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安徽淮南,沿途稻田连片,稻穗颗粒饱满,又是一个丰收季。9月26日,全国首个农业生产大托管产业服务平台在淮南上线。这意味着,老百姓有了自己的农田管理“数字管家”。
“农业托管看安徽,安徽托管看淮南。”近年来,淮南市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再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土地“委托”给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生产经营,同时协调生产要素、社会化服务“跟进”,引入保险“托底”,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托管”改革提质,9月26日,淮南市引入蚂蚁链技术,打造全国农业生产大托管产业服务平台,由“农管家”运营。该平台核心功能特色之一是把传统的线下签合同工作搬到了区块链上。
“在此之前,一份土地委托合同需要村集体、种植大户、农管家三方同时齐聚现场,打印、盖章、按手印,费时又费力。有了平台,签约耗时从过去的半天缩短至30分钟内。不仅方便群众,还简化了村集体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淮南市高新区三和镇横塘村书记黄梅介绍。
同时,平台集聚资源,为合作社及托管大户提供农资集采、贷款保险、农服撮合、农技培训、烘干仓储、订单现货等一站式服务。此外,平台基于农业产业真实的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技术,构建农业大托管一张图、土壤肥力一张图、土地经营档案一张图,提供科学决策和信息化指导,助推政府服务效率提升。
2022年,淮南市共有635个村、两季183万亩耕地实施全程“大托管”,“大托管”带动托管村村集体增收9015.7万元、村均增收20.3万元,实现农民增收1.82亿元、亩均增收289.4元、户均增收2600元。
该平台试运行期间,已经吸引20万家农户、超600个村集体,近2000个经营主体入驻。淮南市委书记任泽锋表示:“数字化是深化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的关键举措,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大托管’的服务能力。”(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