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假期里的小快乐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2-10-08 09:46:24

QQ截图20221008093917.png

等一棵栾树开花结果

◎花菜

一场缠绵的秋雨,夏天结束了,长假也结束了。7天倏忽而过,离开家最远的一次,是冒着小雨去了趟花市。算算可能有半年没去过花市了,今年夏天太热,本来就手残,再遇上难得一见的高温天,养花养出了“杀手范儿”,阳台上花盆子收了一摞,简直不好意思再去添置。

今年的高温对于园艺爱好者们来说实在很难,朋友们家的阳台、花园也是一片惨淡。绿化带里的景观树也死了不少,樱花、红叶李、玉兰、广玉兰……树下、桥边的八角金盘成片枯萎,好似火烧。但植物总是特别坚韧,再难的时节,依然循着四季节律。高温一结束,街头巷尾侥幸熬过的树肉眼可见在努力生长。玉兰艰难地发了新叶,银杏、樱花树披着一树焦了一半的叶子,秋风里颇为悲壮。

秋天是栾树的季节,这个秋天尤其如此。合肥其实有很多栾树,栾树耐干旱,耐瘠薄,但春天发芽晚,秋天落叶早,档期短,生长慢,所以不太起眼。今年夏天持续的高温天,栾树顺理成章的脱颖而出了。不知是不是因为周围太萧条,今年的栾树格外好看。先是开了满树的黄花,初秋的蓝天白云里,显得特别灿烂。国庆前,栾树长出了橙红色、小荷包样的果子,一串一串,挂在绿叶子间,安静又温暖,是属于秋天的美好。小区里种了不少黄山栾树,我家窗口就有一棵,十多年前刚搬进去的时候它还是一棵小树。后来越长越高,树冠已经伸到了窗前。晒被子、晾衣服时不太方便,但一直没舍得请物业修枝。假期前半天气好,坐在客厅望出去,满目秋意,满心欢喜。

四季有时,万物有序,自然的力量让人内心安定。这可能是人不管住进多大的房子,依然向往自然的原因。

看见树,不由又想到孩子。从夏天到秋天,这几个月他也挺难。升入新的学段,学习压力大了,对自我管理的要求高了,没跟上节奏,学习就很辛苦。整个国庆节也没好好玩过两天,一直扎在功课里。他写作业,我陪着,焦虑又睡不好,经常忍不住批评、指责。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好像事事都有错,到处都是缺点。放假了,节奏慢下来,有时间想一想了,开始觉得做一个小孩也不容易。他只是遇到了困难,不是犯了错误。克服困难也许需要帮助,也许只是需要时间。

焦虑的家长好像越来越多。“学困生”也好,“学霸”也好,不同的维度,家长们好像总能找到焦虑的理由。一个人的未来变数太多,难以预见,父母总担心孩子行差踏错,仿佛走错一步就不可挽回。由爱生忧怖,“为你好”成了伤人的武器。假期的线上家长会,班主任老师再三劝家长们“别焦虑”,“别在孩子面前歇斯底里”。工作中认识的一位全国优秀教师也说过:“人生是长跑,要用长远眼光看孩子的成长”。他透露自己高中时成绩也不好,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凭着努力和真诚,成了家长信任、孩子喜欢的好老师。“上学的时候谁能想到呢?”

假期眼看结束,孩子6号就提醒我:“明天我们早点起床吧,提前适应下,不然后天早上起不来。”学习很辛苦,早起很难,他没想放弃,满怀热情地计划明天,对那个大人眼里充满变数的未来充满期待。他只是慢了一点,还没找到自己的节奏。有生长缓慢的树种,也可以有不那么聪明伶俐的小孩吧。他一定也有自己的季节,该陪他好好走一段,看看天,吹吹风,发个呆,耐心等一等。

QQ截图20221008094029.png

雨让一切慢下来

◎米肖

漫长的久旱之后,终于迎来连绵雨水。

以往,一直害怕阴雨天,情绪总是一落千丈,特别抑郁,但这次的心境明显不同。听着窗外雨声滴哒,一颗心格外虚静安宁——像是被投入到一辆疾驰的列车,于午夜抵达一座与世隔绝的小镇,连钟表都被调得慢下来。

假期宛如一个休止符,可以赖床至七点半,幸福感油然而生,况且还下着雨。雨声好比丝竹,作为情绪的背景乐,可以令一切慢下来。

吃罢早餐,已然九点,施施然去门口商超拎几样午餐要烧的菜,急什么呢?早吃晚吃,都不碍事,整个人好像被投入到一场电影中,有一点点失真感。

因为心闲,又解锁了几道新菜。

假期首日去芜湖探亲,带回若干鱼类,青混、金鲳、黄鱼鲞。将黄鱼鲞用宽油煎至焦香橙黄,连鱼骨都是酥脆的,稍微嚼嚼,一霎时化为齑粉,连同鱼肉一起吞下去。原本准备干吃,但小孩下发通知,说是略微咸了点。赶紧改为红烧,加冰糖、香醋,冷水没过鱼块,大火攻开,改中火收汁,临起锅前加一大把芫荽。这道黄鱼鲞转瞬被改良成了糖醋口,最点睛的是那一把芫荽,将最后一点糖醋汁吸干,口感无与伦比。

在一家牛羊肉专卖店,拎回一节内蒙羊腿。姜块、京葱段煸香,汇入焯水后的羊块爆炒,老抽上色,再移入砂罐中,加水,小火慢炖。不加任何佐料,只吃羊肉本味。咕噜咕噜两小时,香气馥郁。将粉丝预先泡发,口蘑洗净,土豆切片,依次加入羊汤中……临起锅前,半斤芫荽烫香,砂罐离火上桌,依旧突突突冒着小水泡。夹一块带骨羊肉,滋味殊绝。室外秋雨淋漓,室内人围着一罐羊肉大啖,饕餮得一头汗。

午餐大荤,晚餐一定要清淡,煲一锅白粥,就一只馒头,一碟咸豇豆,暖融融喝下去,算是清了胃肠。

但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小孩每逢喝粥必愁眉,那么,看在假期的份上,夜里散步时额外拐去烧烤摊,打包五六只肥美生蚝带回,算是补偿,再点一杯奶茶。

奶茶店小姐姐偏要客气得如同送亲戚一般将我送出门来,临了温柔一声叮咛:外面冷,您慢走。秋雨蚕丝一样缠绕,人行户外,确乎有点儿凉意,我把衣领紧紧,当真感动——茶水店铺天盖地,这生意也不是太好做。这家店屹立不倒,大抵胜在对于顾客额外的礼貌与教养上。

下午空出整块时间,可用来躺在床上读闲书。

前阵,做出版的友人赠送系列世界经典童话。平素一贯着急忙慌的,一颗心难免浮躁,根本沉不下来逐一涉猎。假期乍到,人忽地沉寂下来,得以一本本耐心读完。《列那狐的故事》《吹牛大王历险记》《木偶奇遇记》《书的故事》《柳林风声》……一本一本,爱不释手。一本书捧起,宛如炼丹,不觉天黑,喝一碗白粥,继续挑灯夜读,确乎到了酣畅淋漓之境。

文学最大的趣味在童话里。这一文体,贯通了飞禽走兽、人类、自然之间的界限,以“天真”“想象力”这一对金翅膀,飞向通往神的天梯。

威廉·卡克斯顿编写的《列那狐的故事》,堪称为中世纪欧洲的一部伟大史诗,更是一部冒犯之书。情节一点点推进着,我的脑髓被震得一跳一跳的。想着——若在童年读到过这部童话,说不定早已开启了奇异的想象力,如今也能写得出童话了?

《吹牛大王历险记》里,遍布冒险故事。一场俄罗斯之旅,当“我”坐着一匹马拉雪橇急行于雪原,忽然遇上一匹饿狼。这匹狼一口将马的后半身吞下,并一下贯穿到马的前半身,从而代替了马的位置——最后竟是一匹狼拉着雪橇在疾驰……这部童话里的大力士,可以用一根绳子圈住几平方的森林,稍一使劲,整片森林被掀翻;一个人摁住一只鼻孔,用另一只鼻孔吹气,形成的风力可以带动风车发电。若用两只鼻孔同时吹气,风力太大,可将风车吹翻;这里的人,在地球上种植一根爬藤的豆类,藤蔓可以一直牵到月球上……

实在折服于德国作家埃·拉斯伯诡谲的想象力,宛如在平行世界开了一扇窗,一种奇异的光笼罩而下,一条平凡生命有了豁然之感。

还有什么比美食和书籍,更能治愈人的呢?

雨一直下,门前小竹林被滋润着,终于活泛起来了,竹叶由枯卷到舒展,不过几日功夫。雨声淅沥中,一切植物恢复了生机。

转眼寒露,我家柿树上的果子,由青而黄,不过是一夜间的事情。街头一排排高耸的栾树上,蒴果累累,青黄相间,煞是好看……

这可歌可泣的雨天,实在令人珍惜。

QQ截图20221008094059.png

脱口秀和美食

◎南窗

这个假期的快乐,是脱口秀和美食给的。

脱口秀大会已经第五季了,我还是第一次正正经经地看。此前都是在社交平台看的精彩片段,这次长假无事,索性打开视频平台慢慢看,结果就看进去了。庞博的帅气,何广智徐志胜的好笑,肉食动物的演技,黄大妈的有趣,王建国的炸场,鸟鸟的文本,小佳和黑灯的自嘲…….平日里大家都端着的那一面,不敢也不好意思去碰的那一面,在脱口秀里统统得到了消解。人人都可以讲五分钟脱口秀,说起来,幽默是打败人生痛苦的不二法门啊。诸如小佳和黑灯,都有一定程度的残障,现实中,我们与残疾人交往,总是有种过分的殷勤和小心翼翼——其实,这也是一种冒犯啊。当黑灯自嘲视力仅有0.02的自己在“瞎讲”,小佳一本正经地说“我也是可以喝酒的”,这种勇敢的自嘲带着巨大的幽默感,也为整个残疾人群体正名——事实上,我们只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便利,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就足够了。

也翻了翻过去几季的脱口秀,回顾了一下以前很喜欢的演员,李雪琴,王勉,赵晓卉。我喜欢脱口秀的原因可能是它不像别的综艺,只能欣赏或仰视,明星谈恋爱、歌手唱歌、一群艺人去哪里过一段时间慢生活,都和普通人的生活相去太远。而脱口秀就不同了,所有优秀的演员都深植于生活,也只有源自生活才能说出那么好笑的段子,例如住到“钻石形房子”的邱瑞,坐遥远地铁线的何广智,在海船上炖猪蹄的炊事兵毛豆,遇到任何事都想刷一遍真题的鸟鸟,这些生活让观众感同身受,人们或多或少都曾遇到类似的尴尬经历,而这一切,就在脱口秀演员的段子里得到了消解。说到底,能对生活一笑置之,是多么高级的态度啊!

一段五分钟的脱口秀,大约需要八百到一千字。我很喜欢文本,为此还特地去搜索了下该怎么写段子,甚至还想了想该怎么自嘲自己的职业囧事。真不容易,一位能长期产出优质脱口秀的演员,的确需要很多才华。脱口秀演员可能是最不需要依靠外表的,这在靠舞台吃饭的人群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假期的另一个快乐来自美食。我是个吃饭很严肃的人,平时总讲究荤素搭配,少油少盐,为此少了很多趣味。到了放假,我觉得吃饭这件事也可以松懈一下了。于是放假的第一天,我们就去吃龙虾烧烤。真的没有一个人能拒绝小龙虾和烤肉!平时饭渣的孩子,一个人就能干完两斤小龙虾和四串烤羊肉串,外加一盘盐水毛豆...我一面啧啧“这得吃下去多少盐和油啊”,一面也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

偶尔放松自己一下也挺好。孩子上学,不宜远行,我们和几家朋友策划了一个两天的郊游。因为知道农家乐的接待能力有限,我带着孩子去超市大买特买。某捞的自热小火锅,自嗨锅,干拌面,乃至手指饼干,薯片,小蛋糕,QQ糖,足足买了两大包。我们平时极少吃垃圾食品,假期取消了这一禁令。那两天下着雨,虽然去了郊外,但既没法爬山,也没法出去闲逛,那么就坐在屋里,吃吃零食,看看电视,这种快乐不太高级,但糖和碳水带来的多巴胺,让人快乐得很真实。假期不就该这样吗?就没啥目的,痛痛快快地放松一下自己。

还提前预订了农家乐的晚餐,点了老鹅,杂鱼,板栗烧鸡。从来没见过一锅菜里有如许之多的板栗!今年板栗是新打下来的,金灿灿的,又甜又香。我平日吃饭斤斤计较于卡路里,我朋友在一边嘲笑我,十个板栗等于一碗米饭。一瓶啤酒等于一碗米饭。一个米饺等于一碗米饭。两块肉相当于一碗米饭……啊哈!你今晚吃了八碗米饭!

八碗米饭也没关系,毕竟不是每天都能痛痛快快地吃下这么多东西。我深信一位前辈劝我的话,能吃的时候就尽量吃,等老了,就真的吃不下了。能吃是福气。

回到家里,买了今年新打下来的苹果,切成块,和儿子一起边吃边做数学题。他做,我在一边看着,一面思索着接下来一周要吃什么。牛腩要买上几斤炖胡萝卜,大青豆要下市了,得赶紧买一点,焯过水冷冻起来慢慢吃。过完国庆,今年的螃蟹要进入好季节了。脆柿子和红心柚子也得买一点,可以放着慢慢吃....日本有个词叫做“一期一会”,原本说的是茶道。在我看来,许多事都是一期一会,人也好,食物也好,在那个刚刚好的时段里,要尽情地珍惜。生活不易,要对它保持着真诚的尊重与谦卑。

QQ截图20221008094400.png

日落以及风雨

◎杨静

阳光灼灼,正在阳台给花浇水。

邻居看到,伸手从屋内端出一碟蜜汁桂花藕来,一边吃着藕一边闲聊两句。她忽然提议,我们去湖边看个落日吧。

于是,大家穿好衣服,抓上手机,旋而下楼。

今年国庆这个天气,节前还是秋高气爽,不冷不热的,岂知一踏入十月的门槛,前三天温度嗖一下直往上升,似乎是要让大家再次“度个夏”,后几天再四十度打对折,一夜入冬。

先不说降温的事儿,深秋里的“夏”,阳光是真的好,日出和煦,日中曝晒,日落前出门蹓跶一圈,正正好。

观日出需登山,看日落则很随意,只要是平坦宽阔的地方,无论是江河湖海,或是平原、沙漠,都能得一轮红日。在城市里,当然就选湖了,日落时分,大湖洒金,波光粼粼,想想都很美。

我们去南艳湖。穿金寨路,从龙川路,拐上习友路,一直走到观海路,就到了湖边。和人潮汹涌的天鹅湖以及干浄清爽的翡翠湖比起来,南艳湖曲径通幽,颇有野趣。当然,宽阔浩荡的巢湖更好。但是,下午四点多才临时起意看日落,想去巢湖显然是赶不及了。

驻好车,往小路里走几步,就到了湖边。湖面并不太宽,倒像是江边,让人想起武汉的江滩,滩涂上就是成片的芦苇丛,和这南艳湖的一样,阳光斜照在苇杆上,反射出的光,闪闪发亮。对岸,大约是工厂区,太阳下落的方向,没有什么高楼,正是适合看日落的地方。

沿着湖边漫步。人并不太多,这就是错峰出行的好处,别人拥挤在一处时,咱在家种花种菜喝茶休息,人们返回时,则悄悄溜出来慢慢赏个景。疫情之下,远途旅游不容易,能逮住家门口的一段慢时光,这也算是节日的小欢乐。

与其说是湖,南艳湖更像是一处湿地公园。建造者们因地制宜,在这建了观鸟台,还在滩涂上,播种水草,供鸟儿食用。在中心湿地与公园活动区之间,怕人多惊了鸟,就用密林做成缓冲带。湖边本身有很多浅坑和小水塘,于是规划者在尽量保持原样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将这些水坑和水塘打通,实现水循环,打造成“雨水花园”,若是下雨时分来,则可以体验到雨水降落、分流、储存等循环过程,真是“自然”极了。

孩子和大人们,三三两两地在湖边、塘口追逐嬉戏。有人拿着小网兜,去捞湖里的野鱼小虾,好容易捞上来一苗,孩子赶紧装进随身带来的矿泉水瓶子里。这一项娱乐,就够他们玩上一下午,乐此不疲。

我们坐在岸边看他们网鱼。不管是网到没网到,乐呵呵的笑声一直不断,与树上的鸟鸣草里的虫鸣和在一起,让人心安神泰。拿起手机悄悄拍张照。大人抬起抄网,落日在湖面,仿佛是网了一兜金灿灿的湖光,画面真美呵!

看完美丽的日落,抓住夏天的尾巴,回到家安心等待节日后半段的风雨降温。

活在现代就是好。单就预知天气这一块,古人都没法比。国庆后三天,和天气预报的一样,从38度高温骤降到15度以下,期待已久的雨也一直淅淅沥沥地下。躺在家里琢磨美食,玩玩游戏,安静看书,或是望着窗外的雨,发发呆,都是挺欢乐的。

6日,距上班还剩一天,早上忙完人事、猫事、花事,穿上厚棉服下楼去。雨一直下着,风不大,这股骤冷带来的雨水把整个夏秋的干燥一扫而光。才不过两三天的雨,大家似乎已经忘了那段焦枯的时光,转而又埋怨起眼前的阴冷。

踩着水花回家,开心。路边的花草树木一直安静地喝着水,什么话也不说……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