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刘树勇有一幅画,一片紫色花海中,身着长衫的男子坐在圆桌前,桌上一书、一茶。画上题诗:此生只向花低头。
东坡爱花,他最爱海棠。自贬黄州后,他成了海棠花痴。在《记游定慧院》中写: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在野外,苏轼站在小山坡边,放眼望去,荆棘丛中,独见一抹嫣红。他抬头望望远山白云。独自一人穿越杂草林,站在海棠花边,弯腰,低头,好半天,才抬起头来,转身,天高云淡,唯有海棠依旧。每年海棠花开,他都携酒邀客于花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在《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中,他这样写海棠。朝堂上不肯低头的他,却深深被花陶醉,忘了荣辱得失。即使是在“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窘迫现实面前,他仍对海棠念念不忘: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是苏轼在黄州最后一年里写的。站在东边坡地上,挥舞锄头,带着一家人除草,看起来是一个纯粹的农夫。而他心里却有一朵花,越开越艳,“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他享受到“自然界之无穷藏也”。
寒冬,踱步野外。于田埂一角落,忽见一朵小小野花,淡红花蕊,洁白花瓣。不知什么花。我蹲下去,闻闻,有一丝颤抖着的花香。
去苏州时,在村边,见一妇女,蹲在孩子身边。那孩子很小,一直哭着,母亲哄着孩子。母亲有些急了,眼泪也出来了。她一直低头看着孩子。那女子当年也是昂头嫁过来的。好长时间,那母亲慢慢张开手,把孩子抱起来,孩子在母亲怀里睡着了,有笑意。
我小时候,挨了打,哭得伤心,姐姐和大哥哥们在场子里玩耍,没人哄我,我一个人摸着木门门框,歪在那里睡着了,后来母亲过来,蹲下来,看了看我,把我抱在怀里。
我住在苏北一个村里,邻居老妇人,种了好多菜,总是送一些过来。我去她家里时,见到她蹲在菜园里,菜园篱笆边有一些花,老妇人念念叨叨,面带微笑。见我来了,她慢慢站起,转身,拿凳子,放花下,让我坐在花下。那些花特别漂亮,我每次去都要低头闻闻。
后来,才知,她丈夫因病去世,唯一一个儿子,也在意外中去世。她告诉我,她也想到过死,可有一次在梦里,梦见儿子,儿子告诉她:妈妈,你是我心中的一朵花。就因了这一句,她觉得活下来,有意义。
二十一岁春风得意的刘禹锡,却一直不肯低头,贬谪多年。他低头看花,抬头写诗,因两首桃花诗,得罪权贵。二十多年里,他一直漂泊无定,却看到了阳光里的花朵。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不就是开在天地间的一朵花吗?
(游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