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早晚都听到“哒哒哒哒”的声音,有时夜里也能听见,像一匹疾驰的马从梦境穿过。往年也常听到这样的声响,起初以为是邻居的孩子在捣腾玩具枪。再听,又觉得像老电影里的电报声。
“哒哒”声没完没了,让人心里发慌。忍不住爬起床,走到窗边,外面乌漆墨黑,声响仍在持续,在寂静中越发响亮,颇有弹性地抖动着。
声音是从树上传来的。是啄木鸟弄出的动静吗?这样高频率快节奏的声响,只有啄木鸟天生拥有的技能可以做到。想到可能是鸟发出的声音,就不再觉得刺耳了,人也宁静下来。只要是自然界的声音,无论多么古怪我都能接受,没有心理上的拒斥感。
后来看一部鸟类记录片,啄木鸟敲击树木的声音是“笃笃笃”,敲一会,停下来,过会再敲,与我听见的声音还是不同。
究竟是什么鸟发出这样的声响?乌鸫。对,准是乌鸫搞得名堂。乌鸫热衷模仿,也许它原本想模仿啄木鸟的敲击声,把敲击声模仿成了玩具枪的扫射。这么一想就通了,再听到“哒哒哒哒”的声响,就不纠缠于“究竟是什么声音”的疑问上。
但我还是错了,乌鸫确实模仿过这种声音,只不过它的模仿对象并非啄木鸟,而是另一种鸟——只在夜间活动的普通夜鹰。
我是怎么明白真相的呢?凌晨,像往常那样被鸟鸣声叫醒。在鸟鸣声之外,是雨声,每个早晨醒来,都是鸟声伴着雨声。第一声叫醒我的鸟鸣是“哒哒哒哒”,响了一阵子,乌鸫那不负它“百舌鸟”之称的嗓子拉开了,兴致完全不受雨天的影响,模仿起左邻右舍的腔调,煞有介事地哼着小调。
等等,怎么回事,这“哒哒哒哒”的声音还在,时远时近,如同和声,伴随着乌鸫的鸣唱。难道有两只乌鸫一唱一和,不对,当这两种声音同步响起,就能听出音色的差别,是两种不同的鸟发出的声音。
消失了的疑问又涌过来:究竟是什么鸟发出这样的声响?
手机就在床边,拿过来,在浏览器里打上一行字:什么鸟在清晨和夜晚发出哒哒的鸣叫声。
这个办法既便利又笨拙,因为不能看到什么答案就信什么,要像破案那样,寻找蛛丝马迹,一条一条验证,多方核实,再加上自己的判断,最后得出结果,而这结果也不一定准确,还得在日后的观察里加以确认。
搜索之后发现,与我发出同样疑问的居然有很多。在相似的问题下面,有人给出了答案,说这是普通夜鹰,也叫夜燕,夜行性的鸟,“入夜后开始活跃,像机关枪扫射似的叫个不停。”看描述和我听见的极为相似。接下来就是听音辨识了,在浏览器里打上“普通夜鹰的叫声”,跳出几个视频,逐一点开,果然和我听见的如出一辙。
以人对鸟的惯性审美来看,普通夜鹰的形象实在说不上悦目:短足,阔嘴,嘴角还长了细刺样的胡须,半眯着眼,像是身披蓑衣于河边垂钓的老翁。
普通夜鹰的生活习性和猫头鹰接近,白天懒洋洋,万事不上心,到天黑就来精神了,开始它谜一样的夜生活。
夜鹰的捕食是在飞行中完成的,它的大嘴此时发挥了作用,簸箕样张着,空中的夜蛾和蚊虫躲避不及,呼呼进了它的嘴巴。
对了,普通夜鹰还有个外号叫蚊母鸟,因它出现的时候蚊虫也出现了,开始骚扰人类的生活。古人以为那些蚊虫是夜鹰的大嘴里吐出,这可真是冤枉了它,明明夜鹰的大嘴是用来吞吃蚊虫,裹了自己的腹,也替人类消灭了害虫。与其说它是蚊母鸟,不如说它是灭蚊鸟。
我没见过普通夜鹰。以我这眼神,就算白天在林子里碰到,也会把它当做凸起的树结疤。它有很逼真的伪装色,身上的羽毛与树皮浑然一体,再加上纹丝不动的闭目打坐功,使得它即使在人跟前,也形同于无。
在我生活的周围,还有多少鸟是不曾看见和认识的?希望还有很多,希望每天走在路上,即使是一条再熟悉不过的路,也仍然可以有新鲜的、陌生的遇见,让这些遇见成为生活里的光亮。平淡无奇的日常,因为这样的光亮,也就有了瞬间离开地面,与鸟一起飞翔的片刻。(项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