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创新馆为科技成果转化“牵线搭桥”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06-07 05:42:49

黄豆粒大小的微显示屏,通体透亮的环绕屏手机,VR视觉反馈仿人随动机器人,微型心脏导管泵,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号模型……日前,“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综合性场馆——安徽创新馆,展馆内的各类科技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安徽创新馆位于巢湖之滨,全馆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由三栋独立的场馆组成,其中,1号馆着重体现展示窗口功能,征集展示创新成果;2号馆着重体现成果交易转化功能,入驻知识产权运营、技术交易、金融服务、成果评价等科技服务机构40余家;3号馆着重体现对接服务功能,设有全球路演中心等会场5个。

记者了解到,该馆征集展示了近1900件安徽创新成果,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活动330余场,发布科技成果3000多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金额近800亿元,培养各级技术经纪人1400余人,孵化科技型企业30余家,与国内外140多家高校院所、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这里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窗口”,也是一座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市场”。

2020年9月,依托安徽创新馆,安徽成立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旨在打造联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国内一流的科技大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就地交易、就地应用。

2022年12月底,安徽省科技厅出台《关于加快  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皖科区〔2022〕13号),明确支持安徽创新馆发挥“总枢纽、主节点”作用,统筹省市县三级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 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

“我们坚持资源‘引进来’、机构‘走出去’,发挥安徽科技大市场平台综合优势,全面增强创新资源集聚配置、辐射带动能力。”安徽科技大市场公司董事长王倩告诉记者,如今,安徽科技大市场正在探索“前店+后坊”的发展模式,紧密对接创新链与产业链,推动科技大市场向交易后环节延伸,促进科技成果加快产业化,打造产业孵化的大基地。同时,把技术转移人才作为成果转化的“关键人物”,建立以技术经纪人为主体的成果征集、需求挖掘、交易转化机制,打造一流的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截至目前,安徽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芜湖、蚌埠、六安、淮北等分市场10个,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科技服务机构近40家,启动运营技术经理人事务所4个,组建安徽省创新药物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安徽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加速孵化中心,首批41家企业入孵培养,合作建设首个成果产业化基地“云谷创新园”,逐步建立“科技大市场(技术产权交易所)+科技服务机构+技术经纪人+成果产业化基地”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