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雨水,格外充足。
入春后,雨缠缠绵绵,隔三差五,没停利落过。梅雨季,被拉得格外漫长。好不容易,到了这几天,雨水少了,空气中隐隐有了干燥酷烈的味道。似乎有什么,在隐隐地转变,一切变得有点不同了。
春去,夏至。
这样的初夏,还留着春天的影子。这影子,就是青苔。青苔的步履,与春天格外一致。三月,春至,青苔露绿头;四月,春浓,青苔绿满河;五月,春薄夏至,青苔渐少。等到了酷夏,烈阳下,喜温暖潮湿的青苔已不复往日盛况。
这样的时节,不冷不热,雨水不断,青苔繁盛。黛瓦间,砖缝里,墙头上,都有青苔撑出的绿意。最后,连门前的水泥地,都被青苔占据。暮春初夏的时光里,因绵长的梅雨季,春光融融的景象在青苔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温润。
青苔的生命力,极为顽强。稍不留神,便能十连百,百连千,蔚然成势。旧时的农家,但见梅雨季绵长的年份,总不免望青苔而兴叹。青苔一旦连成势,去之不易。河里,水里,全被青苔覆盖。于是,养殖户们不免为生计发愁。而今,科技发达,自然无需再为此烦恼。于是,静了下来,往往能从青苔中,领略到另一种风景。
这种风景,可以生在舌底。
如今的青苔,似乎很难再像往年,默默躲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静待季节轮换。因为从入春到入夏,采青苔的人一拨接一拨。采来的青苔,用鹅卵石锤击,洗去泥沙,再晒干。之后,便能入馔。
要么直接油炸,吃油腻之物时,搭配上一点油炸的青苔,怎么吃都不肥腻。要么慢烤,在青苔上抹层猪油,文火慢烤,烤脆后,揉碎裹在饭团上,也是绝配。也可以清蒸,直接将新鲜的青苔放在碗底,加入食材和调料,蒸熟后,清香扑鼻。
这种风景,也可以长在眼里。
如今的青苔,已是造风景不可或缺之物。造景观,少不了三大要素,山、石还有水。山覆青苔,方显沧桑;石上生苔,才得逼真;水伴苔生,才有灵气。哪怕是人造的风景,都得有青苔衬托,方显得春色盎然。
有青苔的初夏,酷热未至,春意依存,别有一番风情。
(郭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