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重读一些“老书”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2-10-31 10:59:39

十月末,是秋深了。四季轮回如故,而书却常读常新。这个季节适合安静读书,书中自有万千世界。有些老书也适合重读。不一样的人生阅历读出的滋味又有不同。本期策划,我们来读读一些“老书”。

QQ截图20221031105129.png

《列那狐的故事》

威廉·卡克斯顿/著

这本书我迟读了整整四十年。倘若十岁前读到,想必人生会有所改观?我们的童年不仅需要山风月色的滋养,更不能缺少诡谲想象力的滋润。一个人的童年不曾有过童话启蒙,便无法涉足启智之旅,何止遗憾,简直是一份先天残缺。在莎士比亚之前,卡克斯顿对英语文学的贡献和影响罕有其匹。这部童话正是他根据民间故事倾心编写而成 ,广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喜爱,堪称中世纪欧洲一部伟大的禽兽史诗。

我则将它视之为一部冒犯之书,每一章节,皆令我惊叹,最重要的是它呈现出的文学趣味。

译者为郑振铎,语言好,做到了信达雅,也是一本成人之书。

QQ截图20221031105149.png

《吹牛大王历险记》

埃·拉斯伯/著

这本书是着一个童话的外壳,以非凡的想象力,叙述了一场场去往海洋、陆地以及月球的冒险之旅。每一场冒险皆充满神性。最打动我的,是通篇弥漫着的无所不在的诗性。一个孩子的童年倘若只能被垃圾书籍包围,那么,长大后注定没有非凡的创造力。所谓吃下去垃圾,再吐出垃圾。何止平庸,简直连文学审美也无。好书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垃圾书制造一代又一代的平庸。

QQ截图20221031105202.png

《木偶奇遇记》

卡尔洛·科洛迪/著

人到中年才补上长鼻子匹诺曹这一课,说晚也不晚。难怪我习诗多年,最终放弃——最根本地是缺乏想象力。我的童年里不曾有过一本童话书。这在城里出生的人,是无法共情的。就是说,我头脑里的“愚笨”一直未被“童话”所开启,所谓不开窍。故,既写不好诗,也胜任不了童话写作。我认识的几位诗人,童话一律写得出色。诗歌与童话,作为两种最难驾驭的文体,都是天才的专属,写出《小王子》《夏洛的网》《骑鹅旅行记》等等不朽文本,难上加难。

QQ截图20221031105120.png

《金银岛》

罗伯特·史蒂文森/著

冒险,寻宝,有精湛的叙事。规定自己一夜十页,不能看得太快,要好好体味不同视角下的叙事功力。史蒂文森到底要表达什么呢?人类到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不会破损的正直的勇敢的心。

QQ截图20221031105046.png

《伤心咖啡馆之歌》

卡森·麦卡勒斯/著

这本小说,读过三遍,不同时间段,随着心境转变,每一次感受均有所不同。第一次在青春期,简单认为不过是一个关于背叛的爱情故事。第二次读它,来到了人仰马翻的中年之门,觉知到的是人类命运的普遍困境,一如《包法利夫人》。最近一次读它,转了一圈,重回起点,感受到的依然是情感困境,但真正可以超脱出来了——在我们的一生中,爱情只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仅此而已。生命中还有更多东西值得我们毕生追寻,比如向内求索。

一本不朽之书,可以叫人读出不同滋味。麦卡勒斯与所有天才一样,都是可以进入圣殿持续发光的,这便够了。

QQ截图20221031105055.png

《来自中国的北方情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著

为了向“白描”致敬,翻出这本小说重读。与闻名世界的《情人》,叙述的是同一件事,但,晚年杜拉斯的笔力愈加老道逑劲,宛如明清之际画家笔下的老树病梅。通篇冰雪气质,克制冷峻,一如张爱玲《小团圆》,豁亮亮的一把刀在手,剔肉除皮,唯余骨血。

常常思考,文学的尽头到底是什么?无非——白描,克制。

QQ截图20221031105141.png

《悉达多》

赫尔曼·黑塞/著

有些书宛如教义,让人升华,比如《悉达多》。此刻我正读着它,愿意并践行:以爱、赞叹和敬畏看待万事万物。接下来我会怀着热情,将小区里正在开花的植物统计一下,以及将几株不认识的乔木拍照请教朋友们。另外,我还愿意学习“清空”,清空渴念,清空梦、乐、哀……有一年访白云寺,大姐拿出自己抄的《金刚经》,一字一句虔诚念给我听……她图什么?不过是活在爱之中。还有同事,近日频频微信,事无巨细安慰我,末了添一句,但愿你不嫌烦……给予别人心理帮助,却如此谦卑,这不仅仅是教养与文明,更多的是爱吧。

好书与好人,都是叫人升华的。

QQ截图20221031105110.png

《浮士德》

歌德/著

伟大的歌德写了一部伟大的悲剧。苦闷而无法突围时,会下意识地让诗歌暂时将我覆盖一下:“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每个时辰都在沙哑地向我们歌唱。每天早晨醒来,我总是惶惶不可终日,几乎泪流满脸,眼见这几天悠悠忽忽,又将一事无成,一事无成,连每种兴致的预期都会为任性的吹求所消磨,活跃胸臆的创造精神倒为千百种人生蠢态所耽搁。”

歌德就像东面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不时仰望,似也汲取了力量。读书,正是一种向内求索,慢慢走出孤独,有豁然穷通之感——你看,我们小小人类依然与宇宙星辰一起活在无限无穷的时空之中,不曾失去,不曾得到。

(钱红丽/文)

QQ截图20221031105441.png

《战国策》

给孩子读中国历史,读到战国,读到秦灭六国。合纵连横,孩子听得似懂非懂。虽然拿了地图给他比划,但对孩子来说,这样的计谋未免太难。倒是给他说了一些故事,有些兴趣。例如冯谖与孟尝君,《冯谖客孟尝君》是《战国策》中的一篇,冯谖穷到活不下去,去投孟尝君,自称没有任何才能。孟尝君笑而纳之。冯谖要吃好的,穿好的,出门要坐车——真是好生无礼,但孟尝君都笑而予之。有一年,冯谖替孟尝君去薛城收账,自作主张把借据全都烧了,空手而归,说替孟尝君买了“义”回来。孟尝君真是个脾气很好的人,虽不高兴,也没说什么。后来,孟尝君开罪了齐王,奔走薛城,不料百里之外,百姓相迎……读到这里好生感动,战国故事里,充满权谋、诡计、杀伐和血泪,但依旧不乏这种温情脉脉的描写。

《战国策》里的故事都特别有画面感。再读荆轲刺秦王,荆轲带着樊於期的头颅以及燕国的地图求见秦王。大殿之上,地图徐徐展开,图穷匕首现!秦王失色,仓皇之间,宝剑一时都拔不出来了,只能绕柱而走。几个回合,匕首不敌长剑,荆轲失手了,腿被砍断,任人宰割。他知道自己失败了,但大英雄败也有败的气象,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无论能不能成,荆轲事前都知道自己必死无疑,那首悲歌是怎么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刺客荆轲的挽歌,又何尝不是六国的挽歌?

给孩子读书,又好像是给自己读书。年轻时读史,只知一味热血沸腾,而今却觉得,那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灵魂,人的内心世界,才能闪烁千古,生生不息。

QQ截图20221031105431.png

《中国古典小说课》

《红楼梦》是那种任何时候我拿起来,翻到任何一个章节,都立刻能读下去的书。这些年来,断断续续零零碎碎,重读了可能不下十五遍。红学研究的书也读了不少,周汝昌、刘心武、欧丽娟……读得多了,有时候边读心里就会边批驳,这个说法不对!我不这么认为!尽管如此,还是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现在很流行同人创作、二次创作,在我看来,许多红学家对《红楼梦》已经进行了事实上的二次创作。故而,哪怕我觉得解读无理,依旧可以当做“二创”那样看下去。

最近在读周汝昌《中国古典小说课》。周汝昌自承,四大名著中,自己在《西游记》上下的功夫不足,但是其他三部却是下了苦功的,以《红楼梦》为最。

《水浒传》中,鲁智深几乎是个完美的形象、爽朗仗义、风光霁月,几乎是全书中极少数得以善终的人。鲁智深曾在《红楼梦》中出现过,第二十二回里,薛宝钗在贾母为她举行的生日酒宴上点戏。酒宴的情境和氛围轻松适意: “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

酒宴末尾,薛宝钗点了一出《山门》,讲的是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故事。宝玉不喜,宝钗遂念出《寄生草》的曲词,是这样写的:“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航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漫揾英雄泪,词是好词,极尽悲凉。然“宝玉听了,喜得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喜从何来?这一回的名字叫作《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听到这里,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悟了。但这个人,还要在红尘富贵乡磋磨多时,才能悟到最终那个结局。

鲁智深和林妹妹是《水浒传》和《红楼梦》里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一男一女,一僧一俗,人中豪杰,女中大夫。人生有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难得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这些年一直在买各种版本的红楼,年中收了旅顺博物馆藏孙温绘《红楼梦》影印本,这两日又买了甲戌本的脂评《红楼梦》。近些年来,其实买书少了。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然而人对所好之物。终究是忍不住。值此秋深,似乎又是该读一读故书的时候了。

QQ截图20221031105455.png

《大唐三藏圣教序》

严格说来这不是书,是一篇文章,或者说,一块碑。

《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法师取回来的经书作的序文,全文781个字,褚遂良书的版本至今仍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

更有名的一个版本在碑林。为沙门怀仁集王羲之书,较雁塔褚遂良本晚十九年。这块碑极具盛名,几乎每个学书法的人都练过。我去碑林时曾见,有人端坐于碑下临之。

这些天我偶然把这篇文章读了几遍,惊艳。

传说中,李世民写就此序,是“顷刻而成”的,全文行云流水。仅仅是描述玄奘法师这趟旅程的文字,就令人唇齿流芳。他说,玄奘法师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一个人,他拄着拐杖在万里征途上远行,途中艰险无以计数。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早晨漫天飞雪,在行进途中找不到栖身之地,而傍晚风沙蔓延,遮天蔽日难明方向。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他排开险阻、拨开迷雾前进,上百个寒暑里,踏着霜雪前进。他的心愿诚挚极了,十七年的劳苦在“诚”字面前,仿佛鹅毛之轻。

西安大雁塔前有玄奘法师的造像。前些年,我总在西安来来往往,就去看他的像。后来那里变成了大唐不夜城,繁华。他和雁塔就立在那儿,世世代代的人来了又去。

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华;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并不是说莲花原本洁净,桂花原本贞洁,而是所附者高,所凭者净,故不为微物所累,不为浊物所沾。花草树木没有知觉,尚且能凭借好的条件自我成就,何况人类?每读至此,击节赞赏。

QQ截图20221031105421.png

《雪国》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这是《雪国》的序幕。

《雪国》是川端康成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另外两部是《古都》和《千只鹤》。

川端康成本人曾说:“从感情上说,驹子(艺妓)的哀伤,就是我的哀伤。”《雪国》的背景设置在远离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歌舞妓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从男女间的恋情出发来表现悲哀思想,这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

如果抽离掉小说的背景,《雪国》的情节其实放在任意一个时代都可以成立。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不是人物与环境之间产生的张力,而是人物本身之间那种微妙和细致的关系,随着川端康成细致的描写让情感和情节一点点的释放。川端康成力图还原客观外物以本来面目,让作为主体的人类,在静思中一步步去体味隐于雪境深层的虚无的质感。

杨菁菁/文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