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呀,阿根廷呀
◎杨菁菁
这几年,总有种时间线错乱的感觉,以至于卡塔尔世界杯就要开幕了?怎么觉得有点无声无息呢?
年少时,总觉得人生有无限新鲜有趣的剧本,电影、音乐、游戏、旅行、朋友聚会,都太棒了。球赛不过是花团锦簇的世界中另一个剧本,支线很多,出人意料。它来了它结束了,短暂的时间线里最时髦的谈资,没心没肺。后来,时间变快了,时间变得越来越快。四年一轮就有些心惊,有点不敢提。有些年份的世界杯我在工作,有些年份我安安静静地看球。后来,就到2022年了,今天了。
我始终是一个伪球迷。第一次接触足球还是2004年欧洲杯,我被工作席卷了进去,彻夜看球和工作,那时领导年轻,自己更年轻,习惯了下班之后去吃早餐,回家睡到下午又来上班。后来我陆陆续续看了很多球赛,世界杯欧洲杯,西甲欧冠亚冠中超。有段时间我甚至熟悉中超之间转会的球员们,网友骂他们时我还会去帮着辩论几句,王永珀不错的,这么说他不公平。有几年亚冠和中超挺离奇,不太看得懂,但特别繁华特别热闹,亚冠动不动就能争冠军,亚冠连带着中超都挺火的,球员们俨然世界巨星的派头。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悲伤啊,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国足进世界杯的概率无限逼近于零!又一次惨败!再后来大家说累了,还是看女足,女足好,提气。铿锵玫瑰。
其实多数人没那么难过,世界杯没中国队也是常态,习惯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伪主队。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喜欢梅西,把阿根廷队当了半个主队。出圈的球星才是真球星,超出职业之外的魅力。我见过两次梅西,对,我还见过马拉多纳和C罗呢,范佩西。可以吹嘘上半辈子。2018年世界杯我和朋友们在酒吧里看阿根廷,输了。朋友们说请我,完了还是我买的单。第二天醒来,双重的悲伤。今年老将梅西又要登场了,最后一届。有点悲壮,我想搜搜阿根廷小组赛的球票多少钱一张,结果官网半小时都没打开。
今年球赛的时间比较友好,和朋友约看球。可朋友们都年纪大了,他们说,不看了,你这个伪球迷。
以前他们都不会这么直接,人年纪大了就变得直接。但我知道他们的言外之意,年纪大了,在酒吧熬不动也熬不起了。不如各自带着啤酒鸭爪瓜子矿泉水,在家里,等孩子睡了,安安静静打开投影再开瓶啤酒,一个人边看边哭,看完发个朋友圈。老将尽力了,无悔了。看完赶紧睡,第二天还要起早送孩子上学。
今年只有六个星期了。每到了年底都是热火朝天冲KPI的时候——但今年忽然觉得轻松起来了,提前过年了,有一个月的年好过呢!我的朋友说,现在足球也安慰不了我了。一转眼他就计划着下周一早上请假,好熬夜看揭幕战。口是心非,口是心非。
2014年,我和梅西都还是年轻人,我去看他的比赛。我飞到圣保罗,住在一家贫穷的小旅馆里,窗户对着走廊。优点是便宜,离地铁口近,附近有家改良过的中餐馆。我坐着地铁去看梅西——盲买的半决赛门票,不贵。但比赛前黑市票价已经暴涨到了人民币八千块。我想把票卖了,把票卖了不仅能挣回机票和旅馆钱,够我逛完整个圣保罗都有剩。我对梅西的爱克服了对金钱的向往,我坐着地铁去体育馆,一群阿根廷球迷把穿着阿根廷队服的我围在中间,又唱又跳,我面带微笑但心惊胆战,生怕地铁崩溃。我听不懂他们唱什么,后来别人告诉我,那首歌叫作《阿根廷就是巴西的爸爸》。搞什么,你们又不是去打巴西。巴西人可真是好脾气。
昨天我又把阿根廷的队服翻出来了。可是,降温了,天太冷了。穿不到了。
世界杯的“中年”
◎马翔宇
天凉了,终于有了入冬迹象。同事给了一份世界杯报道方案,这才恍然意识到,离世界杯开幕真没几天了。
世界杯首次在北半球的冬季举行,也像这天气,有点寒意。如今朋友圈里,大都是疫情、工作、带娃、买菜。偶尔看到世界杯的消息,都来自那些在周末傍晚混迹于郊外球场的大肚腩老伙计。诸神黄昏。业余球场上如此,世界足坛也如此。梅西、C罗、莫德里奇、穆勒、苏亚雷斯,还有没来的狂人伊布和意大利众元老,这一批中年人将在今冬作世界杯舞台的谢幕,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成为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只有你们这些80后老头儿还在朋友圈晒世界杯吧?”其实从2018年开始,世界杯的热度与影响力,在中国就被广泛质疑。广告商热情降低、球迷人数减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喜欢游戏、动漫和娱乐直播;短视频时代,90分钟甚至120分钟以上的足球比赛被认为过于冗长;社交媒体缩短人际距离,让马拉多纳这种“上帝”级偶像变得不可复制。当然,还有足球本身的原因,资本让高水平的球员汇聚欧洲一隅,精彩的俱乐部比赛几乎铺满全年。
世界杯,或者足球运动的发展似乎也已进入“中年”。谈及他们,竟是满满的乡愁。
青春不过几届世界杯,往日旋律响起,历历在目的场景依旧令人热泪盈眶。 1998年,“生命之杯”的拉丁派就是青春期的躁动;2002年,高考也比不上看国足重要;2006年,大学毕业季满满都是齐达内和马特拉齐的印记;2014年,克洛泽圆梦,决赛那晚,给刚出生的女儿换上了一件德国队婴儿球衣。我的重要人生阶梯几乎都在世界杯年。很多热爱足球的人,甚至把世界杯当作人生的年签。
青春实在令人着迷。很难想象,十多岁时,我可以记住两届、三届世界杯所有场次的比分、进球者和精彩画面;校园里,每天可以在球场上奔跑三小时,乐此不疲;每周期盼着《体坛周报》,理想是做一名足球记者。
那些时光,足球等于生活。
当青春已逝,偶尔球场上踢一踢足球,多是为了怀旧和“养生”;熬夜看球这事,早已不是日常;赛场上的名字,越来越陌生。很多朋友说,现在已经不看球了,“看透”了。的确,人到中年,养家糊口,爱情、理想、英雄主义,都可以“看透”,何况足球只是一场场游戏而已。
但世界不是这个样子,人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曾经的美好一直在那。即便是中年,也有做梦的权利。即便深陷惨淡的现实,我们也不应耻于谈论理想主义;即便青春的足球不可追溯,世界杯依然不可代替。
这一个月,任性一些吧,让烦恼和目标滚远,叫上一群老兄弟煮酒论英雄;这一个月,放弃理智,让自己像个孩子,为梅西或者C罗呐喊;这一个月,给孩子讲述世界杯的故事,让他们看到父辈甚至祖辈的青春,让他们爱上足球;这一个月,还可以裹着被子在深夜独守屏幕,沉浸于方寸之地的悲欣交集。
这一个月,世界杯可以成为中年人的精神救赎。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大学室友群里也热闹起来:要凑在一起聚聚吗?世界杯可要开始了!
是啊,当然要聚一聚。我们约定,穿着印有大学球队名字的纪念衫,谈谈那年梅西第一次出场比赛的情景,继而为逝去的马拉多纳干杯,为世界杯和足球干杯,为自己的中年干杯!
用世界杯计年
◎大虫
世界杯又来了,就像他前二十一次来过一样。这次还是没有中国队,就像前二十次没有一样。
我不踢球,也不是球迷,但因为曾经的工作关系接触过足球后,偶尔也会看一场。
2014年巴西世界杯决赛,北京时间7月15日凌晨3点开赛,当时是暑假期间,我让上小学的女儿早早睡觉,然后凌晨2:50把她叫起来看比赛。比赛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但我记得看完比赛外面天色完全亮了,当时我对女儿说了这样的话:现在是你小学四年级的暑假,下次我们一起看决赛时就是你初二的暑假,再下一次就是你高三的暑假,你就知道自己将上哪所大学了。我的口气充满期待,女儿眼里也充满期待,不是期待看决赛,而是期待她的长大。
用世界杯计年,时间也变快了,一步跨出去就是四年,再一步又是四年,短短一生能跨几步?物以稀为贵,正因为跨不了几步,每一步都值得珍惜。
伪球迷总是借世界杯夹带私货。中年借它丈量孩子的成长,青年借它组局朋友的欢聚。
对于已经习惯于把国足定位为调侃对象的中国球迷来说,世界杯既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幸运。说不幸,是因为中国队除了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其他每届预选赛成绩一直很稳定,每次都是铩羽而归。中国球迷最想支持的球队肯定是中国队,但是矜持的国足总是不给机会。说到幸运,那就是中国球迷在失去国足的心理牵绊后,彻底抛弃心理负担,在看台上,在屏幕前,狂得一丈多高,“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什么技术流身体流,什么欧洲派南美派欧洲拉丁派,32支球队都得乖乖等我翻牌子。
不过,如果能支持自己国家的球队,谁又想要这自由呢?转过头大家就又交流起来了。
“听说了吧?下一届美墨加世界杯参赛队伍要扩充到48支了,亚洲区名额增加到8.5个。”
“8.5个名额想让国足出线也不靠谱,最保险的办法还是通过运作让国际足联给南极洲一个名额,然后国足加入南极洲与企鹅队争夺出线权。”
“你敢保证国足就能赢企鹅队?”
“从实力来说不敢保证,但我们可以智取。”
“怎么智取?”
“客场在南极洲用901阵型逼平企鹅队,然后主场安排在三亚,让企鹅一下飞机就热死,中国队直接出线。”
“听起来不错,但是,这还不算完全的智取,客场想逼平企鹅就是力战,目前看来是最难的一点。”
对话者陷入了沉默,各自举起手中的酒杯,沉重的姿势就像每个人都举着一座大力神杯。
被擦亮的世界
◎米肖
活得好累,四季三餐,按部就班,整个人都麻了。忽然,暗夜里擦亮一根世界杯的火柴,第一缕光穿过云层,世界从此明亮。这份单纯的快乐,与小时候过年如出一辙。
可不可以吹嘘一句,我写世界杯专栏那会儿,00后尚未出生?但,不论活到多老,一提足球,我暮气苍苍沉疴已久的心重新恢复了跳动,瞬间年轻,似乎接下来的日子有了无限可能。近日,利用晚餐间隙,一直给娃普及足球知识,角球、任意球、点球,越位反越位……并寄寓厚望,不喜欢足球的人,都是无趣之人。
32强排班表认真看看,琢磨琢磨,几支心爱的球队可以走多远活多久。最喜欢的永远不变:荷兰、意大利、英格兰、阿根廷、西班牙。
塞内加尔又一次打进世界杯。放眼全球,哪个国家依靠小小足球一战成名?多年前的韩日世界杯前夕,谁知道非洲有一个国家叫塞内加尔?他们第一场直接将法国队干趴下,好消息传到国内,民众纷纷走上街头狂欢——有人拿一只大公鸡,将一把刀架于鸡脖处,佯装要宰的样子……曾作为法兰西殖民地的塞内加尔,凭借足球一雪前耻。多年往矣,依稀往梦似曾见。没有什么运动,比足球更伟大的,一场胜利足以令一个国家狂欢而疯癫。
印象里历届世界杯,荷兰队没有哪一次不是哭着回去的,甚至无缘于上届俄罗斯世界杯,当真一次次上演着“希腊悲剧”,但他们永远值得尊重。作为一名拥有三十年高龄的资深球迷,对于荷兰队,简直是锥心迷恋。凡世界赛场上,但凡看见一袭袭橙色球衣,不论是篮球、排球、冰球,好感倍增。这所有的一切,皆仰仗于荷兰足球所赐。范巴斯滕、里杰卡尔德、古力特,作为少年时的偶像,如今的他们廉颇老矣,但在我们心里,确乎神一样的存在。
开赛首场,重新出征的老帅范加尔带领荷兰队迎战塞内加尔,令人百味杂陈——希望他们走得远些。足球如人生,未知的意外层出不穷,谁也说不清最后的走向,这也是足球的魅力所在。
第一赛程一般都是血洗,强队摧枯拉朽逐一把弱队吞噬,但,每一届都有意外。威尔士、瑞士、比利时、加纳、突尼斯等不可小觑,谁说他们中没有白天鹅?面对四年一次的盛宴,我们傻子一样痴痴恋恋,狂喜与失落交织,与心爱球队同悲喜共进退。
这么多年足球看下来,殊为感慨时光的残酷,曾经绿茵场上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历经一届届世界杯的淘洗,到如今幡然白发。有些早已当上父亲,孩子也开始代表国家队上场了……时光如浪,一浪一浪,后浪逐前浪。叱咤风云的马拉多纳已然不再,曾经属于他的世界杯远遁如黑白片,还有贝肯鲍尔、齐达内、亨利、特雷泽盖他们,如今怕都老得认不识了吧。
踢球的,看球的,一茬茬,草青草黄,一颗心始终跳动着,被四年一次的频率点燃。生命因足球而额外地充满意义。
★球迷们说★
孙超: 我想安静看场球
从小学开始踢球,但是真正看球是从1998年开始(考上大学了,才有时间看)。印象最深的是2002年那年世界杯,中国队首次、唯一一次出线。正好大学毕业季,满操场踢球的都是穿中国队队服的同学,原先从来没有过!我们自己也买了一套队服,这是青春最美好的记忆了!
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看球越来越没时间了,能看看集锦就不错了。卡塔尔世界杯唯一的希望,就是赛期能遇到机会,安安心心、踏踏实实不被打扰地看一场球就行了,不奢求场次、对阵!
陈兆龙:大热必“死”,走着瞧
关于世界杯最早的记忆,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那时中国队出线了,举国欢腾,米卢那句经典的“态度决定一切”,至今记忆犹新。
2006年,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去德国采访世界杯,这也是距离世界杯最近的一次,写了很多稿子,发了很多照片,但在忙忙碌碌间,却并没有真正看好一场比赛。后来,世界杯期间编辑了无数特刊版面,这两天重温以前的旧报纸,旧版面,赞叹不已,原来我们曾经这么有才,哈哈。关于卡塔尔世界杯,这是第一次在冬天看球,肯定有很多不一样的,关于冠军,很期待梅西能圆梦,但“大热必死”这句话,又让人望而生畏,走着瞧吧……
汤浩:巨星谢幕战令人期待
我从1998年法国世界杯开始看球。那时候还不是非常懂球,只知道几个非常著名的球星,比如贝贝托,罗马里奥等。印象最深的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因为有中国队参加,中国队的第一场比赛好像是下午2点多开始的,全校居然放假统一观看比赛!虽然本届比赛中国队未进一球,排名垫底,但是本届杯赛还是我儿时印象最深的一届,毕竟不知道多少年以后才能再次见到中国队的身影!此次卡塔尔世界杯,是多位巨星的谢幕战,希望他们能如愿以偿,在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完美谢幕。
采访:杨菁菁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