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在海外“落地开花”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09-25 07:27:15

9月5日上午,安徽谓博中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加工生产车间内,经过分拣、净制、切制、炮炙等程序后,技术工人正在将中药饮片进行封口、包装。

几个小时后,这批药材将装车发往海外,飘洋过海之后,销往日本、韩国、加拿大、俄罗斯等三十余个国家。

2010年7月,留学归国后的80后小伙王鹏进入安徽谓博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从事财务、采购、销售等工作,后来成为公司总经理。

2018年,王鹏带着四百余种中药饮片样品去越南参加传统中药展会,自此,安徽谓博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饮片开始了“跨国之旅”。

中药加速“出海”

王鹏是土生土长的亳州当地人,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的父亲靠着从事中药材生意撑起了家中的一片天。

在他的记忆里,儿时,家中堆满了药材,每日,他伴着药香入睡再醒来。在耳濡目染中,王鹏也对中药材有了不一般的感情。

10年沿着父亲的足迹进入公司后,王鹏主动请缨,选择了中药材采购岗位,因为他深知要想做好中药材生意,熟知中药材是最重要的。他一头扎进了亳州市各大中药材交易市场内,每日跟着公司里资深的采购师傅从头学习。“一开始我对中药材只是一知半解,后来跟着师傅们去药行里采购,去药材种植地实地考察,下班后再对照着药典等中药材书籍深入学习。”王鹏说。就这样,经过4年“理论+实践”的学习,王鹏从一个中药材行业的“门外汉”,成为如今通晓大部分药材,能轻易辨别中药材真伪的“行家”。

2018年,由于国内中药材销售市场基本趋于饱和,公司业绩没有大幅上升的空间,回想起自己留学时看病的经历,王鹏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我读书时如果生病了也会去当地的中医诊所,国外的中医也会使用中药材。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希望能把中医药推向世界。”有了想法,王鹏立刻行动起来。他先研究了中药饮片出口的相关规定,补全公司出口资质,再联系留学时各国留学生好友,寻找海外机遇。

2018年,在越南留学生朋友的牵线搭桥下,他带着四百余种中药饮片样品到当地参展,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展会开始没多久,他就成交了第一笔海外生意。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单成交额四万多人民币,对方是越南当地的一家企业,采购了党参、白芍等七八种中药饮片。虽然量不大,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摸清各国进口标准后,随着时间的积累,他向海外销售的中药饮片从最开始的七八种,到如今的五百多个品种,从最开始的不足百万美元的年成交额,到如今的1200万美元年成交额,在王鹏看来,中药“出海”,大有可为。

亳州中药材出口同比增长3.8%

近年来,伴随“一带一路”倡议政策持续落地,中国积极推进与各国医疗战略和技术标准之间的连通,国际间交流合作不断增加,中药进出口贸易增速明显。

据亳州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4月,亳州市中药材出口1.9亿元,同比增长3.8%,占安徽省中药材出口总值的85.8%,其中对“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出口中药材4550.9万元,韩国、越南等是主要出口市场。

“我们的海外客户主要也集中在‘一带一路’伙伴国家,东南亚居多,现在基本每周都有数十种中药饮片发往当地。”王鹏告诉记者,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0多年前便已沿着古丝绸之路在沿线国家交流推广,落地生根。如今,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交流合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为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健康福祉。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当前,中医药已传播至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地区和机制合作的重要领域,为世界各国民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和《四部医典》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如今,中医药以其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博大哲学智慧、独特诊疗体系、健康养生理念、内在经济潜力受到越来越多“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欢迎和认可。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