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从巢湖湿地到十五里河,碧波荡漾,游人如织,这里是萌动的春天,更是人和环境和谐的天堂。
大湖治理,久久为功。近年来,包河区义城街道牢记嘱托,党建领航,在环湖环境治理上统筹推进、励精图治,托起了巢湖的碧水蓝天。
党员冲锋 夕阳余晖护巢湖
义城街道辖区内有十五里河、塘西河和南淝河三条河流,早在以前,这里一直面临夏季蓝藻爆发、水环境治理困难等生态困境。2007年4月中旬,义城街道向全体居民发布了招募义务打捞员的号召,正式筹建义务打捞队,负责打捞塘西河、十五里河里及巢湖水面的漂浮物、垃圾。
已经退休在家的姜清泉 看到了“义务打捞队”的启事后,这位老党员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他第一个站出来报名参加。每天撑着小船就活动在巢湖水面,谁也没想到,短短的40多天,他们清理出河道内的垃圾200多吨,塘西河、十五里河的水面为之一变。
姜清泉开了一个好头,之后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报名参加,其中不乏一些退休老人,16年过去了,如今义务打捞队已经有40名成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他们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驾船活跃在塘西河、十五里河和巢湖上,和水中的垃圾、水草宣战。“夕阳红义务打捞队”摇身一变成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成了巢湖的一支专业“清洁队”。
这些年来,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累计打捞水草、垃圾超过5000吨,为义城35公里的河湖岸线筑起环境保护的铜墙铁壁。2021年3月,夕阳红志愿服务队荣获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铁腕治理,鱼翔浅底三大河
义城街道地处十五里河、塘西河、南淝河下游,拥有31平方公里的巢湖水域,河湖岸线35公里,坐拥湖光山色,环境治理是义城街道的永恒主题。
近年来,合肥市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抓好巢湖流域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实施南淝河下游河道整治、巢湖岸线治理,创新实施“一公里生态岗”,启动渔业转型升级工作,开展巢湖流域禁捕退捕工作,作为河道下游的义城街道,河道治理工作一直放在重要位置。
十年来,街道完成渔民上岸工作,收缴有证渔船401艘,“三无”船舶413艘,让水域环境稳步提高,十五里河前杨桥段、南淝河施口段国考断面先后达标,巢湖沿岸连续两年“无异味”。河口生态湿地建设,发挥出了入湖河水水质的“稳定器”和“缓冲器”,对于保护巢湖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包河区创新思路,率先在合肥市实行“巢湖生态一公里责任岗”,治河几乎成了“全区总动员”的工作。社区级河长每天“走河”,街道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走河”,区级河长不定期“走河”。“铁腕治理”之下,如今十五里河、塘西河、南淝河的水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阳春三月,这里的河岸风光吸引了无数的市民前往,春风吹拂的岸边,波光粼粼的河水,成了游客、网红的重要打卡地。
湿地保护,碧水蓝天新家园
2017年6月4日,合肥市重点生态区域推行林长制启动仪式在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举行,义城街道统筹推进水、林、湖、草一体化综合治理。
占地5728.1亩的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由退耕还林的人工林经过生态修复而建成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辖区环巢湖大道两侧先后建成600亩绿色长廊,7600亩的湖滨湿地公园及广场游园“如约而至”。至2022年7月,环巢湖十大湿地正式全面建成,100平方公里的湿地像一串串美丽的翡翠项链,环湖的生态功能得到大幅提升。
巢湖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562种,2021年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已达303种,2022年有记录的达到359种。今年新发现环巢湖历史上无记录的鸟类13种,有西方秧鸡、棕头鸥、亚洲短趾百灵、长嘴鹬、白鹈鹕、白颊噪鹛、红尾水鸲、鳞头树莺、小蝗莺、巨嘴柳莺、鸳鸯、仙八色鸫和白喉林鹟。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考察时,对巢湖治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不忘初心,牢记嘱托。义城街道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建设美丽河湖为抓手,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构建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生态环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许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