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环卫清运工郑隆已经早早地开始一天的工作。穿戴好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具等防护用品,对作业车辆进行彻底消毒……完成出车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后,郑隆和他搭班的组员驾驶着吸污车缓缓驶出,开始了一天的清掏工作。
作为清运班组最年轻的同志,88年出生的郑隆从事疏通清运工作已近四年时间,站在臭气熏天的粪水里,一勺勺舀、一担担挑、一桶桶装,他早已习以为常。尤其之前随着各地疫情发展,合肥疫情防控形势也日益严峻,郑隆和同事们除了承担全区80座公厕化粪池的疏通清运工作外,每天还需要奔波于各个集中隔离观察点,对隔离点的化粪池进行疏通清掏。
在集中隔离观察点外,郑隆撬开排污窨井盖口,一股刺鼻的恶臭味扑面而来,他抱着几十斤重的吸粪管缓缓伸进窨井,软管另一端连着的吸粪车槽罐开始吸粪,同伴麻利地抄起高压枪,击碎硬块进行疏通。不一会郑隆脸上就布满细密的汗珠,脚底有些打滑,管子上也附着的都是下水道、化粪池里的杂物。一整套作业流程下来,穿着防护服的郑隆头上已经冒汗,护目镜上也充斥着雾气。“天气越来越热,防护服也不透气,一天工作下来,汗水一遍又一遍浸湿衣服,但还是要坚持。”郑隆说道。
对于郑隆来说,吸粪车完成清运任务后,他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待到罐内气体释放完毕,他还要带上防护眼镜和防毒口罩,进入罐内清理杂物,先利用铁锹等工具将沉淀物从排污口推铲出去,再使用高压水枪对罐内的各个角落进行冲洗。槽罐空间狭小,郑隆只能俯着身子一点点清理,他笑称:“腰酸背痛是每个掏粪工人的职业病”。
郑隆介绍说,由于病毒可以通过口沫传播,庐阳区吸污车和环卫车辆每日必须消杀4次以上,每天应急任务后还要喷洒消毒液6桶。每桶消毒液20公斤,长时间消毒作业,郑隆的肩膀已经被磨破,但他仍然咬牙坚持着。他说:“辛苦是辛苦,但是作为组里的年轻人,那些依旧奋战在一线的老同志们都没有抱怨过一句,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他们相比,我有什么资格说累呢!”
值得一提是,郑隆所在的庐阳区环管中心垃圾清运班也是“庐阳区爱心畅通小组”,目前该志愿服务小组有近百名环卫、城管志愿者,他们除了日常工作,还利用空闲时间为残障人士、困难家庭、空巢老人等免费提供水电维修,现累计服务市民1000余人次。
2022年7月18日上午, 居住在安徽日报社宿舍大院五栋的姚先生来到庐阳区城管局环管中心为郑隆送上了“城管送春风,爱心惠民心”的锦旗并握着环卫清运班郑隆的手连声道谢。“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只要你们有需要,我们多忙都一定来!”郑隆说。
安徽日报社宿舍大院是庐阳区的一处老小区,居住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但小区楼栋上下楼没有电梯,给大家的日常出行造成非常大的不便。如今好不容易盼来了加装电梯的大好事,但五栋三单元却因为安装位置下面正好是一个多年未清掏的化粪池而迟迟不能动工,这可把五栋的居民们急坏了。
庐阳区城管局环管中心清运班爱心畅通小组的师傅们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准备清理,实际勘察后发现小区化粪池因长久未曾清理,化粪池里的粪便硬的像泥块一样,清理难度很大。
他们又开来了高压疏通车带水作业,一边用高压水枪冲边人工将其内的粪便搅拌开,在室外温度高达40度的情况下,整整忙碌了近两天才将化粪池里的粪便清理干净。(偶庆庆)