素售价为九块钱,100岁以上的老人是免费。”助餐点入口处,还张贴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包括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经营许可证、生活小常识、营业执照等信息。今年102岁的李炳华是助餐点的常客,虽然年过百岁,但老人非常注重养生。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放心食材,李炳华老人吃出幸福的味道。

范万云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