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合肥市丙肝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培训班在合肥市公共卫生管理中心举办,这也标志着该市丙型肝炎的治疗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据介绍,根据相关方案,丙肝的治疗管理将实行“定点医疗服务模式”。
丙型肝炎作为危害公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是我国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健康中国2030”也提出相同口号。国家、省、市先后下发《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按照方案的要求,丙肝的治疗管理将实行“定点医疗服务模式”。
据介绍,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疗效监测和安全性监测,在治疗开始时、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或24周进行丙肝(HCV)核酸检测及相关检查,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由定点医院专业的医生护士系统负责每一个丙肝患者的治疗、随访,全过程所有环节无缝衔接,一人一案,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可确保治疗效果。
“定点医疗服务模式”是指,各县(市)区、开发区至少设置1家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负责本辖区内丙肝病例的治疗、随访、管理等环节。
合肥市共设立14家丙肝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包括肥东县人民医院、肥西县人民医院、长丰县人民医院、庐江县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市传染病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
据介绍,在非定点医院确诊了丙肝,医院会开具转介单,拿着转介单即可去定点医院。
此外,2004年以后曾感染过丙肝,但没有接受过规范的治疗,或者不清楚是否治愈的人,可以与所在辖区的疾控中心联系。工作人员通过疾病系统核实之后,会安排开展一次免费的丙肝(HCV)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作出相应处理。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