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刺离主动脉仅2毫米,8岁娃吞下窗帘挂钩……合肥儿科医生变“拆弹”专家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8-06 15:31:59

“医生,快救救孩子!”日前的一个深夜,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安徽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接连传来家长带着的呼喊。两个小男孩,一个捂着胸口蜷缩成虾米状,一个捂着喉咙不停干呕,他们遭遇的是儿童常见的“致命危机”——食管异物!

“我就吃了口鱼,突然感觉有东西卡住了,像有把刀子在胸口来回割。”13岁少年孙泉(化名)痛苦地佝偻着背,只有这个姿势能稍微缓解疼痛。

CT结果让医生倒吸一口凉气:一根鱼刺像架桥般横在食管中段,两端深深扎进食管壁,最危险的是鱼刺尾端距离胸主动脉仅有2毫米!该院儿童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马鹏飞介绍:“就像在血管旁边插了根针,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

胃镜室内,医生小心翼翼,当镜头推进到食管26厘米处,那根“肇事”鱼刺赫然在目。第一次尝试用异物钳拽取失败,第二次用组织剪剪切未果。“不能硬来!”马鹏飞当机立断,改用“推拉战术”:先将鱼刺往安全方向轻推,露出尾端后迅速钳住,像拆弹专家般缓缓抽出。当鱼刺完整取出的那一刻,监护仪上平稳的心电图让所有人长舒一口气。

就在同一天夜里,相隔不到6小时,8岁的小杨(化名)也被紧急送来。小杨睡前把窗帘挂钩含在嘴里玩,一个吞咽动作后,金属挂钩竟滑进了食管。

 X光片上,挂钩像个月牙形“暗器”卡在食管下端,尖锐的钩尖已经刺破黏膜。“取这样的异物就像在隧道里倒车。”马鹏飞解释道,“既要避开两侧‘墙壁’,又要注意钩尖朝向。”

最紧张的是通过食管入口时。医护人员屏住呼吸,看着胃镜画面中挂钩缓缓移动。当挂钩终于通过最狭窄处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让孩子吞饭团、喝醋,这反而会加重损伤。”马鹏飞特别提醒。据其介绍,儿童食管异物除了常见的鱼刺、硬币,还有纽扣电池、发卡、甚至玩具零件。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汪漪 实习生 王焱丽 通讯员 朱大为 李品新)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