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贫困老人,传递青年志愿之心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23-07-13 10:19:2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探访关爱服务是养老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同时,聚焦特殊贫困群体老年人,是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关注对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关于养老服务建设体系发展决策,践行青年人志愿服务精神,6月10日,安徽财经大学“非凡青年”实践团队走入了合肥市肥西县,深入志愿建设社区——肥光社区开展走访看望贫困老人活动,让贫困老人真切感受到青年人的关爱、真情与温暖。

6月10日上午,团队成员抵达肥西县肥光社区,与社区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主任联系后前往贫困老人居住地包公酒厂宿舍区进行志愿走访帮扶。到达目的地后,社区帮扶老年人的志愿者团队已经抵达,团队成员与社区志愿者进行简短交流对接后,对当地的贫困老人帮扶情况具有了初步了解。根据志愿者介绍:“对于社区帮扶贫困老人的标准,首先是家庭情况了解,看老人是不是独居老人或者孤寡老人;其次是老人的年龄一般都是在75周岁以上;但是并不是一味按照这个标准,面对特别困难的老人,这些条件都可以进行适当放宽。”在合理有序的规矩下,又能看出肥光社区对于贫困老年人的关爱与真情。

同时团队成员在与社区志愿者的交流中了解到,“对于贫困老人的筛选和确定,首先是各个片区的楼长进行上户排查,排查得到初步结果之后上报到社区,然后社区再与我们联系,由我们进行上户审查进行最终贫困老人的登记确认。”流程化具体化的帮扶安排让肥光小区的每位贫困老人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精准上户排查不忽略每一位贫困老人,也彰显了肥光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成功。

帮扶老人志愿者负责人为团队成员介绍流程

团队跟随社区志愿者队伍进行了三位贫困老人的志愿帮扶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志愿者对每一位贫困老人的状况进行介绍。第一位老人年过七旬,儿子女儿去世仅剩孙子,居住房间大概为五十平大小的的宿舍楼里,其中家具大部份是捐赠所得。第二位老人年过八旬无儿无女(去世),由于是租房且外地没有本地政策保护(限制户籍)家徒四壁,只有一个小蒸锅做饭。第三位老人年过八旬有一个儿子(脑部残疾),同样因为户籍导致没有保护,以捡破烂为生。

团队成员在进行走访之前与社区志愿者交流过程中事先对这些贫困老人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因此购买了一些水果带给这些老人,在将水果送给这些老人时她们都止不住地向团队成员道谢。同时根据社区志愿者介绍,他们对于这些贫困老人的帮扶按照表格排班,分时间班次安排志愿者。并且对于帮扶队员的每次帮扶,都会有签到表格进行记录,记录帮扶队员的志愿时间与次数,确保了每一位帮扶队员的行动落到实处。

社区志愿者还介绍到在帮扶过程中,是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帮助。“比如有的人是需要我们去陪他聊天,因为那些老人一个人住然后年纪又大,所以就是每个星期定期会有人去陪他聊天,然后帮他们把家务做一做;还有的就是有可能有些老人是植物人躺在家,有的时候他无法翻身,就会打个电话给帮扶队员,帮扶队员就上户去帮他翻身,然后做饭给他吃等等。”社区志愿者在讲到这些的时候,眼神里闪烁着开心与满足,因为她们的行动真真切切地帮助到了这些贫困老人,为她们解决了温饱与基本生存的问题。

志愿者离开后老人久久站定送别的背影

在这次帮扶过程中,团队成员观察到社区的帮扶团队中有年长的志愿者,也有正处于中年的志愿者,还有青年志愿者。年龄层级的迭代展现了社区志愿者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传承。根据其中一名中年志愿者的叙述:“我就是一个接班人,之前我是跟着队长来做帮扶老人的志愿工作,现在我也慢慢成长了,可以跟他们一样带领新一代志愿者做这些志愿行动,我的内心真的很开心。”社区志愿者的队伍氛围也十分融洽轻松,每一位帮扶队员都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在帮扶过程中井然有序。

“非凡青年”队的团队成员在与肥光社区志愿者的共同帮扶行动中,也深受他们的影响,在面对贫困老人的真实状况的冲击下,其中有的团队成员不仅潸然泪下。老人也深深感知到团队成员的真情,在帮扶的时候紧紧握住团队成员的手,露出开心的笑颜。

实践团队成员与帮扶老人聊天

青年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志愿服务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精神是青年人与社会基层接壤的重要精神。脚踏寸寸坚实土地,心怀拳拳报国之心,青年志愿者要践行志愿精神,从知识的象牙塔中走向县域,走向基层,把汗水挥洒在基层,县域也会张开怀抱迎接青年人,实现县域与青年的双向奔赴。(通讯员 曹丽涛)

[广告]免责声明:本文为宣传商业资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亦不代表本网站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或投资行为参考,本网站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