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4名高一学子被录取到中科大“少年班”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3-07-17 00:21:16

 每年7月,是中科大“少年班”的复试时节。

7月15日,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少年班录取名单公示》,共有45名学子入围。记者获悉,此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级少年班录取新生中,来自合肥市第一中学的崔亮爽、解亿凡、栾峻岩、徐铭凯4名同学顺利进入,敲开中科大“大门”。他们有什么过人之处,记者进行了采访。

交叉融合,各学科“连起来”学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拘束,没有顾虑。”来自合肥市第一中学杨振宁班的崔亮爽和解亿凡回忆起刚刚度过的高一年级,对自由、包容、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依然记忆深刻。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逐渐找到了对数学、物理学科的强烈兴趣。老师评价两位同学“非常谦虚,善于钻研,总能很快抓住事物的核心,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很强”。而栾峻岩和他们一样,思维敏捷,在多个竞赛中斩获奖项,展露出数学、物理方面的天赋。

“物理方面的热学,有很大一部分和化学紧密关联,我更倾向于各个学科交叉学习,可以有助于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发散看问题的角度。”解亿凡表示,自己在初中就已经把高中的知识基本学完,而进入高中阶段后,更侧重于“吃透”知识点,对每个学科之间的融合贯通。“相比较死记硬背一个化学公式,对我来说更有效的方法是掌握每个元素的性质,在解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推导出它的反应物和产物。”

“社会越来越欢迎文理兼备的人才,作为理科生,你有没有什么独特的文科学习方法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栾峻岩大方分享他的“独门秘诀”:文科学习需要借助一点“想象力”,例如在诵读《琵琶行》这样的长古文时,可以在脑海里想象一幅秋夜江边月色的场景,然后在空白的纸张上画出简单的内容,通过画面与文字的结合来帮助记忆。

享受“烧脑”过程,会学也“会玩”

痴迷于数学的栾峻岩,还是个敢尝试、敢挑战的小伙。“在理科学习中,做题是不可缺少的。碰到棘手的难题,我不会立刻去看解答,我比较享受‘烧脑’的过程,至少应该尝试用各种解题思路去验证,哪怕结果是错的,也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道题。”

不仅在数学、物理方面展现出过人的潜质,几位少年还是“全能型选手”,“建模、信息技术、体育运动也是我们感兴趣的点,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做好时间管理很重要,还有很多新事物等着我们挖掘。”崔亮爽告诉记者,自己平时爱看科幻小说,暑假也有了更多时间去看喜欢的科学杂志,了解前沿的科学理论和新发现。

读研?读博?成为科研工作者?谈到未来,刚读完高一、浑身朝气蓬勃的他们,没有给自己设限,无数种可能等待着他们去创造。“假如以后我从事科研事业的话,我挺乐意能够承担大量计算的工作,这是我擅长的,也能给我带来成就感。”

爱动脑、爱讨论、爱探索是是他们的共同点。进入少年班,绝不是偶然。勇闯初试、高考、复试等多关,几位少年的脸上更带着一份喜悦中的“淡定”。他们告诉记者,“少年班”学生的专业志愿,是在入学一年后再选的。这就意味着,少年们有一年的时间先接受数理化基础课程,打好基础,并充分掌握各专业到底学什么、自己到底真正热爱什么。

16岁的夏天,当他们的大多数同窗在为接下来的高二学习做准备的时候,四位准“少年班”同学开始了自己不一样的期待。“开学报到后就会有一场考试等着我们,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实力都很强,有一句话叫‘比你厉害的人比你还努力’。”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进入“少年班”后,将继续加强自己的学习本领,希望未来可以从事科学研究,沿着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断深造。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