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文物局7月14日发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显示,全国共1658通(方)碑刻、摩崖石刻入选《名录》,其中琅琊山景区的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碑刻、李幼卿摩崖题刻、辛弃疾摩崖题刻等3通石刻(碑刻)名列其中。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名录全面展现了我国古代碑刻刻成年代、类型形制和分布区域情况,记录了我国古代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例证。相关文物还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字、书法、文学的演变,反映古代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记录了中华文明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
辛弃疾摩崖题刻(宋)
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碑,为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所书,其内容是欧阳修在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所写的《醉翁亭记》。此碑现存于琅琊山景区醉翁亭旁的宋宝斋内,欧阳修的散文、苏轼的书法并称为宋代艺术瑰宝,是关于北宋庆历新政、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珍贵文物。
李幼卿摩崖题刻,为李幼卿任滁州刺史期间(唐大历年间)所刻,其内容主要为李幼卿为琅琊寺僧人道摽、道揖两位禅师所写的诗,表达了对两位禅师赞美。这方摩崖题刻是琅琊寺摩崖石刻及碑刻中现存最古老的摩崖石刻之一,是琅琊寺初创时期的作品,从其景物描写可见唐代琅琊山和琅琊寺的秀美景色。
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碑局部照片(宋)
辛弃疾摩崖题刻,为辛弃疾乾道癸巳(乾道九年,1173年)冬天雪后,和燕世良、陈驰弼等友人游玩琅琊山后所留。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乾道八年(1172年)以宦教郎出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年)调任江东安抚参议官,在滁州任职时间虽只有两年,但他收集流亡、组织生产、复兴市场、训练士卒,对滁州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慷慨悲壮,笔力雄厚的佳作。据张祥林主编、王浩远所著的滁州地情人文丛书《琅琊山石刻》记载:辛弃疾题刻,目前所知仅此一方。该题刻被收入中华书局《辛弃疾资料汇编》之中。
李幼卿摩崖题刻(唐)
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滁州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2022年9月,琅琊山管委会根据国家文物局通知要求,对照评选价值标准要求,从现有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名录中,认真遴选和组织申报了符合条件的石刻碑刻。3通石刻(碑刻)入选国家文物局评选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是对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的重要肯定。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